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
作者:刘岩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9期
摘 要:荒山造林是森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的有效措施,不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还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在森林绿化工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使用,在技术人员和施工设施上都有专业要求,而适宜造林的荒山环境缓解了此些问题的困扰。文章中对荒山原有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绿化原则提出了造林的优势,重点讲述了实际栽种过程中的内容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荒山;造林绿化;移植方法;技术要点 引言
利用荒山进行植树造林,是有效利用山地资源提高造林绿化面积的有效途径。而由于荒山的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比较恶劣,在荒山进行造林绿化有较大的难度。在荒山造林绿化,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荒山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本文就荒山造林绿化的技术要点进行探讨。
一、荒山造林绿化必须遵循的原则 1、适地适树
所谓适宜性原则是指树种与荒地的地理条件相适应,能够发挥出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植树造林前,应该对荒地的地理条件和树的相关习性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特别应该加强对当地人工林树种分布的研究,对于条件较好的造林地,应该安排对立地条件具有严格要求且经济效益好的树种;对于条件较差的造林地,则留给对立地要求不高、经济效益较低的树种。
2、保持原有的绿化植被
一般在封山育林中,荒山具有自己独特的土壤营养结构、气候环境和水文信息等,经过自然界的选择,在荒山中遗留下来的植被一般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力抵御旱涝灾害,并稳固当地的水土环境,但是绿化栽种的树木就需要一段时期的适应,与当地的区域气候进行融合。通过原有植被与造林的结合设计,在原有生态系统中通过造林提高自然恢复能力,提高了荒山的海绵效应,在大量降雨中积蓄水分,而在干旱的时节还能够自我释放与利用。 3、空间优化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荒山造林中,由于地势高低不同,种植环境中就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在种植物种和种猪分布的选择中,就可以利用地理空间形式进行栽种,如耐寒性的树木,可以种植带山体的背阴处,而在光照时间较长的地带进行常绿树木的种植,充分利用地理空间和自然光照。在同一种植区域中,也要通过生物的多样性栽种,优化种植空间。多品种的种植方式会提高土壤中养分的吸收,避免同一种养分寻求中树木的争夺,并在不同的固氮能力、蓄水能力中,加速土壤结构的改善。并且还丰富了生态圈中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荒山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 4、改善荒山的蓄水能力
在荒山环境中,之所以没有茂盛的植被和大树木的生长,主要是由于荒山的山体坡度不适宜环境蓄水,较多花草树木在干旱的时节没有充足的水分供应,造成植被的死亡,进而形成了荒山。造林绿化技术使用的实质原则就是提高荒山的蓄水能力。可以在荒山的一定高度上进行多个植树缓台的建立,减少山体的坡度,利用蓄水能力较强的植株进行水分的蓄养。 二、荒山造林绿化的技术要点 1、苗木移植
(1)选择合适时期,提高移植成效
春季,万物复苏,正是草长莺飞的好日子,是进行移植的最佳时节。因为在这个时候树木处于休眠状态,还没有生根发芽,对外界的气温、湿度等反应不明显,生理活性不强。在选择移植时间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树种的习性,结合当地荒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环境、天气等因素,再确定合适的移植时间。对于萌动时间较早的树种,应该提前进行移植处理,在木苗运到之后,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栽植。在确定树坑直径的大小时,必须先弄清苗木的根幅,树坑的直径一般应比根幅大1/3。如果是裸根栽植,其深度应高出树木地径的2~3cm。如果是移栽带土坨的根,其深度应高出土坨约5cm,从而促使苗木尽快地扎根生长。当移植的树木比较大时,应该弄清其栽植的原方向,以确保移植的成活率。在移植时,应该采用各种措施严防水分散失过快,如采用草绳包树干的办法。对于比较大的树苗,应该在栽植的当天将水浇透,此后及时地采取补水措施。栽植后,应该对木苗进行跟踪检查,如果发现树木偏斜、沉降等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处理。
(2)采取合适的方法,确保移植成效
在移植较大的树木时,为了防止出现脱水,应该在移植前充分地浇水。对于常绿的阔叶苗,为了尽可能地减缓水分的蒸发速度,可以将部分枝叶剪去。对于萌动性较强的阔叶树,在休眠期时,可以采用截干、定干等方法进行移植。这种方法具有很多优点,如有比较完整的根系,能够大大地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便于进行运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进行带土坨移植。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常绿树和阔叶树,为了提高移植的成活率,需要进行带土坨处理。采用带土移植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栽植的成活率,但这种方式的费用成本要高得多。土坨的大小应该充分考虑到树木的高度、树径的大小等因素。在移植较大的木苗时,土坨一般为胸径的8~10倍。在起苗时,如果因为条件限制而不能将完好的土坨带上,应该剪除树木的老根、烂根,将泥浆、湿草等裹在裸根上,包裹严实,这样能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苗木运输
苗木运输中会产生颠簸,并在人工和机械移动过程中很容易破坏土坨结构,可以使用粗布麻袋对植物的根部进行包裹,一是保证了土球在移栽前免受外界破坏,二是保护了植物的根系,三是涵养了土球中的水分,避免植物了根部过于干燥,影响了成活质量。在运输装车中,要将植物的根系冲向车头,保证树木运输过程中的平衡放置,并避免根系受到破坏。避免阴雨天气进行运输,在过于炎热和多风的天气中要进行喷水处理。 3、苗木管理、抚育 (1)苗木管理
在苗木栽植以后,应该根据需要进行浇水,且经常做好锄草、松土等工作。如果栽植树木的胸径大于5cm,尤其是在风量较大的地区和季节,应及时搭好支架进行固定处理,将一些草袋、麻袋之类的材料包在树干上,以防出现磨损。在进行栽植后,可以将树干涂白,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美观度,而且能有效地防止苗木被太阳灼伤或遭受病虫害等方面的伤害。 (2)苗木抚育
主要做好对土壤、树体的管护。一般应该对林地连续进行3~5次除草和松土,采用先密后疏的方式(前两年为3次左右,以后每年为1~2次即可)。松土深度一般以5~15cm为宜。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应进行灌溉和施肥。直播造林的进行间苗,对截干造林的进行除蘖,在萌蘖条基部未木质化前将多余的萌蘖条除去。对造林地加强管护,严禁放牧,防止人为和牲畜为害幼树。
各地对移植树木管理不同,移植大树前要到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其中包括输采伐证、运输证明、检疫等,移植的树木是否是重点保护的树木等,在绿化美化的同时做到依法移植。 4、灌溉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造林和林木生长过程中,人为补充林地土壤水分,可以显著提高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浇灌一般分为3种:漫灌、畦灌、沟灌。漫灌适合于土地平坦的地方,荒山中的荒滩、荒地通过整地漫灌后,有助于林木成活,但是投工较大,浇水不均匀。畦灌应用方便,灌水均匀,节省用水,但要作业细致,投工非常大。沟灌的利弊介于两者之间。一般荒山造林地区大部分是丘陵山地,为了节约资金,除了充分利用天然雨水外,还可以采用滴灌、喷灌技术,对荒山造林区域补充土壤水分。
结语:荒山是十分重要的造林地之一,充分利用荒山进行造林绿化是减少绿色生态家园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利用荒山进行造林绿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根据荒山实际的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采用各种有效的造林绿化技术,不断提高造林绿化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前.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问题分析[J].现代园艺,2015(18). [2] 张建东.浅析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J].绿色科技,2012(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