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某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说明书

某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说明书

来源:意榕旅游网
某办公楼建筑、结构设计说明书

1. 设计基本资料

1.l 初步设计资料 1.1.1 工程名称

某单位办公楼。

1.1.2 工程概况

建 筑 面积 5322.24 ㎡, 建筑 总高 为 23.2m, 主 体 大 楼 为室 内外 高差 为 0.45m.

1.1.3 温 度

冬季取暖室外计算温度-8℃,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32℃,

最热月平均气温 28℃,最冷月平均气温-0.8 ℃。

1.1.4 相对风向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当地基本风

压 是 0.4KPa ,地 面粗 糙度 为 B 类 。

1.1.5 年降雨量

年 降 雨量 为 631mm 。

1.1.6 建筑标准

建筑等级 II 级;防火等级 II 级。

六 ,

1.1.7 水文资料

土 壤 最大 冻结 深度 为 30cm , 最大 积 雪 厚 度 25cm , 基 本 雪压

0.35KPa 。 常 年 地 下 水 位 为 -2.0m , 水质 对 混 凝 土 无 侵蚀 作 用 。

1.1.8 地质条件

该建筑场地地基土层主要有粉土、粉质粘土、细砂等,详见

附录。场地类别为 II

类,可不考虑地震液化影响。

1.1.9 材料使用

混凝土:梁柱板均使用 C30混凝土。

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热轧钢筋 HRB335, 其余采用热轧

钢 筋 HPB300 。

墙 体 :

a. 外 纵 墙采 用 240 厚 灰 砂 砖( 18KN/m3 ),一 侧 墙 体 为水 刷石墙面(0.5KN/ ㎡),一侧为 20 ㎜厚抹灰(17KN/ ㎡)。

b. 内 隔 墙 采 用 200 厚 蒸 压粉 煤灰 加气 砼 砌块 ( 5.5KN/m3 )两 侧均 为 20mm 厚 抹 灰 。

c. 卫生间隔墙采用 200 厚蒸压粉煤灰加气砼砌块 ( 5.5KN/m3 ) , 两侧 贴 瓷 砖 ( 0.5KN/ ㎡) 。

d. 女 儿墙 采用 240 厚 加气 砼砌 块( 5.5KN/m 3 ) 两 侧 均为 200 厚 抹灰 ,墙 高 900mm。

④ 窗 :均 为钢 框玻 璃 窗( 0.45KN/m2 )

,

⑤ 门 :除 大门 和接 待 室为 玻璃 门 ( 0.45KN/m2

),办公室均

为 铝塑 门 (10.2KN/m2).

1.2 结构选型

1.2.1 结构体系选型

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

1.2.2 屋面结构

采用现浇混凝土肋型屋盖,刚柔性结合的屋面,屋面板厚

100mm 。

1.2.3 楼面结构

采 用 现浇 混凝 土肋 型 屋盖 ,板 厚 100mm 。

1.2.4 楼梯结构

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式楼梯。

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2.1 结构布置及梁 ,柱截面尺寸的初选 2.1.1 梁柱截面尺寸初选

主 体结 构共 6 除 首 层层 高为 4.2m

外, 其余 各 层 层 高 均 为

3.6m ,内 外 墙的 做 法:内 墙 做 法 :内 外墙 均砌 240 厚 空心 砌 块 砖 ,

门窗详见门窗表,楼层屋盖均为现浇钢筋砼结构。

板 厚 取 100 mm : h 100 l / 40 3300/ 40 82.5

○1梁截面尺寸的估算:

a.AB 和 CD 跨 : 横向主梁:L=6600

h

1 : 1 L 750mm : 500mm,取 600 ㎜ 8 12

b

1 : 1

L 300mm : 200mm , 取 300 ㎜ 2 3

纵 向 主梁 : L=6000

h=750mm-500mm, 取 h=600mm

b=300mm

故 框 架横 纵梁 的截 面 尺寸 为 b× h=300 ㎜ ×600 ㎜ 次 梁 : L=6000 ㎜

h

1 : 1 L 333mm : 500mm ,取 450 ㎜, b 取 2508 12

故 框 架次 梁的 截面 尺 寸为 b × h=250 ㎜ × 400 ㎜ b.BC 跨 :

主 梁 : L=2400 ㎜

h

1 : 1 L 300mm : 200mm,取 450 ㎜ 8 12

b

1 : 1

L 225mm : 150mm , 取 250 ㎜ 2 3

故 框 架梁 的截 面尺 寸 为 b× h=250 ㎜ × 450 ㎜

表 2-1 估算梁的截面尺寸(㎜)及各层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 土

层数

纵 梁 ( b × h )

BC 跨 250 × 450

横 梁 次梁

强 度 等 级 AB,CD 跨

1 ~ 6

C30

300 × 600

( b × h ) ( b× h ) 300 × 600

250 × 450

○2柱截面尺寸的估算

框架柱截面尺寸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制,按下式计算:

a. 柱组 合的 轴压 比设 计 值按 照公 式 1 - 1 计 算 :

N

Fgn

(1 - 1)

式 中 :

: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力压力增大系数,边柱取 1.3,等跨内柱取 1.2, 不等跨取 1.25;

F: 为按照简支状态计算柱的负荷面积;

g : 为 折 算 后 在 单 位 面 积 上 的 重 力 荷载 代 表 值 14KN/ m2 ;

n : 为验 算 截 面 以上 楼 层 层 数 ;

b. 框架 柱验 算

N

h0.8

(1- 2)

bcc fc

由计算简图 2-1可知边柱和中柱的负载面积可知:

中 柱 :( 6.6 + 6.6 ) /2 × (6+2.4)/2=6.6 × 4.2 ㎡

边柱:( 6.6 +6.6 ) /2×6/2=6.6 ×3 ㎡

边 柱 :

近 似取

Ac 1.2N / f (1.2 1.3 6.6 3 14 1000 6) / 14.3 0.8 226800 mm2

中 柱 :

Ac 1.2 / fc (1.2 1.25 6.6 4.2 14 1000 6) /14.3 0.8 305307 mm2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取柱截面为正方

形,初步估计柱的尺寸为 600 ㎜×600 ㎜=

360000 mm2 >305307mm2

,为 计 算 简 便 中 柱 和 边 柱的 尺 寸 相为 600 ㎜×600 ㎜。

故初选柱的尺寸为 600 ㎜×600 ㎜;

