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综合版块一现代农业l Izong he ban kuai I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加快现代农业向纵深发展 文/I1】韩丽汹徐洪海吲、忠耀 (Ⅲ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32001 永吉县口前农业经济服务中心132200【 吉林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132011) 1.创新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是解决当前小生产与大市场矛 营方式实现了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解决了小生产与 盾的必然要求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我国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已经难以适应农业市 场化、国际竞争的需要。由于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小,限制了农 业劳动生产率和效益的提高,在小生产与大流通、小生产与大 市场的对接中,进入市场的难度加大;由于土地经营规模小, 限制了农业资本的投入,使得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丰富的优势, 变成了劳动投入成本的劣势;农户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由于 规模小,主体分散,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双重风 险所带来的压力,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吉林市农民 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2.1%,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是逐 步扩大的趋势。因此,在坚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不 变的前提下,如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推进农业规模 化、集约化、产业化,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 荣,成为农村综合改革中最为迫切解决的主要问题。 2.大胆探索尝试,吉林市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创新取得了初 步成效 2.1吉林市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主要类型 2.1.1龙头企业集约经营型通过返租、倒包、租赁等形式, 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于具有一定实力的社会投资者,并以 公司化的形式进行农业高科技开发,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 实现规模化经营。农民将承包地转租给企业,每公顷土地可以 得到包括租金、国家政策性补贴和包租收入,并且可以通过外 出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 2.1.2大户家庭经营型通过转包、租赁等形式,将土地承 包经营权向种养大户流转、集中,形成新的家庭经营大户,影 响和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到产业开发上来,不断扩大产业开 发的规模。这种大户家庭经营型吉林市有728个,流转耕地面 积13.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3.2%。 2.1.3订单形式的基地生产型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以合 同的形式,组织农民按照约定的要求对同一种农产品进行规 模化生产。目前,全市实行订单合作经营方式的企业达到120 多户,签约农户15.4万户,订单作物已发展水稻、甜粘玉米、紫 苏、肉葫芦、月苋草、中药材等十几个附加值高的农作物品种, 订单总面积达到16.3万公顷,年均增加农民收入近2.5亿元。 2.2创新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2.2.1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通过各种经 、\2 皿圈 5蕊 必 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据不完全统 计,全市耕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3,6万公顷,占到耕地面积的 6.2%,流转农户3.8万户。 2.2.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各种 经营方式,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加快了农村劳动 力转移的步伐,使农村土地、劳动力、农产品等资源优势转化 为经济优势,为城市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农业生产领域 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 2.2.3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通 过各种经营方式,解决了一家一户难已处理的问题,改变了传 统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方式,实现了生产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 化配置,促进了优势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 平有了较大提高。几年来已发展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同时带动 发展了许多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养殖农业产业化基地。通过 “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由龙头 企业与农户共同举办和种养殖基地,集中管理、统一服务、分 户经营,形成了公司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新模式。通过积极 发展“订单农业”,加强企业和农户的对接,用“订单”的形式把 企业与农民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农民面向市场调 整结构的问题,避免了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同时也促进了土地 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促进了农村土 地的规模化经营和区域化生产。 2.2.4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利益全市建立了农 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 了农户抗御风险的能力,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目前,吉林市农 村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774个,其中专业合作社231个,专 业协会430个,股份合作组织113个,吸纳农户8.27万户,带 动农户12.7万户。 3.积极组织引导,把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创新引向深入 3.1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企业集约经营能力龙头企 业内连基地,外连市场,辐射带动千农万户,在农业生产经营 组织创新中居于核心主导地位。吉林市龙头企业建设要着眼 于更长远的发展和更激烈的竞争,积极培育和打造科技创新 高起点、经营管理高水平、项目建设高速度、资源利用高效率、 带动农户高效益的“五高”型企业。