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学年第二学期海珠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

2016学年第二学期海珠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6学年第二学期海珠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

语文 试卷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座位号;同时填写考生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考生号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将答题卡上选择题答题区中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5分)

一、(6小题,20分)

1.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慰藉/声名狼藉 荣膺/草长莺飞 B.肖像/惟妙惟肖 栅栏/叱咤风云 ........

C.亘古/断壁残垣 撩拨/穷困潦倒 D.蜷伏/卷土重来 档案/锐不可当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

A.一泄千里 抑扬顿挫 油光可鉴 瘦骨嶙峋 B.恪尽职守 悠游自在 广袤无垠 再劫难逃 C.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迫不及待 豁然开朗 D.美味佳肴 精巧绝伦 相形见绌 苍海桑田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中国诗词大会》既没有影视明星的积极参与,也没有精彩纷呈的竞技表演,更没有 的舞台设计。它吸引观众的核心是众多 的传统诗词。《中国诗词大会》被誉为“ 综艺界的一股清流”,获得了无数观众的点赞。

A.变幻无穷 脍炙人口 喧嚣 B.变幻无穷 炙手可热 喧嚣 C.变幻多姿 脍炙人口 喧腾 D.变幻多姿 炙手可热 喧腾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今年的广府庙会秉承“广府统领,兼容并蓄;传统风采,现代气息;搭台,民间唱戏”,极具广州特色。

B.以培养阅读风尚、营造书香氛围为宗旨的“南国书香节”活动,几乎每年都一定会在琶洲展馆B区隆重举行。

C.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广州地铁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在其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D.能否坚持体育锻炼,保证足够的运动量,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5. 下面语段的内容,偏离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3分)

①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在电视台播出后,各方好评不断。②自第一期节目播出后,该节目在豆瓣上的评分就已经高达9.0分。③朗读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更多时候,朗读也是

1

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④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上连续两小时排名第一。⑤《朗读者》收获了观众“零差评”的好口碑。⑥《朗读者》从文学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将每个人连接到一起。

A.①② B.①④ C.③⑤ D.③⑥ 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②主簿杨修得知口令,便叫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①一日,曹操正为进兵还是退兵这事犹豫不决,夏侯惇问缘由。杨修说:“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侍从送上鸡汤,汤中有鸡肋。这时,夏侯惇过来可见魏王就要撤兵了。” “鸡肋!” 问夜间口令,曹操随口回答:

③曹操夜不能睡,出帐散步却见军士们都在收拾④杀了杨修,曹操再次进兵,他站在高处督战时, 行囊。曹操大惊,忙问是何缘故,夏侯惇便把杨却被魏延一箭射掉两颗门牙,幸亏庞德及时搭救, 修的话告诉了曹操,曹操听后便以 ,才得以保命回到寨中。曹操厚葬杨修,不敢再战, 将杨修杀了。 撤兵回了许都。 (1)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在第③幅画的横线处补写出杨修被杀的罪名。(2分) (2)一直以来,曹操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有人说他是“乱世之奸雄”。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举出事例作简要分析。(3分)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C.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D.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E.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不尽长江滚滚流,生子当如孙仲谋。 F.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 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

② 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③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④ 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⑤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⑥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4分)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我国古代诗文中,“雨”常带给诗人别样的情感:我们可以在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中,体验那冷冷夜雨带来的悲愤无奈;也可以在韦应物的①“ , ”(《滁州西涧》)中,领略那春雨舟横带来的悠闲自得;②还可以在李商隐的“ , ”(《夜雨寄北》)中,感受那绵绵秋雨带来的思归之苦。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河中石兽》)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3)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55分)

三、(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

(选自《曹刿论战》)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B.战则请从 请献十金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 ..D.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10. 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面对强敌入侵,曹刿主动去见庄公并提出建议,足见他关心国家前途命运。 B.鲁庄公认为依靠分发衣食和取信神灵就能够战胜敌人,足见他认识之“鄙”。 C.曹刿在作战中两次说“未可”足见他小心谨慎,两次说“可矣”足见他胸有成竹。

