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美海棠的培养
一、外殖体与处理
无菌外殖体的来源有3种:
1、 从珠美海棠健壮无病毒的植株上采萌而未发的顶芽; 2、 采休眠枝条在室内水培发芽;
3、 从田间采开始萌发并带有2~3片叶片的新梢。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用0.10%的
升汞(加入2滴吐温20)灭菌10min,再用无菌水反复冲洗6—10遍,在无菌条件下剥取茎尖进行接种培养。 二、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
接种在MS+6-BA0.50一Img/L+IAA0.50mg/L上的茎尖在25℃一28℃,相对湿度40%一60%,3 0001x光照,每天10—12h的培养条件下,1个月后,茎尖伸长和生长,此时将新长出的嫩芽剪下转入新鲜培养基上,培养40d后产生1—4片叶的茎丛,此时剪下具有3-4片展叶,高约3—4cm的嫩茎转入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把具有1—2片叶的嫩茎切下转入继代增殖培养基MS+6-BA 0.50ms/L+IAA0.50mg/L上继续扩大养殖,如此反复进行,可得到大批量的生根苗和无根苗。珠美海棠每45d的增殖系数能达到8.80倍。 三、生根和移栽
转入生根培养基上的珠美海棠嫩茎,经10。15d培养后一般都能生根,当根长
0.50—1.50cm时,取出移栽,成活率较高。移栽时,将蛭石装入育苗盘中,移栽后浇足水
并用塑料薄膜保湿,在15—20℃的温室内炼苗,使根系吸收能力和气孔的调节功能得以恢复,
2个月后小苗开始生长,产生新根、新叶,此时可移栽入田间苗圃。春季气温较低时,要搭
小拱棚保温,夏季温度高时,要用草帘或遮阳网遮荫,并加强田间管理。9月以后移栽的小苗,当年若不出圃,待秋季落叶后,在苗基部培土防冻,次年再培育出圃。 四、影响珠美海棠离体快繁的因素
1、培养基:珠美海棠在盐离子较高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因此多用改良MS并附加一
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就能不断地增殖。生根培养基采用ASH培养基或MS培养基,
中国有机农业网
并附加一定量的生长素。配置培养基时可选用质优价低的琼脂。增殖培养每升可加蔗糖或绵白糖30g,生根培养基糖浓度可减半。
2、转接时间:转接时间和方法与珠美海棠在试管内的增殖或生根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初代培养,当茎尖增殖时要及时转到新鲜培养基上,以扩大养殖。转接剪切时一定要去掉老的愈伤组织,有利于促进产生更多的丛生芽;生根培养与转接时间密切相关,苗龄过长,木质化程度高,生根率低;苗龄过短,木质化程度低,生根少而且根系短,移栽不易成活;最适苗龄应为40d左右。苗高3-4cm,有3~4片平展叶。
3、继代次数:继代增值倍数与继代次数有关,继代培养代数过多,若超过100代转接
养殖时,养殖系数可高达11.80倍,但芽纤细、弱小、茎多,移栽不易成活,因此继代培养代数不要超过60代为宜。
4、培养条件:珠美海棠试管快繁质量与培养条件密切相关。恒温培养不如变温培养好;
培养室密闭培养不如时时通风培养好;高温培养不如适当低温培养好;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室的相对湿度在40%一60%为宜,当相对湿度超过80%时,试管苗易玻璃化且污染率高,湿度低于30%时。培养基易干,影响试管苗的生长;用透气封口膜封口比用不透气封口膜封口养殖出的壮苗多。
五、影响珠美海棠试管苗移栽的因素
1、自然光炼苗:由于培养室内光线较弱,试管苗的茎叶组织细嫩,移出试管后,光线
变化剧烈,幼苗承受不了,易死亡,应逐步过渡。一种方法是移栽前20d,当根刚长出时,把试管苗带瓶放在自然散射光下炼苗20d并在移栽前打开封口膜,夏季在自然散射光下放置
1-3d,春季放置3-5d,再取出移栽,经自然光炼苗的珠美海棠试管苗移栽成活率明显提高。
2、移栽基质:基质是珠美海棠试管苗能否大批移栽成活的关键,经试验能用于珠美海
棠试管苗移栽的基质有蛭石、珍珠岩、火山灰、砂、腐殖土、腐熟的秸秆等,其中以蛭石和腐熟的秸秆为好。
3、苗龄:移栽的试管苗,苗龄30-40d、具有3-4片展叶、叶色浓绿的苗移栽成活率高,
苗龄过长,根已老化的珠美海棠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
4、移栽条件:移栽时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对移栽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移栽后湿
度应逐渐降低,长期保持高湿度易烂苗,剧烈降低湿度会使气孔调节功能不健全的珠美海棠试管苗干枯死亡,最好采用间湿间干的方式逐渐降低湿度来刺激珠美海棠试管苗使其恢复健全孔调节功能:光线也应逐渐加强;温度适当低一些以15℃-20℃为宜,过低不能生长,过高易烂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