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云架构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研究与设计

基于云架构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研究与设计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通信设计与应用

2019年2月基于云架构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研究与设计丁顺福,李

昕(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本文通过对采用较多的服务接口及前置节【摘要】业务协同的核心是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的业务协同离不开数据层面的畅通流转,点交换模式的对比分析,基于云架构着重从基础设施层、服务层、平台管理层等方面对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进而构建具

汇聚、管理、共享、服务和应用的转变升级。备大数据量、多用户、高并发等复杂共享交换能力,实现数据资源从采集、

【关键词】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云架构【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19)TP311.52A1006-422202-0020-02

前言长期以来袁我国各级政府或部门在履行职能和面向需求侧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先后建立了分领域或行业的信息系统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袁受建设方式尧技术路线的影响袁条块分割的现象较为明显袁从整体看也形成了一系列形态各异的信息孤岛和烟囱袁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难度较大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需求的日益多样袁服务的供给形式和手段亟需借助成熟的信息化技术袁实现跨层级尧跨系统尧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协同袁由传统生产范式向智慧化融合协同型的方式转变遥

2基于云架构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设计环境袁为后期的运行维护提供便利遥

本文基于云架构技术路线袁采用分层架构袁横向上拆分为多个部分袁各层之间通过相互的依赖和调用组成完整的平台系统袁目的是将离散尧分散的数据进行持续汇聚尧按需有序分发袁保障批量数据实时尧可靠尧安全传输袁进一步消除壁垒或孤岛袁实现不同组织机构渊或信息系统冤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遥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旨在建立以各类数据交换为核心的交换与共享平台袁联系横贯单位或部门间的异构系统尧数据库资源等袁支持不同处理业务尧不同软硬平台对不同结构数据交互的共享要求[1]遥当前数据交换主要采用前置节点交换和服务接口方式遥

基于服务接口的交换袁将数据服封装成接口袁数据的提供方作为服务的发布者需进行服务的注册并提供接口袁适用于小数据量尧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场景袁但容易因网络复杂或网速过低时出错或响应超时[2]遥

基于前置节点的交换袁适用于大批量或数据增量更新频繁的业务场景袁主要存在两种交换方式院数据供需双方直接交换袁数据不在中心平台进行归集袁即点对点的数据交换曰数据提供方与需求方通过平台间接交换袁数据归集至中心渊或资源中心冤袁中心进行数据摆渡及数据归集袁即基于交换中心的数据交换遥

1数据共享模式及对比图2

图1

在点对点模式下袁数据供需双方交换时需要分别建立与之对应的交换关系袁整个数据交换体系呈现复杂尧交叉的网状形态[3]遥假设在这种交换模式下共有N个部门袁那么需要建立N伊渊N-1冤交换关系袁这种交换关系下袁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矛盾数据的堆积袁为后期的维护增加了隐患遥

基于交换中心的模式袁数据供需双方不直接发生交换关系袁由交换中心统一配置尧调度尧分发袁这种模式下袁只需形成N+1个交换关系袁实现有序的数据重组袁形成资源共享的数据

基础设施层袁依托云平台提供的弹性服务尧计算尧存储尧安全等资源袁为平台的运行提供基础环境遥交换共享平台采用纯Java开发袁具备操作系统无关性特点袁支持主流云架构基础设施遥

服务层袁提供支撑数据交换的各类服务组件及技术组件袁是平台功能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遥数据交换与整合服务袁基于标准数据规范和接口标准袁支持数据库表尧文件尧XML尧消息队列尧数据访问处理器等之间的相互交换袁通过不同方式实现对独立系统的服务和数据进行同步和导入袁实现数据汇聚尧整合与发布曰数据传输服务袁通过应用动态路由技术尧面向过程的数据可靠传输机制实现满足在复杂网络情况下的实时数据尧批量数据的可靠传输曰数据复制与验证袁基于流计算的数据加工服务袁对数据库尧文件尧队列等异构系统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袁支持结构一致性检查与复制尧变化结构化数据复制尧数据一致性比对与验证尧同构或异构数据库的复制及跨域的数据复制等遥

平台管理层袁基于云平台的多租户理念袁支持平台集中管理与分散自助管理的功能袁面向各级业务部门尧管理人员尧运维人员等提供统一的数据资源门户遥提供面向运维人员的运营管理尧部署管理尧节点管理尧权限及日志管理等曰针对租户通过划分单位工作区袁支持用户在单位工作区的数据维护尧用户维护尧日常审计运维等相关功能袁支持单位工作区的三权分立遥数据资源门户袁以数据资产为核心袁提供对数据资源的检索尧共享申请等功能袁实现对平台的整体运行情况尧数据或服务应用情况尧资源使用等的实时监控及多维分析袁促进数据价

2019年2月通信设计与应用21

刍议互联网金融行业中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潘

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西区电信局)

