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姜爱华

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年第03期

【摘要】基础教育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对基础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结合作者开展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实践,对落实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互动 课程设计 评价体系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遵循的一个基本设计理念是要“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1]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是以具体的人物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是基础英语教育者探讨的基本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对任务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认为新形势下要达到课标规定的任务目标,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让学生自主发展

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任务型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该模式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主要是“精讲多练”,教师担任“主讲”和“指挥”两个主要角色,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的练习。但在任务型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扮演助学者、组织者和监督者等多种角色,严格控制课堂讲解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实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沟通信息,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充当学生的伙伴,教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这样学生才有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和学习环境等外因的影响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内化才真正起最后的决定性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任务型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它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既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同学之间的互动,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应用所学知识的技巧。新的任务型教学倡导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合作的教学设计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设置疑问,分配任务,使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首先应分析教学内容,做好任务程序设计工作。任务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解决任务是活动的目标。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 One My Name’s Gina 中制作个性名片这个任务为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操作建议,提供一些思路以及表示个人信息的相关词汇,制作一个个性化的英语名片。参考模版如下:

Resume(Personal Information)

First na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ast na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nglish na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cho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la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me addres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st car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one numb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ai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同学们就有可能制作出新颖且富有个性的名片,取得学以致用的效果。任务型教学的实质在于通过给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任务,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既丰富了语言知识,又增长了技能。实践证明,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换教与学的角色,可以更好地满足素质教学的需要。

二、情景交融,激活课堂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任务型教学突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即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基础教育的教学对象是渐渐走向成熟的孩子,他们有着属于他们年龄特点的生活、学习经历。对于所熟悉的人、实物以及环境等因素,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热情与兴趣,都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反之,如果与他们的经历浑然不同或者是属于成年人的话题,他们就会表现出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感觉无话可说,从而产生了代沟。所以,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英语交际做事即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上,而不是语言的形式方面。这样可以确保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扮演着一个角色,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生成,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有利于把所学语言顺利地应用于真实交际中,从而培养交际能力。 在Unit One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一课中,教师可以开展让同学们做义务指路员这一活动任务,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在实际交流中熟练运用。课堂互动中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结构。 Where is…?

There is a pay phone on Zhongshan Road. The Palace Museum is across from the library. The hospital is between…and…

任务的设计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情境的真实性以外,还要考虑任务的难度。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任务。需要兼顾两头,同时并不排斥一定的难度,学生只有在经过磨练、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时,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成就感,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教师作为整个任务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阶段,应充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水平都有差异,在课堂任务的安排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做到阶梯性,既由简到繁,又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和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在任务安排中,要运用鼓励机制,鼓励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在任务型活动中积极参与,努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例如,在Unit Four Where’s My Backpack?的教学中,要先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掌握不同的方位介词的用法,进而表达物品所在的位置,通过一系列的任务活动,如找区别,寻宝,描述教室,描述自己的房间等,从易到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实践活动。

三、构建课堂活动与课后项目练习相结合的过程评价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任务型教学任务的实施需要建立配套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性与多样性,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最突出的是引入形成性评价的机制与方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需要得到评价,这样,学生才会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善于鼓励和表扬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更自信、更积极。这样,学生内动力更大了,进步就会更快。而仅用一张试卷、一次表现来评价一切,那就是非常片面的。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由此,学生在教师的赏识和信任下,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从小进步变大进步;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质的飞跃,学生的英语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深化和补充,而学生讨厌抄抄写写的重复性作业。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可以把课外作业改为与课堂学习任务有关的“做项目”形式,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也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课外作业与任务型课堂教学融为一体。“项目”是指由若干交际任务构成一组,旨在解决某一问题的运用语言的活动。在初一阶段,我们所设计的项目涵盖:制作姓名卡片薄、给朋友或教师用英语打电话、学唱英文歌曲、自己写英文贺卡、模仿课文或对话并录音、编英语报、用英语编短文并配插图、给笔友发E-mail,查询各国主要城市及首都名称并用英语做简要介绍等,这些项目都是根据教材相关课文内容设计,并与某一话题相联系。做项目可以使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舞台。比如,学习表示颜色和服装的词汇后,先让学生设计一套服装,并用英语描述或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各显身手,创作的作品各具特色。这一活动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有关词汇,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主线,以任务为中心”的初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将成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由于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实践时间短,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以完善,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