D

C

B

A

图 2-1

边柱和中柱的负荷面积简图

2.1.2 结构布置

如图 2-2 所示:

同,均

L1

L1

L1

L1

L1

L1

L1

L1

L1

L2

L2

L2

L2

L2

L2

L2

L2

L2

D

L1 L1 L1 L1 L1 L1 L1 L1 L1 L1

L1

L1 L3

L1 L3

L1 L3

L1 L3

L1 L3

L1 L3

L1 L3

L1 L3

C

L3

L1

L1

L1

L1

L1

L1

L1

L1

L1

L3

B

L1 L2 L1 L2 L1 L2 L1 L2 L1 L2 L1 L2 L1 L2 L1 L2 L1 L2 L1

L1

L1

L1

L1 L1 L1

L1

L1

L1

图 2-2

注:梁的尺寸:

结构平面布置图

L1=300 ㎜×600 ㎜, L2=250 ㎜×450 ㎜, L3=250 ㎜×450 ㎜

边柱、内柱的尺寸均为:600 ㎜×600 ㎜ 2.2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注 :室图 2-3 框架结构梁,柱尺寸

高 差 0.45m, 基 础 埋 深 0.5m,h=4.2+0.45+0.5=5.15m

内外

3.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3.1 荷载计算

3.1.1 屋面及楼面恒荷载计算

○1屋面

防水层(刚性)30 找平层:20 隔热层:50 结构层:100 抹灰层:10

厚 C20 细石混凝土 1.0KN/ ㎡

厚 1:2.5 水 泥 砂 浆 0.020m × 20 KN/ m3 = 0.4 KN/ ㎡ 厚膨 胀珍 珠 岩 0.050*3KN/m=0.15

厚 现浇 钢 筋混 凝土 板 0.1m × 25 KN/ m3 = 2.5KN/ ㎡ 厚混 合砂 浆 0.01m × 17 KN/ m3 = 0.17KN/ ㎡

合 计 4.22 KN/ ㎡

○2各层走廊楼面:水磨石楼面:

10 ㎜ 面层

20 ㎜水泥砂浆打底 0.65KN/ ㎡ 素水泥砂浆结合层一道

结构层:10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m × 25 KN/ m3 = 2.5KN/ ㎡

抹灰层:10

厚混合砂浆

0.01m × 17 KN/ m3 = 0.17KN/ ㎡

合计:2.67KN/

○3标准层楼面:大理石楼面

大理石面层,水泥砂浆擦缝

30 厚 1:3 干硬性水泥砂浆面上撒 2厚素水泥 1.16KN/ ㎡

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结构层:10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m × 25 KN/ m3 = 2.5KN/

抹灰层:100.01m

厚混合砂浆

× 17 KN/ m3 = 0.17KN/ ㎡

合 计 : 3.83 KN/ ㎡

4 楼梯,水泥砂浆楼面

构 造层 : 0.5KN/

结构层:100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m × 25 KN/ m3 = 2.5KN/

抹 灰层 : 10 厚混 合砂 浆 0.01m × 17

KN/ m3 = 0.17KN/ ㎡ 合计:3.17KN/

3.1.2 .屋面及楼面活荷载计算

○1根据《荷载规范》查得

上人屋面:2.0KN/

楼面:2.0KN/

㎡(办公楼)

走廊、阳台:2.5KN/ ㎡门厅、

会议室:2.5KN/

2 雪 荷 载

Sk=1.0 × 0.3 KN/ ㎡ =0.3 KN/ ㎡

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不同时考虑,两者取大者.

0.01m ×

3.1.3 .梁,柱,墙,门窗重力荷载的计算

梁自重:

a. 边横 梁, 纵梁 : b × h=300 ㎜ × 600 ㎜

梁 自 重: 25 KN/ m3 × 0.3m × (0.6m-0.1m)=3.75 KN/

抹灰层 10厚混合砂浆:

× 2+0.3m] × 17 KN/ m3 =0.221KN/ ㎡

合 计 : 3.97KN/ ㎡

b. 中横 梁: b× h=250 ㎜ × 450 ㎜

梁 自 重: 25 KN/ m3 × 0.25m × (0.45m-0.1m)=2.1875KN/m 抹灰层 10厚混合砂浆:

0.01m × [(0.45m-0.1m)

× 2+0.25m] × 17 KN/ m3 =0.1615 KN/ ㎡合计:2.35KN/

c. 次梁 : b × h=250 ㎜ × 450 ㎜

梁 自 重: 25 KN/ m3 × 0.25m × (0.45m-0.1m)=2.1875 KN/m 抹灰层 10厚混合砂浆:

0.01m × [(0.45m-0.1m)

× 2+0.25m] × 17 KN/ m3 =0.1615 KN/ ㎡合计:2.35KN/

d. 基础 梁: b× h=250 ㎜ × 450 ㎜

梁 自 重: 25 KN/ m3 × 0.25m × 0.45m=2.5KN/m

柱自重:

[(0.6m-0.1m)

a. 柱: b× h=600 ㎜ × 600 ㎜

柱 自 重: 25 KN/ m3 × 0.6m × 0.6m=9KN/m 抹灰层 10厚混合砂浆:

KN/ ㎡

合 计 : 9.408 KN/ ㎡

0.01m × 0.6m × 4 × 17 KN/ m3 =0.408

b. 构造 柱: b× h=240 ㎜ × 240 ㎜

柱 自 重: 25 KN/ m3 × 0.24m × 0.24m=1.44KN/m 抹灰层 10厚混合砂浆:

0.01m × 0.24m × 4 m × 17 KN/ m3 =0.16 KN/ ㎡

合计:1.6KN/

外纵墙自重:

标 准 层

纵 墙 : 1.2m × 0.24m × 18 KN/ m3 =5.18 KN/m 铝 合 金窗 : 0.35 KN/ ㎡ × 1.8m=0.63 KN/m

水 刷 石外 墙面 :( 3.6m-1.8m ) × 0.5 KN/ ㎡ =0.9 KN/m 水 泥 粉刷 墙面 :( 3.6m-1.8m ) × 0.36 KN/ ㎡ =0.648KN/m 合 计 : 7.36KN/ ㎡ 底 层 :