3

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曹刿认为与齐国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彼竭我盈”,足见他善于抓住作战时机。 12. 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陈与义登岳阳楼的时间是 ;王安石登飞来峰的时间是 。(2分)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请分别赏析。(3分) 四、(10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18分)

多晒太阳,预防近视

在全球范围内,近视飙升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澳大利亚布赖恩〃侯顿视觉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估计,到2050年,世界几乎一半的人口——多于40亿人都要戴眼镜。如果不采取措施,高度近视还有可能导致失明。最新研究预测,高度近视的全球发病率也将快速上升,从2000年的3%发展到2050年的10%,届时会有9.38亿人面临失去视力的风险。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认为近视是遗传因素导致的,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近视的发病率会如此快速地发展。以前,人们很明确地认为,是环境因素影响了视力,而其中的罪魁祸首是人们花在阅读、写作和屏幕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然而,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明亮的阳光有助于调节正常的眼睛发育,在室内呆得太久——无论是学习、玩视频游戏还是做其他事情,都会破坏眼睛的发育过程。新观点的提出为防治近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当初提出减轻学业负担的观点相比,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这一做法更简单也更实用。

读书会变近视吗

在许多刚刚工业化的亚洲国家,顶级大学的名额非常有限,在激烈的竞争中,高强度的课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在上海,15岁的学生每周要花14小时做家庭作业,而在美国只要6个小时。近视在知识精英中很常见,教育水平、测试成绩和智商更高的人都更有可能需要眼镜,这符合一般的刻板印象。

许多证据都表明,上学时间越长,越可能近视。这也意味着,接受教育越多,伏案工作的时间也就越长,从而导致近视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深入研究近视的案例,这个结论似乎不太站得住脚。有证据表明,是否近视取决于户外活动的时间,而不是伏案工作的时间。

2007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研究,这是最早支持“户外时长理论”的研究之一。通过调查分析514名小学生和家长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一旦考虑户外活动时长和父母的近视情况,阅读时长的影响就不重要了。

4

增加户外活动

所有的视觉都是从光开始的,瞳孔扩张和收缩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显然,户外活动对眼睛的健康有所帮助。

近视学界公认,经常在户外活动能提高孩子接收光线的强度,这会促进视网膜产生和释放多巴胺,抵消让眼球变长的信号。虽然关于光如何影响眼睛生长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但在面对近视率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临床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测试用光预防近视的方法了。临床试验发现,每三天额外获得40分钟强制户外时间的儿童眼睛更健康,比一般儿童患上近视的可能性低了23%。

阳光可以保护儿童的眼睛,防止出现近视。把孩子带到户外去,就是“最便宜,最简单的选择”。

(节选自《环球科学》2017.3,有删改)

链接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宁利教授发现,对尚未近视的孩子来说,充分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而对已经近视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的缓解效果不明显。“这就是一个阀门,一旦打开了,近视就像洪水猛兽一样来了。”预防近视,一定要从小开始,在幼儿园阶段就要保证孩子有充分的户外活动时间。

虽然,目前更加细致的研究还在进行中,但专家们形成了一个共识:如果要使户外活动发挥作用,每天至少要在室外活动2个小时。另外,一些研究还认为,跟一口气在户外待2小时相比,间断性的户外活动,效果可能更好。的研究就采用了这个方法:20分钟课间,一天4个课间,80分钟。一些动物实验也证实了,短时间户外活动,反复刺激带来的保护效果,可能比持续的户外活动更好。

(摘自《户外运动能治近视吗?》) 链接二: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其《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到,在中国只有5%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常常在大自然中探索。该书指出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生活被“去自然化”的事实及可怕后果,并以多项研究成果和多人的亲身体验告诉人们,人与自然的联系会对其心理、生理和精神健康产

家长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统计表

(调查总人数:166人) 项目 人数 百分比 非常了解 12 7.23% 很了解 23 13.86% 一般 93 56.02% 不了解 23 13.86% 没必要了解 15 9.03% 生积极的作用。实际上,5%这个数字对于孩子们乃至整个中国的未来,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调查显示,家长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家长是否让孩子走进自然。

(摘自《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链接三:

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2012年,厦门学生张欣窈研究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课题研究调查中问到:“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成这项作业?”对此,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