这其中人脸识别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其逐渐渗透到我国各【摘要】最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进步,使得我国在信息科技水平也有提高,

就是运用先进技术将人脸脸部特征转化为数据信息,进而行各业当中,尤其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该技术更是被高度关注。所谓人脸识别系统,

且提出建设性意见完善该技术,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做出实现精准的识别。本文将对该技术在金融业的实际应用及发展情况做出简要概述,

全面分析阐述。

发展前景【关键词】信息科技;人脸识别系统;互联网金融行业;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19)F724.6A1006-422202-0021-02

在我国较早时期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就已进入研究阶段袁因为该系统的核心技术较为单一简单遥该技术的具体应用步骤为院引用该技术的企业需要收集公司所有人员的脸部图像以此在系统中录入详尽的面部数据信息袁之后再将员工实际图片同面部数据信息实行精准的对照工作袁实现该技术的零误差应用遥正因如今各大企业引入人脸识别技术袁所以大大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袁完善企业的监管制度袁给企业带来更大效益遥随着该技术的认知度不断提高袁其逐渐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袁且在该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遥

1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所谓人脸识别系统袁其基础原理就是利用数学计算公式袁针对人面部五官的位置和角度尧脸型等具体信息实现数学计算袁进而再次开展比对分析工作袁最终根据计算对比数据袁完成身份验证遥也就是说袁以人面部五官的信息为参照物袁通过数学平面计算的相关理论袁算出面部五官间的距离及角度等计算信息袁以此为基准将面部信息量化为数据信息报告遥

1.1人脸识别系统的实际发展

该技术的工作流程主要分为四部分院淤对人面部图像的收集检验过程袁实现该过程的操作就是利用识别系统的摄像设备对人体动态尧静态的面部表情进行详尽的收集工作袁以此形成信息数据库遥在检验过程中袁如今利用率最高的计算方法就是Adaboost算法袁该计算原理就是将较弱的分类方式进行整合袁最终形成分类较强的新型分类方式遥于开始人脸信息的拟处理阶段袁该阶段的工作内容就是灰度校正尧去除噪音尧直方图均衡化以及几何校正等遥盂参照以上收集计算出的面部信息实行数据的提取研究袁该步骤的研究对象主要为视觉特征尧像素统计特征及面部图像信息量化特征等遥榆综合以上步骤的研究结果袁进行最终阶段的人脸识别工作遥

1.3人脸识别的整体流程

取袁使用者只需简单的将面部对准识别摄像机即可遥于并发性遥该特性就是指人脸识别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多份人脸信息的识别工作遥盂非接触性遥该特性即指在录入面部图像时袁使用者无需真正接触设备就可完成录入袁操作简单高效遥

当前袁在人脸识别技术方面的发展我国已能同国外核心技术持平遥早在1996年我国就已开展该技术的分析实践工作袁在此阶段还加入了虹膜识别的核心技术作为该研究的辅助工具袁后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完善袁该技术逐渐转为产业化的生产模式袁在市场中的需求量持续攀升遥

因为该技术的核心理念就是利用人面部细节信息完成公式计算袁以此实现面部识别遥因为每个人的面部特征都存在一定差异袁所以这种信息唯一性成为该技术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遥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特色院淤非强制性遥在该系统进行信息录入时袁使用者不必做出具体动作配合该系统的图像获

2人脸识别技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2.1安全系数增高

1.2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特色

如今在金融领域中的人脸识别技术袁因为人脸信息的唯一性袁所以该技术的工作环节更加安全保密遥而正因此种优点袁使得该技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得以广泛应用遥通过各项研究分析表明袁人脸识别系统如今已满足金融领域对于安全加密的高度要求袁且识别精准度可以无限接近百分之百袁此准确度大大超过从前识别技术遥

2.2操作简单快捷

因为计算机人脸识别技术采用自动识别袁且识别速度快

值发现和业务流程优化遥

安全层面袁平台提供数据从采集尧传输尧存储尧处理尧共享尧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措施袁包括交换节点的授权尧节点通讯时的认证尧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加密尧分级授权机制及全过程的审计与监控等遥

数据驱动的时代袁共享共用尧协同联动尧全面触达的业务袁离不开数据层面的畅通流转袁本文重点讨论了基于云架构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设计方案袁云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交换共享袁可以提供更为集约尧灵活尧高效尧安全尧易管理的交换服务袁通过汇聚业务数据袁支撑信息共享袁为实现不同部门或系统间的

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提供更高效的支撑遥

[1]戴剑伟袁吴照林袁朱明东袁等援数据工程理论与技术[M]援北京院国防工业出版社袁2010援

[2]闫丰.政务部门数据交换共享方式对比[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渊15冤.

[3]王琦.云环境下政府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方案设计[J].信息与电脑.2017渊3冤.

参考文献

3结语收稿日期:2019-1-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