纵 墙 ( 5.15m-1.8m-0.6m-0.45m

) × 0.24m × 18 KN/ m3 =9.936

KN/m

铝 合 金窗 : 0.35 KN/ ㎡ × 1.8m=0.63 KN/m

水 刷 石外 墙面 :( 4.2m-1.8m ) × 0.5 KN/ ㎡ =1.2 KN/m

石 灰 粗沙 刷那 墙面 :( 4.2m-1.8m )× 0.36 KN/ ㎡ =0.864KN/m 合 计 : 12.63KN/ ㎡

④内纵墙自重:

标 准 层

纵墙:(

3.6m-0.6m ) × 0.24m × 18 KN/ m3 =12.96 KN/m

水 泥 粉刷 内墙 面: 3.0m × 0.36 KN/ ㎡ × 2=2.16 KN/m

合 计 : 15.12 KN/ ㎡

底 层 :

纵墙:(

5.15m-0.6m ) × 0.24m × 18 KN/ m3 =19.656 KN/m

水泥粉刷内墙面:

4.55m × 0.36 KN/ ㎡ × 2=3.276 KN/m

合 计 : 22.93/ ㎡

⑤内隔墙自重:

标准层:

内隔墙:

1.2 × 0.24m × 9.6 KN/ m3 =2.76KN/m

铝 合 金窗 : 0.35 KN/ ㎡ × 1.8m=0.63 KN/m

水 泥 粉刷 内墙 面: 1.2 × 0.36 KN/ ㎡ × 2=0.864 KN/m

合 计 : 4.254 KN/ ㎡

底 层 :

内 隔 墙:( 5.15m-1.8m-1.0m )× 0.24m × 9.6 KN/ m3 =5.41 KN/m

铝 合 金窗 : 0.35 KN/ ㎡ × 1.8m=0.63 KN/m

水 泥 粉刷 内墙 面:(5.15m-1.8m-1.0m)

× 0.36 KN/ ㎡ × 2=1.692

KN/m

合计:7.74KN/

4. 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横向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

4.1 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 4.1.1 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

框架梁柱的相对线刚度如图 4-1所示,作为计算各节点弯矩

分配的依据。

在框架结构中,现浇楼板的楼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

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刚度,减少框架的侧移。为考虑这

一有利的作用,在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的时候,对于中框架取 I=2

Io ( Io 为 梁 的 截 面 惯 性 矩)

I 0 bh3 /12

(4-1)

梁 采 用 C30 混 凝 土, Ec 由于左跨梁=右跨梁:

3.0 10 7 kN / m2 。

i 边 梁 = EI/L= 3.0 10 7 kN / m2 2 1

0.3m (0.6m)3 / 6

5.4 104 / m4

12

中跨梁: i 中 跨 梁 =

EI/L= 3.0 10 7 kN / m 2

2

1 0.25m 0.45m 3 / 2.4 12

4.75 10 4 / m4

底层柱:(A~D 轴)

i 底 柱 = EI/L= 3.0 107 kN / m2 1/ 12 0.6m 4 / 5.15m

6.291 104 m4

其余各层柱:(A~D轴)

i 余 柱 : = EI/L= 3.0 107 kN / m2

2

1 (0.6m)4 / 3.6m 9 104 / m4 12

令 i 余 柱 = 1.0, 则 其 余各 杆件 的 相 对 线刚 度为 : i 边 梁 = 5.4

104 / m4 0.609

9 104 / m4

i 中 跨 梁 = 4.75

104 / m4 0.528

9

10 4 / m 4

6.291 10 4 / m 4

i 底 柱 = 9 10 4 / m4

=0.699

图 4-1 框架梁柱的相对线刚度4.1,2. 梁柱的线平均刚度比

底 层

k kb /

0.5 k

kc (4-2)

2 k

(4-3)

由公式(4-2)、(4-3)可求梁柱线刚度为: a.A, D 梁 柱线 刚度 k 为 :

0.609

k

=0.871

0.699

k

c

0.5 2

0.477

C

k

c

12D

i

0.478 12 6.291

2

10

4

2

13861 .67 kN / M

h5.15

b.B,C 梁 柱 的 线 刚 度 k 为 :

K0.609 0.528

0.699 1.627

c

0.5

2

k

0.586

12k

c

D

c

i

12 0.586 6.291 104

2

2

16688.86

h5.15

标准层:

k kb / 2 kc

k

(4-4)

2 k

(4-5)

由公式(4-2)、(4-3)可求梁柱线刚度为:

0.609 2

a.A, D 梁 柱的 线刚 度 k 为: k

0.609

k

c

122 1

2 k

0.233

D

c

ic

12 0.233 9 10

4

h

2

3.6

2

19416.67

b.B,C 梁 柱 的 线 刚 度 k 为 :

k

0.609

2

0.528

0.569

c

k 2 k

120.221 D

c

i

c

2

12 0.211 9 104

2

17583.33

h3.6

( KN/M )

故横向框架的侧移刚度见表 4-1,4-2

表 4-1 横向框架 2~6层 D 值 构件名称

A 柱 B 柱 C 柱 D 柱

D 值(KN/M

19416.67 17583.33 17583.33 19416.67

) 数 量

9 9 9 9

D ( KN/M ) 174750.03 158249.97 158249.97 174750.03 666000

表 4-2 横向框架底层 D值

构件名称

A 柱 B 柱 C 柱 D 柱

D 值(KN/M

13861.67 16688.86 16688.86 13861.67

数 量

9 8 8 9

D ( KN/M ) 110893.36 133510.88 133510.88 124755.03

502670.15

5. 横向水平作用下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5.1 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各层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5.1.1. 墙 自 重

外 纵 墙 : 采 用 240 厚 灰 砂 砖 18KN/m3, 一 侧 水 刷 石 墙 面 10.5

KN/m3, 另 一 侧 为 20mm 厚 的 抹 灰( 17 KN/m3

),

则墙面单位面积的重力荷载为:

18 KN / m3 0.24m 17 KN / m3 0.02m 0.5KN / m2

5.16 KN / m2

底 层 :

a.A 轴 线 上 的 纵 墙面 积 :

(5.15 0.6)

(6.6 0.6)m 8 1.8m 1.8m 10 1.2m 1.5m 2 3.6 3.0 2 2

155.04 m

b.D 轴 线 上 纵 墙 的面 积 :

