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生菌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试验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中生菌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试验

谢德龄  蒋细良  倪楚芳  朱昌雄

(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北京 100081)

肖一龙

(湖南省攸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攸县 412300)

BIOLOGICALCONTROLOFRICEBACTERIALLEAFSTREAK,XANTHOMONASORYZAEPV.ORYZICOLA,WITHZHONGSHENGMYCIN

XIEDe2ling JIANGXi2liang NIChu2fang ZHUChang2xiong

(InstituteofBiologicalControl,CAAS,Beijing100081)

(ForecastStationofCropPestofYouxian,Hunan412300)

XIAOYi2long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oryzaepv.oryzicola)是水稻上一种危险性较大的检疫性病害,不仅影响水稻生产,而且严重威胁着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种子繁殖。能够防治这种病害的有效药剂很少。中生菌素是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研制的一种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的农用抗生素,它对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水稻白叶枯病菌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是同属的两种致病变种,亲缘关系很近。因此我们用中生菌素进行了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试验和示范,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试验材料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由湖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提供,水稻白叶枯病菌为河南农科

院植保所提供;98%中生菌素纯品和0.3%制剂(中国农科院生防所提供),91.7%强氯精可湿性粉剂(南宁实验化工厂生产),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温州化工厂生产);葡萄糖蛋白胨水(GPW)培养基。2 试验方法

2.1 室内试验 将中生菌素加到GPW培养基中,用试管2倍稀释法稀释成不同浓度,再分别

加入定量的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液,对照组加白叶枯病菌菌液,28℃培养,每隔24小时观察一次,测定中生菌素对细菌性条斑病菌和白叶枯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及最小杀死浓度。

2.2 小区试验 小区设在湖南省攸县水稻病区,设5个处理:(1)0.3%中生菌素水剂稀释100倍;(2)0.3%中生菌素水剂稀释200倍;(3)91.7%强氯精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4)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5)清水对照。每公顷兑水750kg喷雾,对照喷等量清水。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0m2。在始病期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雾,喷药2次,间隔7天。第一次喷前每小区定3点,每点定9蔸禾,药前和药后7天调查病情,并进行分级(查上部4片叶)。水稻黄熟后分小区单收、单晒,得出实际产量。

2.3 大田对比示范 设0.3%中生菌素水剂100倍与空白对照两个处理,在湖南省攸县发病严

重的3个乡(镇)设立对照示范田,面积共0.84hm2。喷药2次,喷药前调查病情基数,药后每隔5天进行一次普查,待病情基本稳定后,调查防效,按每个处理区取25蔸禾,测定理论产量。

—9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病情分级标准: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或长度,下同)占叶面积的1󰃗5以下;2级: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1󰃗5~1󰃗3;3级: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1󰃗3~1󰃗2;4级:病斑面积为叶面积的1󰃗2以上。

相对防效按下列公式计算:

对照区病指增长率-处理区病指增长率相对防效(%)=×100%

对照区病指增长率

3 结果与分析

3.1 室内试验 按被处理的病菌24小时不生长的最小药液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96小时不生长的最小药液浓度为最低杀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78和3.12Λg󰃗mL;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39和1.56Λg󰃗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中生菌素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mL。白叶枯病菌同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3.2 小区试验 中生菌素、强氯精和叶青双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都有较好的防效,用药一次防效可达61.32%~80.00%,用药两次防效达74.18%~91.39%。中生菌素和强氯精的防效极显著地优于叶青双,但中生菌素不同量间差异不显著。强氯精和叶青双均有较好的保产作用,而中生菌素则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8.21%~11.01%,详见下表。

附表 不同药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效小区试验结果第1次药后7天

   处理项目第1次药前病指

5.175.706.015.425.82

第2次药后7天病情指数

6.507.488.138.6719.76

处理较对照增产率

(%)5.3010.079.254.35

病情指数

6.477.357.807.5312.21

相对防效(%)

77.1473.6872.7364.61

相对防效(%)

89.17aA87.00abA85.30bA75.00cB

91.7%强氯精500倍0.3%中生菌素100倍0.3%中生菌素200倍20%叶青双500倍

清水对照 

    注:表中数据为3次试验的平均值。

3.3 大田对比示范 3处对比示范防效在82.75%~89.35%,增产幅度为8.13%~13156%。大田发病期目测,用药区与非用药区叶色表现明显不同,用药区叶色较绿,非用药区

叶色褪绿变褐。发病较重的地块用药后4~6天外观效果明显可见。此外,中生菌素对水稻纹枯病也有一定的防效,一般在31.5%~48.2%。4 评价

中生菌素是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理想安全的药剂,具防病与增产于一体,不仅对细菌病害有明显的效果,而且对真菌病害也有一定的防效。在水稻发病始期喷药2次,使用浓度为15×10-6,可基本控制细菌性条斑病的危害。建议在生产应用时采用粉剂小包装。

—92—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