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1期 2010年1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Vo1.25,No.1 Jan.2OlO 英汉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对比分析 薛妍妍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 摘要:“语义指向”分析法被提出以来,便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对补语的语义指向的分析。英语 中f司样存在表示“结果”的范畴,其“语义指向”的问题也是语言研究者关注的问题。那么,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在英汉两种 语言中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与特征?本文从英汉补语的构成出发,根据动词的不同类型对英汉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详细地进 行了分类,并从句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英汉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对英汉结果补 语的理解与相应的英汉互译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直接宾语限制;主语;宾语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10)01-0044—05 自上世纪80年代“语义指向”这一概念被提 出以来,汉语语言学家就把它应用于结果补语的 范畴是在汉语和英语中均存在的一种范畴 事实 上,英语“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问题也一直是语 言研究者们关注的话题。可以说,英语“结果补语 的语义指向”的提出与汉语的“语义指向”分析的 兴起在时间上是基本一致的。1983年,Simpson在 她的Resultatives一文中指出,英语的“结果补语” 分析,其研究便一直是汉语语法界的一个热点。 “语义指向”分析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在 语义上直接和句中的哪一成分相关(陆剑明, 1997)【1]。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 了总结与描述,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期中 具有代表性的有:吕叔湘(1986) ̄的《汉语句法的 灵活性》、张国宪(1988)四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 陆俭明[41的《述补结构的复杂性55(1990)、《关于语 义指向分析》(1997)[11、王红旗(1993) ̄的《谓语充 当结果补语的语义限制》,以及詹人凤(2O0O)网的 受一定的句法限制,即英语“结果补语”一定受宾 语的控制,无论是表层宾语还是深层宾语。网也就 是说,英语中的补语的语义必定指向句子的直接 宾语,而非其他句法成分。Levin和Hovav(1995) 把Simpson的这一结论称为“直接宾语限制” (Direct Object Restriction,简称DOR)。之后,“直 《语义指向与语法关系》等。 那么,在英语中是否也有与汉语结果补语相 对应的语法结构呢?早在1967年,韩礼德(HaⅡi— SUltatives)。 所谓的“结果补语”就是指用于描述某 一接宾语限制”的观点得到英语补语研究者的普遍 认可。 但是,我们知道在汉语中结果补语的语义指 day)就区分出一类结构并称之为“结果补语”(re- 向相当复杂,不仅可以指向句子的主语、宾语,甚 至可以指向句子动词本身。那么,同为“结果”范畴 的英汉结果补语,其语义指向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论元的结果状态,这种结果是由谓语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结果”这一 有何差异?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找出其相 收稿日期:2009—02—23 作者简介:薛妍妍(1981一),女,山东济宁人,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法,认知语言学。 同与不同之处。 一说,句子she wiped the table tired则是一个“描写 性谓词句”而非结果补语句。也就是说,由于结果 补语的语义不能指向句子的主语,这个句子只能 、英语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 Simpson(1983)在她的论文Resultatives中从句 法和语义两方面系统地对韩礼德提出的“结果补 语”进行了探讨研究。Simpson指出,在英语中可以 充当“结果补语”的有形容词、名词、及物性介词短 语或不及物性介词。能与结果补语同时出现的动 理解成“她在疲劳的状态下擦桌子”,而不能理解 成表示因果关系的“她擦桌子擦累了”。 但是,从语料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句子: the pond froze solid,在这个句子中,补语solid的 语义指向句子的表层主语the pond。而且,及物动 词为表接触性的动词和表状态变化的动词。表接 词引导的结果补语句的被动式中,原本指向直接 触性的动词往往是及物的(如:shoot,kick,punch, beat),而表状态变化的动词既可以是及物的也可 以是不及物的(如:freeze,melt,break)。网 我们已在上文指出,英语语言学者普遍认为 英语补语的语义必定指向句子的直接宾语,而不 是句子的主语,或是间接宾语。例如: (1)a.She wiped e table clean. b.He hammered the metal flat. c.The boy broke f.