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与调整
戴振华
(射阳县长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江苏射阳 224322)
近年来,由于购机补贴政策的落实,农民纷纷购买各种性能先进,效率高的水稻插秧机。水稻插秧机具有优质、高产、节本、省工、增效等优点,降低了劳动成本,促进了农业增收。水稻插秧机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手扶插秧机更为普遍,操作灵活,适合小规模种植使用。但是农民在机具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实际操作不当,调整不正确,影响作业质量。只有做好机具调整才能保证水稻插秧机的性能,适时投入农业生产。现以苏北地区常用插秧机为例,介绍其使用和调整要点。1 插秧机的使用1.1 插秧机的准备
1)用手转动分插轮、秧爪排、滚轮、秧箱滑轮等各运动部分是否正常。
2)使用前应检查插秧机并添加发动机汽油和机油、各齿轮箱中的机油和齿轮油,在各转动摩擦部位应加注黄油,紧固各连接处的螺母、插销等零部件。
3)各秧箱内秧苗应装到3/4位置,下田前拆除地轮轮箍和运输轮。
4)按要求调节好秧爪入帘高度、取秧量和株距。1.2 装好秧苗
解开秧把,甩散秧根,然后在秧盘上墩齐装入秧箱内,秧苗应装得松紧度一致,根部紧贴秧箱底板。1.3 栽插秧苗
1)操纵升降手柄,放下分插轮,达到所需深度位置。
2)地头转弯或过田埂时,应将离合器分离,装秧手将分插轮升起。
3)插秧时要保持匀速前进,不能忽快忽快或频繁停机。行走时保持直线,尽量不要捏转向手把或猛扳扶手架的方法来保证插秧的直线性,以免因急转弯造成漏插或重插。
4)接行要准确,保持一个行距。
5)要注意苗辊在秧箱槽口的工作情况,若发现槽口有秧根或粘土,应及时停机清理,以免影响插秧质量。
6)初装秧苗或秧苗全部插完后,必须把插秧机的苗箱移到最
左侧或最右侧,以保证插秧质量。2 插秧机的调整
1)秧针与导轨插口侧面间隙的调整。该间隙标准为1.3~1.7mm,当间隙不准确时,稍微松开导轨调节手柄,左右调整导轨,并使左右间隙相同。
2)秧针和苗箱侧面间隙的调整。该间隙标准为1.5~2.5mm,当间隙不准确时,应松开苗秧支架和苗箱移动滑杆的紧固螺栓,通过左右移动苗箱进行调整,并使左右两侧间隙一致。
3)株穴距的调整。穴距要根据土壤肥力、水稻品种和栽插时间不同来进行调整。调整变速箱主动齿轮可改变行走速度。因分插机构转速并未改变,株距随调换变速箱主动齿轮相应改变。若齿轮齿数增加,行走速度提高,则株距变大,反之株距变小。一般将穴距调节手柄放在中间位置,穴距控制在12~14cm。
4)插秧深度的调整。按照水稻农艺生产的要求,插秧深度应达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插秧机的插秧深度可通过改变升降杆与升降螺母的结合位置来实现。即通过调节手柄位置来调节插秧深度,往上为浅,往下则深,还可通过换装浮板支架上的6个插孔来调节。
5)每穴株数的调整。一般每穴5株左右。可通过调节纵向取秧量和横向送秧量来调节秧针取秧量,从而改变每穴株数。调节手柄位置每调整一档,就改变取苗量1mm。手柄向左调取秧量增多,向右调取秧量减少。一般在固定横向送秧的档位后,再用手柄改变调整纵向取秧量,以保证每穴合理的秧苗数。
6)总离合器打滑的调整。如果在使用中出现三角皮带不打滑而总离合器打滑的现象,其原因在于总离合器的摩擦片磨损。此时,应打开离合皮带轮端盖,松开紧固螺母,卸下离合皮带轮,然后将轮内的调整垫片减少或去掉后再重新装上即可。但若摩擦片磨损到即使取出调整垫片也不能正常工作时,应立即更换新的摩擦片。
7)定位时间调整。秧爪与送秧器的工作应配合准确。当秧爪运送到和送秧器尖同一水平位置时,送秧器应已后退到离毛刷根部14~24 mm位置。
手必须经常检查筛面是否堆积物过多,筛孔是否堵塞。否则,必须停机清理后方可作业。油菜机械化收获的损失率大小,除了收割获机本身的性能以外,主要还取决于机手的操作技术和细心程度,特别是要勤检查、清理筛面,才能确保较低的损失率。
3.2.3 作业质量。机械化收获的作业质量影响到油菜的实际产量。作业质量必须达到以下要求:损失率≤8%;破碎率≤0.5%;含杂率≤5%;可靠性有效度≥95%。
3.2.4 收后油菜籽的处理。机械化收获后的油菜籽的含水率较高,应及时晒干或烘干。如天气阴雨,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不应有的损失。
·9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