2

5.15m 0.6m

6.6 0.6 m 8

1.8m 1.8m 12 1.2 1.5 4 131.37 m

c.1 - 9 轴线 上纵 墙的 面积 :

2

(5.15m - 0.6m) 6 0.6 m 4 2.4m 2 2.1m 1.5m 2 113.82 m

合 计 : 155.04 m2 +131.37 m2 +113.82 m2 =400.23 m2

则 底 层外 墙自 重为 : 5.16 KN / m2 × 400.23 m2 =2065.1868KN

二 层 :

a.A 轴 线 上 的 纵 墙面 积 :

2.4 2.4

3.6 0.6

3.6 0.6

3.6 0.6

3.6 0.6 6.6 0.6 8 1.8m 1.8m 10 3.0m 1.8m 4 1.2m 1.5m 2

86.4m 2

b.D 轴 线 上 纵 墙 的面 积 :

6.6 0.6 8

1.8m

1.8m

12 1.2m

1.5m

2

101.52m2

c.1 ~ 9 轴线 上纵 墙的 面积 :

2

(3.6m - 0.6m) 6 0.6 m 4 2.4m

2 1.2m 1.5m 2 75.6 m

合 计 : 101.52 m2 +86.4 m2 +75.6 m2 =263.52 m2 则二层外墙自重为:5.16

KN / m2 × 263.52 m2 =1359.7632KN

标准层:

a.A 轴 线 上 的 纵 墙面 积 :

6.6 0.6 8

1.8m 1.8m 14 1.2m 1.5m 2

95.04m 2

b. D 轴 线 上 纵 墙 的 面 积 :

6.6 0.6 8

1.8m 1.8m 14 1.2m 1.5m 2

95.04m 2

c. 1 ~ 9 轴线 上 纵 墙 的面 积:

2

(3.6m - 0.6m)

6 0.6 m 4 2.4m

2 1.2m 1.5m 2 75.6 m

合 计 : 95.04 m2 +95.04 m2 +75.6 m2 =265.68 m2 则顶层外墙自重为:5.16

KN / m2 × 265.68 m2 =1370.9088KN

④内隔墙

采 用 200 厚蒸 压加 气 砼砌 块( 5.5 KN/m3

) , 两 侧 均 为 20mm

厚抹灰,墙面单位面积荷载为:

5.15m

3.6m

5.5KN / m3 0.2m 17KN / m3 0.02m 2 1.78KN / m2

a. 底 层 :

(1).B 轴线上的横墙面积:

0.6m

6.6 0.6 m

6

2.1m

1.2m

2

2.1m

1.5m

2

152.46m 2

(2).C 轴线上横墙的面积:

5.15m 0.6m

6.6 0.6 m 6

2.1m 0.9m 6 2.1m 1.5m 2 2.1m 0.8m 2 142.8m 2(3).1 ~9轴线上横墙的面积:

5.15m 0.6m

6 0.6 m 13 2.1m 0.9m 2 2.1m

1.5m 347.972

合 计 ; 347.97 m2 +142.8 m2 +152.46 m2 =643.23 m2 则 底 层内 隔墙 自重 为 : 1.78 KN / m2 ××

643.23 m2 =1144.9494KN

b. 二 层 : (1).B

轴线上的横墙面积:

0.6m

6.6 0.6 m

6

2.1m

1.2m

3

2.1m

1.5m

2

94,.14m 2

(2).C 轴线上横墙的面积:

3.6m 0.6m

6.6 0.6 m 8

2.1m 0.9m 5 2.1m 1.2m 1 2.1m 1.5m 3 122.58m2

(3).1 ~9轴线上横墙的面积:

3.6m 0.6m

6 0.6 m 13

2.1m 0.9m

3 204.93m2

合 计 ; 122.58 m2 +94.14 m2 +204.93 m2 =421.65 m2

则 二 层内 隔墙 自重 为 : 1.78 KN / m2 × 421.65 m2 =750.537KN

c. 标准层: (1).B

轴线上的横墙面积:

6.6 0.6 m 8

2.1m 1.2m 2 2.1m 1.5m 5 123.21m 2

3.6m 0.6m

(2).C 轴线上横墙的面积:

6.6 0.6 m 8 2.1m 0.9m 5 2.1m 1.2m 1 2.1m 1.5m 3 122.58m 2

3.6m 0.6m

(3).1 ~9轴线上横墙的面积:

3.6m 0.6m6

0.6 m 14

2.1m 0.9m 3

221.13m2

合 计 : 123.21 m2 +122.58 m2 +221.13 m2 =466.92 m2

则 顶 层的 内隔 墙自 重 为: 1.78 KN / m2 × 163.464 m2 =

831.1176KN

⑤卫生间隔墙:

采 用 200 厚蒸 压粉 煤 灰加 气砼 砌块 ( 5.5KN/m3

) , 两侧贴瓷

( 0.5 KN/m3 ) ,墙 面单 位面 积重 力 荷载 为为 :

5.5KN / m3 0.2m 0.5KN / m3 2 1.6 KN / m2

底 层 :

5.15 0.24

6 0.24

2 67.875

则 底 层卫 生间 隔墙 自 重为 : 1.78 KN / m2 ×

67.875 m2 =120.819KN

标准层:

3.6 0.24

6 0.24

2

41.196

则 标准 层卫 生 间隔 墙自 重为 : 1.78 KN / m2 × 41.196 m2 =73.328KN

○.女儿墙自重:

6

采 用 240 厚 加 气 砼 砌 体 ,15.5KN/m3, 两 侧均 为 200mm 厚 抹 灰 ,

墙 高 900mm , 墙 面 单 位 面 积 的 重 力荷 载 为 :

5.5KN / m3 0.24m 17KN / m3 2 0.02m 2KN / m2

六层女儿墙

2

1.0m

52.8m 14.4m 2 134.4m

则 女 儿墙 的自 重: 2 KN / m2 × 134.4 m2 =268.8KN

5.1.2 梁,柱,墙,板,门窗重力荷载标准值汇总

a. 梁重 力荷 载标 准值 汇 总表 : 表 5-1

构 件

梁重力荷载标准值汇总 层 次

b/m

h/m

g/KN

Li/m

Gi × Li n Gi/KN

横 梁 走 道 梁 次 梁 纵 梁

1 ~ 6 1 ~ 6 1 ~ 6 1 ~ 6

0.3 0.25 0.25 0.3

0.6 0.45 0.45 0.6

3.97KN/m 2.35KN/m 2.35KN/m 3.97KN/m

6.6 2.4 6 6

26.202 5.64 14.1 23.82

16 16 16 18

419.232 90.24 225.6 428.76

门重力荷载标准值汇总表:

( 除 大门 为玻 璃 门 0.45 KN / m2 , 办 公 室 为 木 门 0.2KN / m2 )

表 5-2 门重力荷载标准值汇总底 层 :

门 标 号 M0921

尺 寸

0.9m × 2.1m

数 量 6 个

荷载标准值

GM1=0.2 × 0.9m × 2.1m × 6=2.268KN

GM2=0.2 × 1.2m × 2.1m × 3=1.512KN

M1221 1.2m × 2.1m 3 个

M1522 1.5m × 2.1m 4 个 GM3=0.2 × 1.5m × 2.1m × 4=2.526KN

M1821 2.4m × 2.4m 1 个 GM4=0.45 × 2.4m × 2.4m ×

1=0.2592KN

∑ =4.5652K

二 层 :

门 标 号 M0921

尺 寸

0.9m × 2.1m

数 量 7 个

荷载标准值

GM1=0.2 × 0.9m × 2.1m × 7=2.646KN

M1221

1.2m × 2.1m

4 个 GM2=0.2 × 1.2m × 2.1m × 4=2.016KN

M1522

1.5m × 2.1m

5 个 GM3=0.2 × 1.5m × 2.1m × 5=3.15KN

∑ =7.812KN

标 准 层

门 标 号 M0921

尺 寸

0.9m × 2.1m

数 量 8 个

荷载标准值

GM1=0.2 × 0.9m × 2.1m × 8=3.024KN

M1221

1.2m × 2.1m

3 个 GM2=0.2 × 1.2m × 2.1m × 3=1.512KN

M1522

1.5m × 2.1m

8 个 GM3=0.2 × 1.5m × 2.1m × 8=5.04KN

∑ =9.576KN

窗 自重 : 均 为 钢 框 玻 璃 窗 0.45 KN / m2

表 5-3 窗重力荷载标准值汇总

底 层 :

门 标 号 C1215 C1818 C3630

尺 寸

1.2m × 1.5m 1.8m × 1.8m 3.0m × 3.6m

数 量 6 个 24 个 2 个

荷载标准值

GC1=0.45 ×1.2m×1.5m×6=4.86KN GC5=0.45×1.8m×1.8m×24=34.992KN GC6=0.45

3.0 3.6 2 9.72 ∑ =49.572KN

二 层 :

门 标 号 C1215

尺 寸

1.2m × 1.5m

数 量 8 个

荷载标准值 GC1=0.45 8=6.48KN

× 1.2m × 1.5m ×

C1818

1.8m × 1.8m

24 个 GC3=0.45 × 1.8m × 1.8m ×

24=34.992KN

4 个

GC4= 0.45

C1830

1.8m × 3.0m

3.0 1.8 4 9.72 ∑ =51.192KN

标准层:

门标号

尺寸

1.8m × 1.8m

数量 28 个

荷载标准值

GC1=0.45 × 1.8m × 1.8m × 28=40.824KN

C1818

C1215 1.2m × 1.5m 8 个 GC3=0.45 × 1.2m × 1.5m × 8=6.48KN

∑ =47.304KN

5.1.3 集中 于 各 楼 层 标 高处 的 重 力 荷 载 代 表 值 Gi

根 据《 抗 震 规 范》( GB50011 — 2010 )第 5.1.3 条 :,顶 层 的

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荷载、50%的屋面雪荷载、顶层纵墙框架

自重、顶层半层墙柱自重。

其它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楼面均布荷载、该层纵墙框架横梁自重、该层上下各半层柱及墙体自重。

各 楼 层重 力荷 载代 表 值 Gi 确 定 如下 :

顶 层 :

梁:G=横梁+次梁+走道梁=

419.232+90.24+225.6+428.76=1163.832

柱:G=承重柱/2+构造柱

/2=9.408

3.6 36 2 1.6 50 / 2 1 42 670.64 KN

墙:女儿墙+外纵墙/2+内隔墙/2+卫生间隔墙/2=

=268.8KN /2+1370.9088KN

/2+831.1176KN /2+73.328KN/2

= 1238.60KN

板 : G= 4.22 52.8 14.4 3208.550KN

门 : G=9.576KN

窗 : G=47.304KN

雪 荷 载: 0.3KN/m2 × 52.8m × 14.4m=228.096KN

雪荷载组合系数为 0.5,则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 =

=1163.832+1238.60KN+670.64KN+3208.55KN+9.576KN+47.304K N + 228.0967/2KN

= 6452.55KN

合 计 :

∑ = 6452.55KN

标准层:

梁:G=横梁+次梁+走道梁=

419.232+90.24+225.6+428.76=1163.832

柱:G=承重柱/2+构造柱

/2=

9.408 3.6 36 2 1.6 50 / 2 649.64kN 墙:外纵墙/2+内隔墙/2+卫生间隔墙/2= 1370.9088/2+831.1176/2+73.328/2 = 1137.677KN

板:G=

52.8- 13.2

6 2 3.83 13.2 6 3.17 52.8 0.24 2.67 门 : G=9.576KN

窗 : G=47.403KN

则六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 =

1163.932KN+649.64KN+2403.65KN+1137.6774KN+9.576KN 6 3.83 +

2403.65

13.2

47.403KN

= 5411.88KN

可变 荷载 : G= 0.5 ×0.3 × 6× 14.4 × 2+0.5 × 2.0 × 52.8 ×

14.4=1129.071KN

合 计 : ∑ = 5411.88KN + 1129.071KN = 6540.949KN

二 层 :