5

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

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

(摘自《“自然缺失症”正蔓延》)

13.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最新研究预测,高度近视的全球发病率将快速上升,到2050年会有9.38亿人失去视力。 B. 试验发现,额外获得40分钟强制户外时间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患上近视的可能性低了23%。 C. 研究和实验表明,孩子每天至少要活动2个小时,间断性的活动对视力的保护效果更好。 D. 调查显示,大多数家长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给孩子走进自然增添了一定的阻力。 14. 下列对材料中“影响视力因素”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认为遗传因素导致近视,但这解释不了近视的发病率为何快速上升。 B. 以前,人们很明确认为,是环境因素影响了视力,其中的罪魁祸首是人们经常阅读和写作。 C. 2007年,美国最早支持“户外时长理论”的研究发现,阅读时长对视力的影响并不重要。 D. 最近的研究表明,明亮的阳光有助于调节正常的眼睛发育,能帮助孩子防止并缓解近视。 15. 下列对“自然缺失症”危害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生活被“去自然化”,对其心理、生理和精神健康都会起消极作用。 B. 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使孩子呆在室内的时间更多,这样会破坏眼睛的发育过程。 C. 研究调查显示,现在的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能轻而易举地在网络上获得知识。 D. 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智力、体质以及性格上的缺陷。 16. 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这就是一个阀门,一旦打开了,近视就像洪水猛兽一样来了。 ....

17. 材料表明,让孩子多在户外活动对防治近视更实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2题。(22分)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情节链接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同班同学跛女子侯玉英当众讽刺少平在分配工具时把好的铁锹给了郝红梅,这深深地伤害了孙少平。后来,在田晓霞的帮助下,喜爱阅读的孙少平常常关注着外面的世界。

孙少平在高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开始了。

现在,他没有事的时候,就仍然看课外书。晓霞还像以前一样,从她家里拿许多书来让他看。星期六的时候,晓霞还把她爸订的《参考消息》给他拿来,他星期天就兴致勃勃地看这些外国通讯社的电讯稿,脑子在许多国家游荡老半天。

这一天下午,田晓霞把他带到学校后门,从衣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递到他手里。 他打开那个神秘的绿皮笔记本——扉页上一行醒目的钢笔字立即跳入眼帘:《天安门广场诗抄》!

6

孙少平先没顾上和晓霞说什么,激动地开始看这些诗。他看着看着,都忍不住读出声来了——

欲悲闻鬼叫, 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 扬眉剑出鞘!

孙少平用飞快的速度把这个笔记本上的诗先翻着看了一遍,然后马上兴奋地说:“能不能让我抄一份呢?”晓霞想了一下,说:“你可以抄!”

两个人于是凑在一起,把笔记本又翻着看了一遍。这些诗如同烈火一般,把两颗年青的心烤得热烘烘的。两个十八岁的年轻人都沉浸在严肃的思考之中。国家的不幸,社会的动荡,使大人成熟,孩子成长——一九七六年,国人都好像年长了几岁!

从这天以后,每当夜深人静时,孙少平就偷偷爬起来,出了宿舍,走到教室里,埋头抄写这些诗歌。抄到激动之处,他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就走到院子里平静一会……

一个星期以后,孙少平他们全班一起出动,到原西城外的一条山沟里,锄他们班种的高粱地——这是立秋之前锄最后一遍草。

那天,临近中午的时候,从西南面的山后突然铺过来一片乌云。不多时,这黑云就漫过头顶,遮住太阳,布满了整个天空。刹那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一场大暴雨眼看就要倾倒下来!

山洼上劳动的男同学纷纷去找躲雨的地方。沟道里锄地的女同学也都扛着锄,爬到山洼上来了。只有跛女子侯玉英不听其他女同学的劝阻,一个人扛把锄,一跛一跛走到一个石崖下面,她说雷雨就那么一阵阵,怎么还能起洪水呢!

大暴雨说来就来了!随着狂风吹过,雨帘就从山后漫过来。顷刻就把天地间变成白茫茫一片。可怕的闪电不时在空中曲折地划过;雷声和狂风暴雨搅在一起,震耳欲聋。不多一会,大沟道里就起水了。混浊的泥浪翻滚着跟头,吼叫着从后沟道里冲了出来!