[1P glass tO pieces. d.The boxer knocked him OUt. e.I painted the car a pale shade of yellow. 例(1 a-e句中,补语clean,flat,topieces,out 和a pale shade of yellow分别描述了直接宾语the table,the metal,the glass,him和the car的结果状 态。例如a句中,她擦了桌子,结果桌子干净了。但 是,句子she wiped the table tired/to exhaustion却 不能用来表示“她擦桌子擦累了”。即根据“直接宾 语限制”原则,补语不能指向句子的主语she。因 而,she wiped the table tired/to exhaustion是不可 接受的。 这里有必要把结果补语句与所谓的“描写性 谓词句”(depictive predicates)区分开来。“描写性 谓词”即可以与句子的直接宾语相关,也可以与句 子的其他成分相关。例如: (2)a.The chairman came to the meeting drunk.(指向主语) (The chaimran Was drunk when he c帅e to the meeting.) b.1ohn ate the meat raw.(指向直接宾语) (The meat was raw when John ate it.) 句中的drunk和raw分别指向句子的主语 the chaimran和直接宾语meat。但是,这两个例子 的drunk和raw都表示伴随状态,而不是表示与 动作的因果关系;所以“描写性谓词句”与结果补 语句完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从这个意义上来 宾语的补语反而指向了句子的表层主语。例如: (3)a.The pond rfoze solid. b.The butter melted tO a liquid. C.The table was wiped clean. 上述例句中的结果补语的语义均指向句子的 表层主语。比如a中的补语solid的语义指向主语 the pond。以及C句中的clean指向表层主语the atble。因为“桌子”被擦,结果变得“干净”了。 Simpson(1983),Levin和Hovav(1995),以及其它 学者把表状态变化的不及物动词称为非宾格动词① (unaccusative verbs,如freeze,melt,break),非宾格 动词的主语与及物动词的宾语相当,其句法主语 本质上为动作的宾语。及物性句子转换成被动式, 此时的主语即原来的宾语。在词汇功能语法中,被 动式被认为是用于动词谓语论元结构的词汇规 则,此规则把原句的宾语转换成新句子的主语。因 此可以说,结果补语的语义本质上指向的仍旧是 “宾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述例句都没 有违背“直接宾语限制”原则,此时结果补语的语 义指向潜在的或本质上的直接宾语。 与非宾格动词相对的非作格动词(unergative verbs)如run,dance也是不及物动词。HaUiday称 这类动词为“指向过程的动词。一,它们的主语与及 物动词的主语相当,既然及物动词不能跟指向它 们的主语的结果补语,Simpson(1983)指出这类动 词也不能带有指向它们的主语的结果补语。但是, 可以通过使用反身代词结构来实现这种表达方 式。如:I danced myself tired.在这个句子中,补语 tired指向反身代词myself ̄Simpson称其为“反身 代词假宾语”(fkae relfexive object),这样结果补语 就可以间接地指向句子的主语。闸 (4)a.I danced myself tired.(Simpson,1 983)嗍 a 半I danced tired.② b.The dog barked itself hoarse. b *The dog barked hoarse. 45 C.I laughed my ̄eg sick.(Simpson,1983)[8】 C I laughed sick. 成分。具体地来说,补语表示的结果是由句子谓语 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形成的。不同于英语补语,汉语 补语主要由动词或形容词来充当。和英语补语一 d.The joggers ran themselves exhausted. 【' ̄Wechsler.,2001y翻 d The joggers ran exhausted. 样,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能充当汉语补语;但不 同的是,几乎所有的汉语动词后都能跟补语成分, 不管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 汉语语言研究者普遍认为汉语补语的语义指 向相当复杂,它即可以指向句子的宾语,也可以指 除此之外,非作格动词后跟“非次范畴化宾 语”③(nonsubcategorizedobject)时,也可以构成结 果补语结构。例如: (5)a.They drank the pub ary.(Goldberg and Jackendoff,2004)E:唧 向句子的主语,甚至是其它成分;即可以指向句内 也可以指向句外;即可以指向名词性成分,也可以 b.They ifsh P pond empty.(Mfiller,.2006)㈣ c.The joggers ran their Nikes threadbare. (Wechsler ̄,2001)E91 d.We laughed P speaker off hte stage.(Wech— sler,2001)t ̄ 上述例句中的所有动词(drink,fish,run, hu曲)均为非作格动词,即不及物动词。其后的名 词性短语不是句子真正的宾语,而是“非次范畴化 宾语”,也是句中补语指向的成分。比如,a句中的 dry指向短语the pub,正是因为他们喝酒,才导致 酒吧的酒被喝干了。 综上所述,不管是表面上的宾语,还是深层宾 语(即非宾格动词的主语),“反身代词假宾语”,或 “非次范畴化宾语”,结果补语始终指向直接宾语, 而不可能指向非作格动词的主语。而且,在及物性 的句子中,结果补语不可能指向主语。如:I melt— ed the steel hot这个句子中的结果补语hot不可 能指向主语I。