梁:G=横梁+次梁+走道梁=

419.232+90.24+225.6+428.76=1163.832

柱:G=承重柱/2+构造柱/2=

9.408 3.6 35 1.6 41 3.6 1421.568

墙:G=女儿墙+外纵墙/2+ 内隔墙/2+卫生间隔墙/2 = 1359.7632/2+750.537/2+73.328/2 = 1091.814KN

板:G=

52.8 - 13.2 6 2 3.83 13.2 6 3.17 52.8 0.24 2.67 13.2 6 3.83 门 : G=7.812KN

窗 : G=51.192KN

∑ =1163.832KN

+1421.568KN+1091.814KN+2403.65KN+7.812KN+51.192=6139.8

68KN

2403.65

可变 荷载 : G= 0.5 ×0.3 × 6× 14.4 × 2+0.5 × 2.0 × 52.8 ×

14.4=1129.071KN

合 计 : ∑ = 1129.071KN + 6139.868KN = 7268.939KN 底 层 :

梁:G=横梁+次梁+走道梁=

419.232+90.24+225.6+428.76=1163.832

柱:G=承重柱/2+构造柱/2 =9.408

5.15 34 1.6 5.15 42 1993.42 KN

墙:女儿墙+外纵墙/2+内隔墙/2+卫生间隔墙/2= 2065.1868/2+1144.9494/2+120.819/2 = 1165.48KN

板:G=

52.8 - 13.2 6 2 3.83 13.2 6 3.17 52.8 0.24 2.67 13.2 6 3.83 KN

门 : G=4.5652KN 窗 : G=49.572KN

∑ =1163.832KN +1993.42KN +1165.48KN +2403.65KN +4.5652KN +49.572KN =6780.519KN

可变 荷载 : G= 0.5 ×0.3 × 6× 14.4 × 2+0.5 × 2.0 × 52.8 ×

14.4=1129.071KN

合 计 : ∑ = 1129.07KN + 6780.519KN = 7909.59KN

2403.65

5.2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合侧移的计算 5.2.1 横向自振周期

质点重力荷载见图 5-1 :

图 5-1 结构质点重力荷载(单位:KN)

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框架的侧移验算按顶点位移法计算框架的自振周期

顶点位移法是求结构基本频率的一种近似方法。将结构按质量分布情况简化为无限质点的悬臂直杆,导出以直杆顶点位移表示的基频公式。这样,只要求出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就可以按下式求得结构的基本周期:

结构顶点假想位移UT可以由下列公式计算,计算过程,

如表 5-4 :

n

n

VGiGk

( 5-1 ) ( u)i Vci / Dij

j 1

(5-2 )

n

VT

( u)i

k 1

(5-3)T 1.7T T

(5-4)

式 中:

T:基本周期调整系数。考虑填充墙对框架自振周期影响的折减系数,框架结构取 0.6 —0.7 ,该框架取 0.7 。

T:框架结构的顶点假想位移。在 未求出框架的周期前,无法求出框架的地震力及位移, T是将框架的重力荷载视为水平作用力,求得的假想框架顶点位移。然后由 T求

出T1,再用T1求出框架结构的底部剪力。进而求出框架各层剪力和结构真正的位移。

Dij : 第 i 层第 j 跟柱 的抗 侧移 刚 度 ;

表 5-4

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 V ai

6452.55

∑ D i 666000 666000 666000 666000 666000 502670.15

△ U i 0.0097 0.0194 0.0293 0.0391 0.0500 666000

U i 0.2296 0.2199 0.2004 0.1711 0.132 666000

层 次

6 5 4 3 2 1

G i (KN) 6452.55 6540.949 6540.949 6540.949 7268.939 7909.592

12993.499 19534.448 26075.397 33344.336 41253.928

按 公 式( 5 - 4)计 算 基 本 周 期 T, 其 中 Ut 量纲 为 m,取 T 0.7

T1 1.7 0.7 0.2296 0..570

横向地震作用计算

根据《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 —2001 )第 5.1.2 条规定,对于高度不超过 40 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着高度方向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

可以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计算抗震作用。因此本框架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抗震作用。

在Ⅱ类场地,8度设防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情况下,由《 建 筑 设 计 抗 震规 范》( GB50011 — 2001 )表 5.1.4 — 1 和 表 5.1.4

—2可查得:

结 构 的特 征周 期 Tg 和 水 平 地震 影响 系数 最 大值 max( 8 度,多遇地震作用)为:

Tg =0.35s

max =0.16

(1).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计算:

Geq1Gi

(5-5)

FF

n

n

EK

(5-6)

n

Fi

(FEKFn ) Gi H i

Gi H i

(5-6)

j

1

式 中 :

1: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

Geq :结 构 等 效 总 重力 荷 载 ,多 质点 可取 总 重力 荷载 代表 值85%;

Fn : 顶 部 附 加 水平 地震 作 用 ;

n : 顶 部 附 加 地 震 作 用 系 数 ;

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H

i , H

j

: 分别 为质 点 i,j

的计算高度;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由公式(5-5)计算得:

由 于 T1 0.570 s>1.4 T

g

=1.4 0.35=0.49 s

,故考虑顶部附

加 水平 地震 作 用, 取

n

=0.16 0.570+0.01=0.101

结构底部剪力为:

0. 9

F

Tg T1

EK

( )

0.9

max

5

0.85 Gi

i 1

= 0.85

( 0.35/0.570 )

0.16

41253.928 =3617.246kN

顶点附加地震作用为:

Fn

n FEK =0.101

3617.246=365.342 kN

n ) =3251.90

i

Fi

Gi H i

5

FEK (1

Gi H i6 1

,计算结果列于表

Gi H i

i 1

Gi H i

9

FEK Fn 41253 .928 365.9 40888.028KN

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按公式(5-6)计算: 将 FEK,

F ,代入式:

n

各 楼 层地 震剪 力按 : Vi

K j

FK 计算: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各楼层地震剪力及楼层间位移计

算 表

表 5-5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各楼层地震剪力及楼层间位移计算表

G

i

H i / m G i H i

Gi H j Vi / KNGiHiFi

5

D

ui / m

( KN .m)

i 1

GiHi

(KN)

6452. 55 6540.

23. 15 19.

149376 .53 127875

566698 .559 566698

857.1 7 1590.