一方面紧紧围绕大型龙头 企业,充分利用品牌资源,开展低成本扩张,加快培育大型企业 集团;一方面积极开展面向中小型企业的指导服务,培育一批 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成长型企业,形成大型企业集团主 农机安全监理是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的简称,是农机 监理部门依据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 法规、规章以及方针、政策,对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作 业环境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行为。它是国家公共行 政管理的组成部分,是农业行政执法的一个专业技术眭极强 的类别。其主要目的任务是保障农业安全生产,为农业生产营 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1.农机监理工作职能及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 策目益深人人心,党的“三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更使农村的 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机械作为商品和先进的生产工具 已进入千家万户。农业机械的保有量和驾驶员人数的大幅度 增加,给农机监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加强对监 理主管部门对监理工作的领导;要加强监理队伍建设;为了更 好地服务“三农”,监理队伍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及业务知识 和相关的操作技能;要有服务“三农”的政治、政策水平;要具备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以及有关农业机 械安全监理的法规、规章,防止农机事故的发生,维护农机安 全生产秩序,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做好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 人员的注册登记和核发牌证工作;做好农机事故的处理;农业 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考试考核工作;做好农机事故的统计;做 法律法规的知识与能力,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要 把监理队伍建设得更好,更扎实,更过硬;加大年检力度,使全 年年检率达到95%以上。努力清除“黑车”、“非驾”,真正做到车 有牌、证照,人有驾驶证,使“黑车”、“非驾”分别控制在1%~ 5%以内;对机车的年检最低每年进行一次,同时根据“春耕”和 “秋收”的实际需要,还要分别进行“春检”和“秋检”,达到能够 好农业机械的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进行农机监理的宣传教育; 做好农业机械及其驾驶人员的检审、办理异动登记、注销登记 和封存、报废;做好农业机械档案、驾驶操作人员档案和农机 事故档案的管理。 2.对农机监理工作的思考 保障作业顺利进行的技术状态和性能;对驾驶员定期进行培 训,使他们具备对准驾车型的理论和操作技术的全部掌握,同 时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使机手遵纪守法,照章行 车,排除事故隐患,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导、成长型企业跟进的梯次发展格局,不断增强龙头企业自身 集约经营的能力和带动农民致富的辐射能力,使“龙头企业+ 中介组织+农户”以及龙头企业集约经营等模式向纵深发展。 3.2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在自愿的基 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托村委会或种养大户 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组建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积 极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经纪人在市场与农户之 间的纽带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和落 础上,通过委托转包、反租倒包、土地入股、集体合作等形式, 推动土地从农户之间的零星少量流转,向农业企业、工商企 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集中流转,促进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 实积极的扶持政策,使农民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向公 司化方向发展,向生产、加工、销售等更宽广的领域拓展。 3.5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稳定转移农村劳动力将农村劳动 经营。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和政策引导机制,为土地 流转提供保障。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土地流转 市场和行为,科学的土地流转价格体系,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尊重农民意愿 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引导。 3.3保障农民主体地位,强化农民增收的制度基础在家庭 力转移就业纳入到社会发展规划,努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 稳定转移就业的比重,取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不合理限制, 使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随着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比 例的提高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逐步将农村经营体制 中“公平优先”的政策取向调整为“公平与效率兼顾”,鼓励转 移的农村人口彻底离土离农,为农业集约经营创造条件。 3.6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满足社会化服务需求加快构建包 承包经营基础上,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探索实施土地承包长期 化的可能性。随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研究如何使 农民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等比较充分的土地承包权益。 进一步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实行重点粮食品种最 低收购价政策,逐步静 封瓠妫 蛀.要农产品品种上, 探索建立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体系。 3.4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农村 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农服务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 企业和农民自身在内的新型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解 决好一家一户的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拓宽社会化服务 领域,大力开展农资配送、疫病防控、技术指导、农机作业、产 品营销等方面的全程服务。调动多元主体从事农业生产性服 务的积极性,尤其是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中介 组织等进入农业生产性服务领域,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的服 务需求。 合作经济组织对于组织农民、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对接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中,要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 古麓 业 皿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