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这个灵魂的建设需要所有的人共同努力。《现代汉语词典》的一般解释是:学风即“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学生产生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健康成长。
学风,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特点的学校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风的直观反映是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等,是学生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的评价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多项内容综合进行的。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学风恰是学校方方面面作风的集中体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治学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良好的校园学术风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严格的管理措施,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因此,学风建设应该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要立足于学生、见效于学生,并以学生的学风变化为根本的检验标准。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奋发向上。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甚至关系学校的生死存亡。为此,学校应重视学风建设,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在校大学生既是良好学风的创立者、诚信传播者,又是一个受益者。我们在具体的工作落实中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理想的标杆,品行的榜样,学习的表率,生活的强者”作为大学生示范群体的培育目标,以“先进性与群众性,普遍性与特色性,分层实施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为工作原则,遵循“培育、整合、建设、提升”的基本工作思路,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群体中那些思想基础好、自主发展意识强并形成一定特色的群体,使之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发展、提高,成为学生示范群体,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主力军。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的解决既需要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还需要学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并配以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需要教师良好教风的带动和感染,需要一整套相互配套的制度。
那么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最为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几个方面入手,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的带动、树立学风建设,以求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a.加强诚信教育,带动学风。在开学之初,就通过一系列的诚信活动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如新生入学教育、开学典礼、主题班团会及成功人士宣传等等,让他们充分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另外,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确做一个有诚信的人,首先要从优良学风的形成做起,使他们了解到上课积极思考、独立规范地完成作业,虚心求教,刻苦钻研等好学风才是诚信的具体表现,而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不懂装懂等现象不仅是不良学风的表现,更是不讲诚信的表现。b.加强班风建设,促进学风。现今大学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大学辅导员缺乏,精力有限。而整体良好学风的形成,最终是需要每个班级都能形成一种优良的学风。无疑,辅导员资源的缺乏就决定了抓班风的任务必会最终落到学生干部的肩上,尤其是我们的班干部。因此,抓班风应从学生干部抓起,从班干部、寝室长抓起。因为无论是上级精神的传达,还是学校规
章制度的落实,最终都要靠我们的班、团干部。而且,班、团干部最了解本班的实际情况,他们知道本班存在着哪些问题,对后进同学的性格、家庭背景也有一定程度地了解,能够找到最切合实际的办法去帮助他们,他们也知道教师在教学方面有些什么问题,同学对老师有哪些意见,可以及时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老师。所以,只有抓好这一批人,再由这些人领导和带动周围的人,才能最终促进整体学风的提高。为次,我们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首先,要加强学生干部的学风建设意识,让学生干部们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积极性。只有让他们拥有了抓好学风建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他们才会支持、配合学校的学风建设,积极主动地搞好本班的班风建设。其次,学生干部自己必须做好表率,树立威信,这样才有感召力去号召和带动周围的人。c.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促进学风。我们应多方位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向他们宣传加强学风建设的意义和具体做法。建议家长大力配合学校管理,重视学风建设,鼓励他们积极提出宝贵意见,与此同时,加强家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优良学风。d.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树立学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邀请成功人士、优秀学生以经验交流会、新老生座谈会、班会等形式介绍经验,同时加强人生观、学习观教育、组织优秀学风班级事迹展,是同学通过教育和学习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了解自己的差距。e.充分利用帮教的作用,校正学风。对学习还存在困难的学生,我们应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积极采取帮教措施。一是先进带后进,使学习优秀的学生与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教,帮他们及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二是对一些懒散成性、不能独立自觉学习、家长教育无效的学生,辅导员要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耐心教育和引导,督促检查落实学习情况。三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学生加以辅导,努力缩短他们与优秀学生之间的距离。学校要为他们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学习进步档案,以促进他们学风的转变。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又能发现学风建设又是广大学生自主的自我教育活动,对每个学生个体来说优良学风的形成首先在于为自己构建强烈的学习动力。于是,我们的工作又该偏向以下两个方面: a.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有利于学生
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各高校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巨大的育人功能。规划、布置好各种橱窗、展牌、宣传栏,完善校园的人文景点;着力抓好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清新、整洁的学习环境;大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校应认真抓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阵地和团体建设,重点扶持一批优秀学生团体,通过学生团体的活动来凝聚人才、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b.大力加强学生科研工作。学生科研工作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各高校应逐步完善大学生科研活动的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立项制度。更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科研的特点和特色,逐步形成学生科研的优势项目和基地,鼓励有能力的同学都能投入到科研活动中。总之,学风建设是高校现今工作的主旋律,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对高校的学风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树立长期建设的思想,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意识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运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学风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高校人才的各项素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