0.264 857.17 66600 0

0.0 013 0.0

0.226 733.79 66600

949 6540. 949 6540. 949 7268. 939 7909. 592

55 15. 95 12. 35 8.7 5 5.1 5

.55 104328 .14 80780. 72 63603. 22 40734. 40

.559 566698 .559 566698 .559 566698 .559 566698 .559

96 2189. 63 2654. 65 3019. 63 3253. 38

0.072

233.75

0.112

364.98

0.143

465.02

0.184

598.67

0

66600 0

66600 0

66600 0

50267 0.15

024 0.0 033 0.0 247 0.0 040 0.0 065

最大位移发生在第一层,其楼层最大位移与楼层高之比:

0.0065 5.15

0.0013

1 550

0.0018 ,小于《建筑设计抗震规范》( GB50011

— 2001 )第 5.5.1 条 规 定 的位 移极 限值 [ e ]=1/550 满足位移要求。

5.2.3.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a. 框架 第 Ⅰ 层 J 柱分 配 的 剪 力 Vij 以 及 该 柱 上 ,下 端 的 弯 矩 M iju

和 M ijb 分 别按 下列 各式 计 算 :

V

D

ij

n j 1

ij

Vi

(5-5)

Dij

M b V .yh

ij

ij

(5-6)

M iju Vij (1 y)h

y y0

y1 y2 y3

(5-7)

(5-8)

其 中 , y0 为 标 准 反 弯 点 高 度比 , 可 由 查 表 得 。 本 设 计 中 , 底

层 柱只 需考 虑 修正 值 y2 ; 第 二层 柱 需 考 虑修 正值 y3 ,其余 各 柱均 无

修正,具体计算过程及结果见表 5-7,表 5-8。

表 5-6 所查反弯点高度表摘要

M

n

k

0.8 0.30 0.40 0.45 0.45 0.5 0.65

0.9 0.35 0.40 0.45 0.45 0.5 0.65

0.6

6 5 4 3 2 1

0.25 0.35 0.40 0.45 0.5 0.7

0.7 0.30 0.40 0.40 0.45 0.5 0.7

1.0 0.35 0.40 0.45 0.45 0.5 0.65

2.0 0.40 0.45 0.45 0.5 0.5 0.55

6

从 上 表可 得各 层反 弯 点高 度比 y, 由 于 K 值 界 于二 者 之 间 ,则

可以由插值取值。

b. 框架 柱剪 力和 柱 端弯 矩计 算采 用 D 值 法 , 计算过程见下表 5-7

表 5 - 7 框 架 柱 K 值和 y 值 表

A柱 k

y

k

B柱

y

k

C柱

y

k

D柱

y

6 5 4 3 2 1

0.609 0.609 0.609 0.609 0.609 0.871

0.35 0.4 0.45 0.45 0.5 0.65

0.569 0.569 0.569 0.569 0.569 1.627

0.25 0.35 0.40 0.45 0.5 0.60

0.569 0.569 0.569 0.569 0.569 1.627

0.25 0.35 0.40 0.45 0.5 0.60

0.609 0.609 0.609 0.609 0.609 0.871

0.35 0.4 0.45 0.45 0.5 0.65

表 5-8 各层中柱 A(D))

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H i / m

Vi / KN D

V

im

y

k

M ijb

M iju

D

im

6 3.6 857.17 666000

19416.6 7

24.9 9 46.3 8 63.8 4 77.3 9 88.0 3

0.60 9 0.60 9 0.60 9 0.60 9 0.60 9

0.3 5 0.4

31.49

58.48

5

3.6 1590.9 6

666000

19416.6 7

66.79 100.1 9

4

3.6 2189.6 3

666000

19416.6 7

0.4 5 0.4 5 0.5

103.4 2 125.3 8 158.4 6

126.4 0 153.2 4 158.4 6

3

3.6 2654.6 5

666000

19416.6 7

2

3.6 3019.6 3

666000

19416.6 7

1 4.2 3253.3 8

502670.1 5

13861.6 7

89.7 2

0.87 1

0.6 5

244.9 4

131.8 9

c. 梁端 弯矩 ,剪 力及 轴 力分 别按 下式 计 算 :

L

ibl

u

b

M b M bu

ibl ibr ( M ij

M ij

) (5.9 )

ibr (M iju M ijb ) ibl ibr M 1 M 2

b

b

(5.10)

Vb

n

L

(5.11)

N i

k i

(VbL Vbr )k

(5.12)

由计算简图 5-3,5-4 计算得,具体过程见表 5-9

表 5-8 各层中 BC 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H i / m

b u

Vi / KN

3.6

857.17

D

666000

D

im

Vim k

y 0.2 5 0.3 5 0.4 0 0.4 5

M

ij

M ij

17583.3 3

22.6 3 42.0 0 57.8 1 70.0 9

0.56 9 0.56 9 0.56 9 0.56 9

20.3 7 52.9 2 83.2 5 113. 54

61.1 0 98.2 9 124. 87 138. 77

3.6

1590.9 6

666000 17583.3 3

3.6

2189.6 3

666000 17583.3 3

3.6

2654.6 5

666000 17583.3 3

3.6 3019.6 3

666000 17583.3 3

79.7 2 108. 01

0.56 9 1.62 7

0.5 143. 50

143. 50 181. 46

4.2 3253.3 8

502670.1 5

16688.8 6

0.6 0

272. 19

表 5-9 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的计算

边梁

M bl

M br

走 道 梁

M bl 28.3 7 55.1 0 82.5 6 103. 02 119. 27 150. 78

柱 轴 力

边 柱 -15.2 0 -47.7 4 -95.8 1

L 6

Vb

M br

L 2. 4 2. 4 2. 4

Vb 中 柱 8.44

58.48

32.73 15.2 0

28.3 7 55.1 0 2.56

23.6 4 45.9 2 68.8

131.6 8

63.56

6 32.5 4

21.8 2 42.5 5 65.7 9 94.9 1 143. 14

193.1 9

95.23

6 48.0 7

256.6 6 283.8 4 290.3 5

119.0 0 137.7 7 174.1 8

6 62.6 1

103. 02 119. 27 150. 78

852.8

.4 2. 4

5 99.3 9 125.

