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来源:意榕旅游网


加强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摘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广大师生必须正确认识到体育教育的意义,加强体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个性、创新能力和美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质 个性 创新能力 美德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很大成绩,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又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而这些原因造成了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不令人乐观,学生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呈停滞和下降趋势,肺活量有所下降,肥胖、超体重学生比率有所增长,近视率居高不下,缺乏抗挫折能力,意志比较薄弱,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等等。因此作为体育教师的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加强体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个性、创造能力和美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一、体育课与信息技术课的整合,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欲望,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

上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普遍的情况是一边讲解,一边规范演示,这种模式给学生的感觉是枯燥无味,使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不高,缺乏驱动力,只能被动的接受体育知识,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导致学生体质下降。但体育课与信息技术课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则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将不断变换的画面、叠加的声音效果以及经过处理的动画效果整合到一起,它给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带来与教师的讲解示范完全不一样的强烈感官冲击,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体育锻炼的欲望,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

尤其是一些重点、难点的技术动作需要教师进行重复演示和讲解,学生很难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这是学生几乎都不愿进行练习,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但如果,学生可以很快的掌握要领,然后加强练习,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 比如在进行“山羊分腿跃”的技术动作教学时,对于一开始教师的讲解,学生很可能看不清楚,听不明白,对于这一技术动作的掌握也仅限于粗略的观察,由于这项动作要在瞬间连贯地完成,他们不一定能够看清楚;如果教师采取分解教学,又很可能让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养成分解技术动作的坏习惯,从而忽视技术动作对连贯性的要求。但是如果把多媒体教学软件引入课堂,就能够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直接给学生播放讲解示范动作,给学生更加形象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冲击,在遇到一些重点、难点的技术动作时,可以通过慢放、重复播放的方式,利用图像和声音的展示来突出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动作要领,加强练习,增强体质。

二、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个性,作为人的特性,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培养良好的个性,在短期内较难达到明显的效果,它需要我们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多种策略,疏导、缓引、鼓励等方法交错使用,才能让学生成为有素质、有个性的人才。国外很多研究表明,学生时代所获得的户外锻炼的经验,到成人后能够促使其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而且在运动中不可缺少的体力,技能、勇敢、果断、灵敏以及机智等品质,可以在同辈群体中受到较高的评价。

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客观的对自己进行评价,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从而发现自己个性中出色部分;然后通过群体的约束促使个性形成,在青少年的各种需求中,对社会参加和社会承认的需求表现得特别强烈。因此,良好的体力和技能,机智和勇敢等品质将受到好评,不遵守群体规范的行为将受到惩罚。群体的约束迫使成员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某些特征。最后,在体育锻炼中,学生反复持续的努力,不断的自我克服,自我超越,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就会培养出勇敢顽强、沉着冷静、努力进取的精神,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如:在中学1000米耐力练习中,在练习前要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能不能跑完,成绩是怎样的?在练习中,有学生缺乏耐力而想放弃时,这时教师告诉他其他人没有放弃,用群体约束迫使其进行到底,在跑完全程之后,教师再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这会对学生今后的活动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会培养出勇敢顽强、沉着冷静、努力进取的精神,促使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在体育教学中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健身拳》教学,教师先教会基本动作:拳、掌、肘、爪、勾的打法和脚踢、膝顶、头撞、按摔等,然名要求学生充分发挥的创新思维,根据所学的基本动作和步骤自编一套《新健身拳》。

四、发挥体育学科教学优势,对学生施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美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让教学发挥其渗透德育的功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现阶段初中学生都有以自我为中心,贪玩、安全意识差,懒惰、怕苦怕累,不愿学习的特点。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材中的目的、任务,基础知识,或电视节目中的各项运动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国家乒乓球队、女子足球队等运动员,通过自强不息,艰苦训练,顽强拼搏,终于取得了较好成绩,为国争光。现在学生大都缺少刻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培养艰苦训练,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并学好文化科学知识,争取早日为国家多作贡献。利用课堂中的队形队列、接力跑、各种球类比赛、校运动会等集体体育运动,随时随地实施文明礼貌和集体主义教育,从而让德育教育生动自然地实施。在教学中让学生多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组织纪律与道德的关系,从正反方面讨论个人道德、行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做到个人行为必须服从集体利益,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上课时要准时集队。有同学贪玩,总是迟集队、不愿上课或下课,这样是没有组织纪律的表现,教师要耐心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范海滨,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23期 [2]姜美香,张向晨浅谈体育课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2期 [3]张京剑,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华章》 2010年15期 [4]马俊,,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新探《中小学电教(下半月)》[5]任海芬,德育教育渗透初探《吉林教育》 2010年01期

2010年0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