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拙政园园林艺术体会与心得

拙政园园林艺术体会与心得

来源:意榕旅游网
昆明理工大学 专业课论文

拙政园园林艺术体会与心得

指 导 教 师 姓 名 陈 倩

学 号 **********

论文提交日期 2015 年 06 月 2

究生姓名 李 秦 文

科专业 艺 术 设 计

究方向 景 观 方 向

拙政园园林艺术体会与心得

李秦文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拙政园的园林艺术代表着中国一定时期内最高的造园艺术水平,其众多的造园手法及设计者的思想都应该被后来的学习及观赏者所了解并重视。 关键词:拙政园 王献臣 艺术 文征明

中国园林同烹饪、山水画、京剧并称为中国文化四绝。中国园林在当今社会艺术领域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建筑史,中国园林式建筑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

拙政园是苏州乃至中国最具盛名的私家园林,始建于1509年明朝正德年间,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中国有非常多的思想都经过人们的设计加工体现到了对住所环境的设置中,天人合一,亲近自然,在建筑当中也处处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思想观念也体现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每一个不经意间被忽略的建筑细节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有名的园林之一,它的艺术价值也是不言而喻,里面的建筑物应有尽有,有房子、有亭子、有走廊、有假山、有水、有植物等等,是为了体现居住此间的人的身份地位的与众不同,或是高官或是巨贾。经过四百多年的历史变迁,拙政园已经渐渐从最开始的王献臣的私家园林变成了映含着这四百年史的园林里程碑。但是我们仍能从中看到它初建成时的身影。

中国的园林艺术滋生在东方文化的肥沃土壤中,深受诗词、绘画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这一点在拙政园的设计中非常明显,不论是参加设计的文征明,还是它的拥有者王献臣在绘画、诗词、文学等艺术领域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尤其是绘画,通过我们看到的部分手稿以及绘画作品(如图1),都能看出其在绘画领域的高度。而在拙政园的设计中,我们也能通过它感受到设计者寄情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真实感受。王献臣从小就才华出众,明孝宗弘治六年被举荐入京应试,经过会试三场中式,登癸丑科毛登榜进士第。初授行人司行人之职,掌管捧节奉使之事,操办颁诏、册封、抚谕、征聘等工作。由于精明能干,得圣上赏识,继而擢升为巡察御史。

然而他执法无私,得罪了太监,被诬陷,图1 文征明《山水中堂》 现收藏于湖北省图书馆

连遭廷杖、系狱刑罚之苦,最后被谪贬岭南当驿丞,掌管驿站中的仪杖、车马、迎送之事,因此他看破了官场黑暗,不愿再在官场辛苦谋事,因此选择辞官回乡,并修建了自己的拙政园,而说到王献臣的此番经历,我必定会联想到曾被他委托做拙政园设计稿的文征明。文征明自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然而他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此时其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心中悒悒不乐。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于是决心远离官场,57岁终于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潜心诗文书画。他与王献臣相似的官场经历与感受使得他欣然接受了王献臣提出的拙政园设计委托。 拙政园的设计蕴含着大量自然界的模仿与再生设计,在我看来,这些都无不与这俩人看透官场,转而追求平静自然的恬静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假使王献臣乐于官场周旋,他就不会费尽心力辞官归乡,并努力找到拙政园这一处并加以设计建造,那么拙政园是否还会存在?我觉得是不会的,它也许会变成另一个不知道会是什么名字的园林,但绝对不会是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拙政园。又假如,文征明并不厌恶官场的各种腔调,那么王献臣也许不会委托他做拙政园的设计初稿,文征明也应该忙于官场而无暇应付其他事,那么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拙政园就该是另一个样子的拙政园了。

园艺术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因地制宜,以水见长;疏朗典雅,天然野趣;庭院错落,曲折变化;园林景观,花木为胜。其中的造园手法也极其经典,空间的虚与实、藏与露、主景与配(次)景、

图2 拙政园中部与东部的复廊隔断

抑景与扬景、对景与障景、

夹景与框景、前景与背景、俯景与仰景、实景与虚景、内景与借景、季相造景等等都在园中运用自如,然而最让我感兴趣的却是其中的一小点,我叫它“一步一景(移步异景)”,也叫“移步换景”(如图2)。在拙政园中,它的中部与东部用一条复廊隔开,透过每一个窗户看去有不一样的景色,这样,观赏中的人们每走一步都能观赏到不同的景色,每走一步都是不同的感受与心情。

现在的拙政园辖地面积约83.5亩,其中开放面积约73亩。73亩开放面积中,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在如此大的面积中,它用各种分割方法如水体、路径、廊架和主体建筑来分割空间,也

图3 小飞虹手绘稿

形成了现在存在于拙政园内部的多个小景点,就是用来分割和连接空间。例如,小飞虹作为架空的廊桥,既有分割空间的作用,又可使两侧空间相互渗透(如图3),从而加强了空间的层次感。半通半隔,意境悠远。它的形状优美,像一条飞跃的小彩虹。自松风亭透过小飞虹看香洲,前者为近景,后者为远景。自香洲透过小飞虹看松风亭,原来作为近景的松风亭则变为远景。

园中景点都各有特色却又互相联系,不会让身在其中的人们感到彼此冲突,做到这些我认为和它的分割空间方式以及它园内的花木配置有着直接关系。所有人都知道植物在中国式园林中都极其重要,不仅会影响人们对园林的感受程度,也影响着园林各景点之间的联系程度。而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不仅是在视觉上,更

1

在听觉、嗅觉上都给人不同的感受,而这些不同通常都要通过植物来呈现。春天生命复苏,花朵开放,花香四溢,夏天的苏州多雨,雨打芭蕉,秋天落叶满地,而冬天落叶植物则会掉光树叶来迎接来年的春天。不论是哪一种景色,都值得人们用心去体会。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快速运转的集合群体,不论是工作还是游玩都有着极快的节奏,那些前去拙政园的游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匆匆脚步间欣赏到它每一个细节,而通过专业的设计学习,我才拥有与普通人不同的思考角度,但这并不值得骄傲,假使每个人都能通过艺术、学习的角度来看待它,它的价值就会远远大于如今仅仅作为一个著名景点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9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