.4

65

-158. 42 -228. 69 -306. 11

6 70.2 7

6 77.4 2

注 :

( 1)柱轴力中的负号表示拉力,当为地震作用时候,两侧两根柱为拉力,

对应的右侧两根柱为压力。

( 2 )表 中 M bl , M br 分别 表示 节 点 在 右 梁 的弯 矩 单 位 为 KN.m

( 3 ) . 式中 , ibl , ibr .分 别 为 节 点在 左, 右 梁 的 线刚 度, 单 位 为

KN.m

( 4 ) .N 单 位 为 单位 为 KN , L 单 位为 m , Vb 单 位为 KN

图 5-2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

`

M b``

Mb

V

b

V

b

图 5-3

梁端弯矩,剪力计算简图

L

M b

M ib 1, j

iL

b

irb

M br

M iju

图 5-4 梁端弯矩,剪力计算

图 5-5

地震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图

注:下端受拉为“+”,

图 5-6

框架结构梁端剪力,轴力图

注:剪力逆时针为“-”

5.3 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的计算 5.3.1 风荷载标准值/设计值计算

基 本 风压 : w0 =0.35

风 振 系 数 z : 因房 屋 总高 小于 30.0m , 所 以 风 载 体 型系数:

s =0.8- ( -0.5

z =1.0

) =1.3

风压高度系数:按 C类地区,查表 13

表 13

5

0.74

10

风压高度系数

15

0.74

离 地高 度 /m

Z

20

0.84

1.00

根 据 : Fwk wik Bh , ( 其 中 wik 表 14 离 地 层

高 度 22.65 6

风荷载标准值/设计值

z s z w0 ) ,则

Z

设 计 值

各层柱顶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kN )

( ×1.4 )

0.88

F6 1.0 1.3 0.88 0.35 1.0 3.6 / 2 3.3 3.70

5.17

19.05 5 15.45 4

0.82

F5 1.0 1.3 0.82 0.35 3.6 3.3 4.43 6.21

0.75

F4=1.0 × 1.3 × 0.75 × 0.35 ×3.6 ×

5.67

3.3=4.05

0.74

11.85 3

F3=1.0 × 1.3 × 0.74 × 0.35 ×3.6 ×

5.59

3.3=3.40

0.74

8.25 2

F2=1.0 × 1.3 × 0.74 × 0.35 ×3.6 ×

5.59

3.3=3.40

0.74

4.65 1

F1=1.0 × 1.3 × 0.74 × 0.35 ×( 3.6+4.65 )

6.42

/2 × 3.3=4.58

5.3.2 表 15

柱的侧移刚度

中框架一榀柱侧移刚度

k

K

i

( 一

k

b

2i c

(一 般

i

i

c

2

D

12i c

般 层 )

h2

( k

层 ) K

b

(底

D

0.5 k ( 底

2 k

N/m )

层 )

层 )

5.4/6.291=0.8

中框架边柱 底 层

中框架中柱

0.475

13520.1 2

6034

58

(4.75 5.4)

/6.2

2 2

0.585 16651.1

91=1.61

中框架边柱 其 他

中层框架中柱

5.4×2/(9×

0.23 19230.8 2 9851 4

2 ) =0.6

( 4.75+5.4 )

×2/(9×2) =1.13

0.36 30026.0 2

5.4 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

表 16 侧移值及侧移限值

n

FWK

Di

i 1

u j

Fwk

n

u h

0.85 Di

i 1

限 值

6 5.17 98514 0.00006 1/60000 1/500

5 4 3 2 1 顶 点

11.38 17.05 22.64 28.23 34.65

98514 98514 98514 98514 60342

0.00014 0.00020 0.00027 0.00034 0.00068

0.00147

1/25714 1/18000 1/13333 1/10588 1/6250

1/650

5.5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柱端弯矩设计值

表 17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柱端弯矩设计值

h 层

Vi (

( N/

kN )

m 851

5.17

4

D k

k

Vik

D D

kN/

kN/

( k

yo

m

m

m)

N/m

kN )

19230. 8

9

19230.

0.2

0.6

2.7

36.6

0.195

1.01

0.91

5 0.3

3

1 851

1.38

4

5.1

35.6

0.195

8

2.20

0.6

5

2.77

5

1 851

7.05

4

9

19230. 8

0.4

0.6

0

7.1

34.6

0.195

3.32

4.78

7

22.6

3.6

985 14 985

19230.

0.195

8

19230.

0.195

8

0.4

8.7

7.14

4.41 0.6

4 28.2

32.6

5 0.5

3

5.50 0.6

9.9

9.9

3

14

0.6 5

1

25.9

34.6

51.15

603 42

13520.

0.224

1

7.75 0.858

3.9

4

5

6 3.5

2.10

5.1

36.6

985 14 985

30026.

0.305

0

30026.

0.305

0

30026.

0.305

0

30026.

0.305

0

30026.

0.305

0

16651.

0.276

1

0.3

1.58 1.13

7 11.3

35.6

7 0.4

8 7.3

5.12

3.47 1.13

8 17.

34.6

14 985 14 985

1 0.4

7 10.

8.42

5.20 1.13

05 22.

3.6

5 0.4

30

11.4

13.

6.90 1.13

64 28.

32.6

14 985 14 603

6 0.5

2 15.4

41 15. 49 20.

8.61 1.13

23

5.1 1 5

34.

9

0.5

29.0

9.56 1.61

65 42 9 5 19

5.5 荷载作用下框梁柱剪力和柱柱轴力设计值

表 18

AB 跨梁端剪力 L

荷载作用下框梁柱剪力和柱柱轴力设计值

BC 跨梁端剪力

El

柱 轴力

M

M

E

M

VE

El

M

L

M

l

E左

M

E 右

M

边 柱

N

中 柱

El

El

(

k

k ( kN

(

k

k

N/m 1.66 4.39 7.15 10.1 3 12.4 9 16.5 6

VE

l

( kN)

E

N

E

m) N/m 26.73 6.06 96.94 13.5 6 1 17.0 6 4 35.8 6 4

N/m 1.92 5.08 8.27 11.7 0 14.4 2 19.1 2

) 0.77 1.86 3.03 4.20

m) 2.4 2.4 2.4 2.4

N/m 1.66 4.39 7.15 10.1 3 12.4 9 16.5 6

kN

1.38 3.66 5.96 8.44

0.77 2.63 5.66 9.86

kN 0.61 2.41 5.34 9.58 14.7 4

5.24

2.4

10.40

15.1 24.2 6

9.16 2.4

13.80

19.3 8

参考文献

[1] 张明义.基础工程.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2002

[3] 史佩东等 主编.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4] 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编委会编 . 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 .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