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创新作业设计研究
摘要:
作业是学生课后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传统的英语课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为目的,作业形式单一,除了文字还是文字。多元智能理论给教师一个启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多元智能,设计创新作业,通过多元化的课后练习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英语这门语言。
关键词:
传统作业 创新作业 多样性 多元化 实效性
创新作业的设计,既要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又要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通过设计创新作业,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原则,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一、传统作业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许多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量很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种类繁多的测试卷、基础训练等,但巩固新知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更是不尽人意,其原因在于:
1、作业内容单一
传统作业在内容上着重强调对课本上出现的语法和词类用法的强化训练,内容枯燥无新意,英语成了支离破碎的句法词条,无法形成完整的语言。
2、作业形式单一
传统作业形式较单一,作业除了文字还是文字,学生的读、听、说能力无法在作业中得到巩固锻炼,最终把学生变成了一台台“做题机器”。
3、作业机械重复
传说中的“黄冈现象”是让学生对一个知识点重复做题七遍,因此,传统作业的设计都是针对考点,单选、变形、转换等各种练法一起上,对所谓的重点知识点狂轰乱炸,反复操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日复一日的机械训练中,学生倍感疲惫,学习激情日渐衰退。
二、创新作业的设计既要有利于巩固新知,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1、创新作业要体现多样性
创新作业根据内容差异,可以设计不同的作业类型,允许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做”作业。(1)开放型作业。这类作业能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互动学习。(2)实践性作业。这类作业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加以运用,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3)小结性作业。一节课或几节课后,让学生小结学习收获,自己去体验,通过反思,去总结、学习、提高。这种作业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加快知识的内化过程。 2、创新作业要体现多元化
创新作业不能仅局限于文字,更要能体现语言的读、听、说、写功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1)读的作业。读,首先要熟读课本,朗读、背诵相结合,出声的朗读、背诵对小脑有刺激作用,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除了课本,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力求量大面广,题材新颖,内容有趣。(2)听的作业。有效地利用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认真模仿,坚持天天听。学生还可以自己录音,和原声带比较,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另外,传统的单词、词组、句子听写也是练习听的好作业。(3)说的作业。引导学生从说最基本的日常用语、简单问答开始,到复述课文,再到自由会话。每节课后,学生可以利用所学新知,创设情境,进行模拟交际。没有适合的对象,也可以进行“独白”练习。(4)写的作业。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常用词和典型句进行造句练习,为写短文奠定坚实基础。鼓励学生交笔友,让学生坚持用英语给笔友写信。通过对课本文章的分析,要求学生根据范文结构,仿写短文。
3、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要统一,要注重实效性
创新作业形式的多变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为巩固所学内容服务。创新作业更要注重实际操作,即日常教学中对创新的课后作业布置和具体落实,以及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这比理论更有探索价值。
课后作业的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作业可以优化作业内容,更新作业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做到:一备教材,找准知识目标,布置内容合适的作业;二备形式,根据作业内容,选择适宜的作业方式;三备学生,结合学生能力,找到利于学生运用又容易产生实效的操作手段。这样,我们的学生会更乐于作业,综合技能得以提高,多元智能得以开发,从而真正达到驾驭英语这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丹:《有效备课——初中英语》,(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2、包天仁:《高效率英语学习方法探秘》,(吉林教育出版社,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