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词句含义,疏通文意
3.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美德。 重难点:
1.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 感受文中人物性格特点,领会为人之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生答)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好客。可有一位少年却把客人拒之门外。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理解一下这位少年,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评判一下谁是谁非。(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 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 品析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1. 诵读课文
1、抽查学生朗读课文,正音,强调:不(fǒu)通“否” 2、齐读课文 3、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检测 2. 疏通文意 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标记不理解的词句,与同位交流。 ○2提出交流仍不能解决的词句,全班同学互助解决。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方\"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相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3. 感知内容
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课文分析
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讨论:
1.从文中的描绘中能够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元方义正词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2.结尾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六、故事再现
揣摩人物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体验反思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了这个故事,你在为人处事上受到哪些启发呢? 2.教师小结: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古希腊的伊索也曾说过“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仅仅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所以,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诚信来相伴,人生路才宽。” 八、拓展延伸
阅读《杨氏之子》,思考:杨氏之子的聪慧表达在哪里?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客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九、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收集相关诚信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如: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