这一结论被认为是结果补语结构的 重要特性,Simpson认为并没有特定的语义规则能 够解释为什么结果补语不能指向主语,并指出这 只是特定语言的特定限制规则而已。 动词类型 及物性 例句 语义指向 表接触的动词 及物 She wiped the 宾语 tab/e cl[,ear1. 表状态变化的 及物 I丘oze the ice— cream solid. 宾语 动词 不及物(非宾格 The pond froze 主语(即潜在或 动词) solid. 本质上的宾语) I danced myseJI 指向“反身代词 非作格动词 不及物 tThired. 假宾语”ey fish the 次范畴化宾语”,或“非 wnd empty. 二、汉语结果补语结构的语义指向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补语是指谓词后的补充 说明的成分;而结果补语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补语 指向动作本身。 (1)指向宾语 a她擦干净了桌-7:o 她5攘桌子+桌子干净了。 b.她叫醒了我。 她叫我+我醒了。 (2)指向主语 a.勉跳累了。 她跳+她累了。 b.那个笑话把勉给笑傻了。j她笑+她傻了。 (3)指向动词本身 a.她来早了。 b.她起晚了。 (4)指向其他成分 a.她把僧喝倒了。==>她和他一起喝酒+他倒 了。 b.他们把酒 喝干了。 他们在酒吧喝酒+ 酒吧的酒干了。 c.她把扫帚扫断了。j她扫地+扫帚断了。 三、英汉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对比 从句法上来说,汉语结果补语的语义既可以 指向主语,也可以指向宾语;而英语结果补语仅指 向句子的直接宾语。 (1)及物动词 她擦干净了桌子0 She wiped the table clean. 第二天早上她叫醒了 。The next morning, she shook me awake. (2)不及物动词 勉跳累了。She danced herselffired.(非作格动 词) 那个笑话把勉给笑傻了。She lau,ghed P矿 siuv.(非作格动词) Frank sneezed f加napkin off hte table.(非作格 动词) The water froze soli&(非宾格动词) (3)及物动词后跟“非次范畴化宾语” 她把他喝倒了。She drank him under the table. 他们把酒吧喝干了。They drank舭pub dry. 她把扫帚扫断了。She swept the bwom to pieces. 动补结构。[12l Simpson认为,谓语动词一定对宾语产生影 响。表感官的动词通常不对宾语产生影响,因而不 能跟结果补语。但是,在汉语中,感官动词可以跟 从论元结构来说,汉语与英语的结果补语均 可指向多种论元,即可指向施事、受事以及工具 等。 结果补语。如:看清楚,听懂等。而在这类结构中, 补语均指向句子的主语。还有一类动词,如:learn, kill,break等,这些词汇的意义本身就包含动作的 结果状态,因此当这些动词要用于结果补语结构 (1)指向施事 补语成分可以省去。而汉语中相对应的动词, 她跳累了o She danced herself tired/to exhaus- 时,tion. 他跑得直喘气。He had run himself out of breath. (2)指向施事的一部分 她喊哑了嗓子。She shouted herseflhoa ̄e. 小女孩哭肿了眼睛。She cried her eyes out. (3)指向受事 她擦干净了桌子。She wiped f加table clean. 那个男孩打碎了杯子。The boy broke舭 glass to pieces. (4)指向工具 他砍树砍钝了斧头。?@He chopped the axe blunt. 她把扫帚扫坏了。She swept the bwom into pieces. (5)指向处所 他们把酒吧喝干了。They drank觑pub dry. (6)指向其他成分 她把他喝倒了。She drank him under the table.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的补语语 义指向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它们都可以指向各种 句子成分。主要的区别在于,英语的补语语义均指 向直接宾语,而汉语补语的语义还可以指向句子 的主语。然而,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补语语义指 向宾语的例子要多于语义指向主语的例子,特别 是在主宾同现的例句中。张国宪(1988)指出:补语 有强烈的后指倾向。很多补语研究者也认为,补语 表述宾语的句子较多。嘲 石毓智指出,虽然汉语结果补语既可指向受 事、动词本身,也可指向施事。但从历史的角度来 看,指向受事的补语是出现最早,也是使用最频繁 的。他认为这与补语与动词的语义相关性密切相 关。动词直接影响受事,进而补语表示动作对受事 产生的结果,因此说,补语与动词均与受事紧密相 连。从而,补语易与此类动词结合构成指向受事的 如:学、杀、打等,若要构成表示结果的补语结构就 必须跟补语成分一起出现在句中(如:学会、杀死、 打碎等),而不能单独用于表述结果。问 她学会了弹钢琴。She s learned how to play pinao. 她听清楚了他的话。She heard what he said. 他开枪打死了敌人。He shot the enemy (dead). 花瓶打碎了。The vase broke(to pieces). Wechsler(1997)翻认为,所有的非作格动作动 词都可以构成补语语义指向主语的动补结构。这 一点与Levin和Hovav(1995)列举的例子相吻合。 She danced/swam free of her captors. However,if fire is all immediate danger,you must jump clear of hte vehicle. The driver and the fireman had jumped clear before the crash. 他还指出,在一定情况下,甚至一些及物动词 也可以跟语义指向主语的补语结构。 