在一片混乱的暴风雨中,沟道里突然传来了侯玉英尖锐的哭喊声!

少平缩在一个小山窑里,透过雨帘,看见洪水已快要涨到侯玉英避雨的那个石崖下了。跛女子正哭喊着,两手揪着旁边土台子上的几棵丛草,企图爬上去逃命。但由于腿脚不灵便,加上泥地溜滑,三番五次爬上去又跌了下来!

孙少平知道,也许用不了多少时间,洪水就会淹没到那个石崖下,把跛女子一浪卷走! 他立刻从自己那个干燥的小土窑里冲出去,冒着瓢泼似的暴雨往沟底跑去。 孙少平不知摔了多少跤,才到了怒吼的洪水边。

他一筹莫展了。侯玉英隔在河对面,他过不去。他尽管在洪水中游过泳,但那是在原西河里——那水宽阔,也平稳,到河对面上岸选择余地大。可这是道小沟,水急浪险,要游过去太困难了!

这时候,洪水已经漫上了侯玉英正站着的那个石崖边上。跛女子的两只脚已经挨着洪水边了,她现在只是绝望地呼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少平在暴风雨中大声向对岸喊:“你先坚持一下,我过来了!”

他喊了一声后,就扑入了洪水之中——一个浪头很快把他整个吞没了…… 还好,他又钻出了水面!他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只凭本能向对岸拼命游去。

谢天谢地,他终于上岸了!他用手摸了一把脸上的泥水,就撒开腿朝那个土台上面跑去。 他来到土台子上面,看见洪水已经淹没了侯玉英的下半身,如果不是她两手死死揪着丛草,恐怕早让水卷走了!少平飞快伸出手,把她从土台子下面拉上来。

7

侯玉英扑踏一声,趴在土台子上,放开声嚎哭!这哭声是庆贺她的生命得救,也是对救她命的人表示她的感激之情!

当孙少平游过河对岸的时候,全班男女同学都纷纷从山洼上跑下来了。他们站在暴雨中的洪水边上,隔着翻滚咆哮的浊浪,心怦怦地跳着,扬着手,喊叫着,眼看着少平把侯玉英拉上了对面那个土台子。他们之中没有人敢从这洪水中游过去。现在,所有淋得像落汤鸡似的同学们都在沟道这面欢呼起来!女同学们都哭了;男同学也有流下眼泪的。这个时候,大家才强烈地意识到,人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应该像兄弟姐妹一样啊……跛女子侯玉英做梦也没想到,在她遇到生命危险时,竟然是她曾放肆地伤害过的孙少平,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抢救了她。

跛女子为此感动得不得了!羞愧得不得了!

几天以后,惊魂刚定下来,她就单独来找孙少平,她哭着说:“我这下才知道你是个好人!”

侯玉英硬拉着少平到她家去吃饭,说这是家里大人的心意。

少平好说歹说没有去。他不愿意因为这么一件事,就让人家把他看成是救命恩人。在他看来,侯玉英和他自己都好好的没什么事,这就行了!

(有删改)

18.孙少平在高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做了哪些事情?请分点概括。(3分)

19.结合文本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含义。(3分)

这些诗如同烈火一般,把两颗年青的心烤得热烘烘的。

20. 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4分)

可怕的闪电不时在空中曲折地划过;雷声和狂风暴雨搅在一起,震耳欲聋。不多一会,大沟道里就起水了。混浊的泥浪翻滚着跟头,吼叫着从后沟道里冲了出来!

21.纵观全文,孙少平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举例分析。(6分)

22. 对“洪水中救人”这件事,侯玉英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感悟各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班上其

他同学的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来谈谈。(6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60分)

五、(1小题,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时常关注着外面的世界,视野因此开阔。路遥也曾说过,一个中学生要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视野。你是否也有打开新视野的经历?大千世界,成长路上,我们打开新视野的方式不仅在于读万卷书,还在于行万里路;不仅在于对细微事物的观察,还在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请结合你身边的事例,以“新视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 的名称。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