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争鸣2013年9期(中) 孙淑芳 (三门峡市委党校(社会管理教研室)河南三门峡472000)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闻名 于世。明理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 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它表达了诚信的重要性。“无诚则无德,无 信事难成”。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主持变法。当 时处于战乱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 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 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 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有如此好 事,结果没人肯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 到50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 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 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 变法得以推广。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 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却 曾经发生过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 幽王为博取宠妃的一笑,下令在都城附近20 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结果诸侯们见到烽 火,率领将士们匆匆赶到,当大家弄明白这 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骗局后,都愤然离去。 五年后,敌人大举攻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 而诸侯都没有来一一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 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 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 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 国亡。可见,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 一个民族生存的必备条件。 国守诚信则繁荣昌盛,民守诚信则安居 乐业,诚信是金,无论你功劳大小,能力高 低,只要你能讲诚信,就是—个对社会有用 之人. 党员干部更要率先垂范,讲究诚信,做 明理诚信的表率.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 只有诚信为党、诚信待民、诚信履职。才能 让党放心、让群众舒心、让自己安心,才能 获得群众的认可、信赖和支持,巩固党和政 府的执政根基和执政地位,提升党和政府的 向心力、凝聚力和亲和力,构建起“党群一 家亲、团结奔小康”的和谐格局。 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就要做到 以“德”服人。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为人民服 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 为重点的道德体系,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 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诸方 面。道德示范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五德” 上作表率、树形象。 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党员干部要 做到三“实”:一是做人要诚实。诚实是做 人的基本原则,更是一名党员干部起码要 求。党员干部惟有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其人品官德才能在群众心中“高大”起来, 树立“亲民”形象。二是干事要务实。扎扎 实实,认认真真做事应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 的根本原则,通过岗位作为、创新优为、奉 献力为,在群众中树立务实勤政的“为民” 形象。三是为官要朴实。时刻牢记官职是人 民群众给的,是为了更好为群众服务的,下 基层、办事情要少摆“官架”、少打“官腔”, 用朴实平和的言语同群众打交道,为群众摘 服务,真正和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 树立平易近人的“爱民”形象。 做“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就要做到以 “诚”聚人。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在 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 人之本”、“立政之基”。孔子曾说:“人而无 信,不知其可也”。所谓“诚信天下”进一 步道出了一个人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诚信是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为人、为事、为政 的道德基础。在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过程 中,“诚”可以说是党员干部聚心之魂, “信”可以认为党和政府立足之本。党员干 部作为党的先进分子和人民公仆,更应成为 讲诚信的引领者和践行者。 做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应做到三“忠”: 一要对组织忠诚。时刻不忘“入党誓言”, 始终牢记“入党誓词”.坚持理想信念不动 摇,为民服务不走样,自觉听从党组织的教 诲,时刻维护党员干部形象,坚决做到有损 党的话不说,损害党和群众利益的事不做, 真正在思想上、育语上、行动上与党保持一 致,意志坚定跟党走。二要对人民忠实。真 正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做 到一切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 群众。一切服务群众。要立足岗位创先争优, 对人民群众说实话、讲实理、办实事,不忽 悠、不欺骗、不报复,做到承诺必践诺.践 诺必有果。三要对家庭忠贞。看一个党员干 部是否诚信,很重要的看他对家庭是否“忠 贞”,一个连对家都不忠的党员干部很难说 是个好干部。对家庭“忠贞”,体现了家庭 美德。许多地方把孝亲敬老、夫妻恩爱、家 庭和睦作为对干部考核的一项内容,是很有 032 意义的。每名党员干部无论身份和地位怎么 变化,对家庭的忠爱不能变,做到上对得起 父母,内对得起妻子,下对得起儿女。 做 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就要做到以 “公”信人。公平是一种合理平等的社会状 态,它包括人与人之间权利公平、机会公平、 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正义是在追求和维护 社会正气,谴责和打击歪风邪气。公平正义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也 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蚕要价值取向。可以 说,没有公平正义,社会的诚信友爱、文明 和谐就会无从谈起,无法实现。弘扬和实现 公平正义应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 内容。 通过公开公平公正说话办事,让群众心 服信服,通过正心、正气、正事,营造正义 氛围。让群众信任信赖。做公平正义的维护 者,党员干部应做到三“养”:一要加强能 力培养。个人素质能力是驾驭好工作的前 提,是保证公平正义的基础。党员干部要找 时间、挤时间进行各类知识、各种文化的学 习,既学习业务,又学习理论;即学习法律, 又学习人文。要善于向上级学习、向群众学 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丰富个人的 知识和阅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 平,做到按章办事,体现公平正义。二要注 重作风修养。要正确对待岗位、地位、权位, 严格按照党章要求规范自己言行.自觉抵制 各种消极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做到“对己清 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要 筑牢自己的思想道德防线,打牢坚持公道的 思想基础,清白做人,干净干事,保持清正 廉明的气节,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 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 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三要提高 自身涵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党员干部高尚的人格能产生感 召人、吸引人、凝聚人的力量。党员干部要 时常自我剖析、自我反省、自我矫正,做到 慎独、慎微、慎行;要知错就改。虚心听取 “上上下下”的意见,“择其善而行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个人涵养彰显人格魅力, 个人涵养来自日常修养 党员干部必须坚持 不懈的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涵养,才能 保证自己的人格不断完善,才能担当起党和 人民赋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