The wise men followed the star OUt of Bethle- hem. He followed Lassie free of his captors. She danced/swam free of her captors. However,if fire is an immediate danger,you must jump clear of hte vehicle. Wechsler认为这些例句并不能推翻DoR准 则,这只是一种附带现象,即论元映射概括化(ra— gument mapping generalization)的附带现象。 四、结语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语法结构的不同,导致了 结果补语在英语和汉语中表达形式上存在一定的 差异。尽管许多语言研究者认为,和英语一样,汉 语补语的语义同样倾向于指向句子的宾语。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语义指向主 47 语的结果补语结构。而英语的结果补语的语义仅 望能够加深英汉语学习者对结果补语的认识,并 指向句子的直接宾语,无论是表层宾语,还是潜在 对其学习和理解结果补语起到一定的作用。结果 的或本质上的宾语。但从论元结构来看,汉语与英 补语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语法结构,本文也只是 语的结果补语均可指向施事、受事以及工具等。 对其进行的初步探讨,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 本文详细地对英汉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进行 很多方面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跨语言的 了分类和对比分析,指出了其相似与不同之处,希 补语结构研究。 注释: ①在英语中,不及物动词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其区别在于:非宾格动词的句法主语不是语义上的施事主语,也就是说,其 句法主语不是动作的实施者。如:freeze,melt,break等。而非作格动词的句法主语即是施事主语。如:run,dance,talk等。 ②文中句子前加 表示此句子不合句法。  ̄tie次范畴化的宾语,与朱德熙先生提出的“准宾语”的概念相似。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将宾语分为真宾语和准宾语。所谓的“准宾 语”是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所跟的宾语,而一般的宾语称为“真宾语”。 ④这里加上问号,表示此句子的可接受性有待考证。 参考文献: 【1】陆俭明.关于语义指向分析Ⅱ].中国语言学论丛,1997(1):34—48. 【2]吕叔湘.动补结构的多义性Ⅱ】.中国语文,1986(1). 【3]张国宪.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分析Ⅱ】.汉语学习,1988(4). 【4]陆俭明.述补结构的复杂性——《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序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1):13—20. 【5】王红旗.谓词充当结果补语的语义限制Ⅱ】.汉语学习,1993(4). 【6]詹人凤.语义指向与语法关系I}]11语法研究和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1Ha1]]day。M.A.K.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part 1.Joum ̄ofLinguistics1967.3.37—38. [8]Simpson,Jane.1 ̄esultatives【C].Papers in Lexical—Functional Grammar.ed.by Lori Levin,Malka Rappaport and Annie Zaenen,Blooming— ton.Indiana: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s aub.1983.143—158. [9]Wechsler,Stephen and Noh。B.On resultative predicates and clauses:parallels between Korean and English 田.Language Sciences,2001.23: 391-423. [10]Goldberg,Adele E.,and Jackendoff,Ray.The English P.esultative as a Family of Comtructiom叩.Language.2004(80)532—568. 【1 1]MiiUer,Stefan.Phrasal or Lemc ̄Comtructions?Ⅱ].Language.2006.(82.4)850—883. [12】石毓智.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动补结构的产生及其影响[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上接第30页)深的疼惜与希望。因此,铁凝在长期 义,就是通过叙事的变化以形式自身独立的美学 创作实践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叙事方式都直接指向 意义打动读者,强化叙事效果,进而更深入地指向 人类生存和人类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构 生活纵深处、更敏锐地透视人类精神灵魂层面,铁 成支撑铁凝写作永恒的“底色”,形成其“突变”叙 凝以贴近文学自身的方式让你相信小说本体存活 事的精神价值。 最劲道的依据就在于叙述本身。 可见,“突变”在铁凝中短篇小说中的叙事意 参考文献: 【1]铁凝.“关系”一词在小说中——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Ⅱ】.当代作家评论,2003(6) 【2】铁凝.铁凝散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