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与综述 鲁旬李放产业笈展的 萦和粤考 赵升友 (云南省鲁甸县畜牧兽医局,鲁甸6571 O0) DOI:10.3969/J.ISSN.1671—6027.2011.03.00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的需求已从温饱型向精良、 营养、环保型转变。畜牧产业的发展就凸显其重要 性。鲁甸历届县委、对畜牧业非常重视,为加大 畜牧业的发展,采取了重点扶持和滚动发展等很多 办法和措施,但由于畜牧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 等特点,成绩仍然不是特别显著。为促进全县畜牧 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畜牧产业谈几点建 议与对策。 1 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鲁甸县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尤 其“是十一五”时期,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畜牧业 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主导产业的强劲势头,成为农 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1.1规范生产和科学管理得到提高 (1)已建化粪池300m ;(2)清污分流。将雨水和 污水分开,同时加强管理,提倡节约用水,减少污水 排放量。(3)粪尿干湿分离。将猪粪混合猪场废水打 浆,进入沼气池发酵,沼气的使用益得到快速发展。 2009年全县肉蛋总产量达到24216t,比2005年增 长93.36%;大牲畜饲养量93148头,出栏23000头, 分别增长61.54%和155.87%;生猪饲养量239480 头,出栏227750头,分别增长73.17%和137.29%; 山绵羊饲养量71000只,出栏33000只,分别增长 49.40%和44.58%;家禽饲养量598110只,出栏 602000只,分别增长123.15%和230.11%。全县实现 畜牧业总产值3.6亿元,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 的份额大幅提高。 1.2养殖方式转变加快,规模养殖比重提升 畜牧业生产由千家万户分散饲养逐步向集约 化饲养转变,饲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和畜牧科技 含量不断提高。规模化养殖场沪)发展到12户;标准 化规模养猪小区3个,养牛小区1个。年出栏100头 以上的养猪大户51户,年出栏300头以上的养猪大 户41户;年出栏2O头以上的养牛大户22户,出栏 5O头以上的养牛大户8户;年出栏2l~50只的以上 好黪 耱礤 的养羊大户269户,年出栏51只以上的养羊大户24 户;年出笼500只以上的养禽大户39户。龙头企业 及大户的辐射带动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为加快全 县现代化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养殖方式的 改变,有效遏制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净化了农村 环境,促进畜牧经济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 1.3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有效推广普及,科技含量明 显提高 引进并推广了一大批畜禽优良品种,如西门塔 尔牛、短角牛、大约克猪、杜洛克猪、PIC猪、波尔山 羊等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牛达到65%,猪达到 85%以上。同时,秸秆青贮氨化、疫病综合防治、种草 养畜等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1.4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加工转化能力有所增强 以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社为主体的产 业化经营模式不断涌现,全县现有畜产品加工龙头 企业有3家,养殖龙头企业1家,畜产品加工年产 值达2100万元,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 之比达到O。5:1,具备了一定的畜产品转化和增值能 力。农村各类养殖、加工、营销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 组织16个,拥有会员1468个。带动上千户农户发 展规模养殖及基地的发展。 1.5畜产品区域布局初具规模 通过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初步形成以龙 树、水磨、新街为主的生猪基地,以桃源、茨院、水 磨、新街为主的肉牛基地,以水磨为主肉羊基地,以 文屏、桃源、小寨、茨院、大水井、火德红等乡为主的 肉鸡基地。着力打造砚池山村为仔猪标准化养殖基 地,新街村、龙树村、水磨村、沿闸村四个村为育肥 猪标准化养殖基地,马鹿沟村为蛋鸡养殖基地,拖 菇村为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桃源片区为万头肉牛 养殖基地,乐红村为乌金猪保种基地。 1.6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安全得到有效监管 按照“保免疫密度,部门保免疫质量”和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各级和兽 医部门责任制。全县动物疫病防控与畜产品安全监 2011-fi--/g 3期 < )、 专论与综述 管能力得到加强。村村配备了持证上岗的村级防疫 员,初步构筑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建成了1 个县级动物疫病化验室,大大增强了畜禽疫病预防 监测能力;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 污染与废弃物污染等畜牧污染源治理工作滞后。二 是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生产经 营者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监管力度差,养殖、加 工、市场流通的监管工作滞后,非法生产、经营、使 用违禁药物,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畜产品中药物残 留超标等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仍然存在。 3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强制免疫密度,连年保持在100%,连续多年无重大 动物疫情发生;实施了畜禽档案动态管理,规模饲 养场实行了兽医监管制度,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检 查结合的方式,强化饲料、兽药等畜牧投人品的监 督监管;为建设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基地建设奠定 3.1 畜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党、对畜牧业的发展高度重 了坚实基础。 2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动物疲病疫情依然严峻 受周边省市重大动物疫情频发且呈扩散之势, 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等影响,重大动物疫病疫情 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防控工作任务繁重,现有动物 防疫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将对畜牧业生产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2.2传统生产方式很碓消失 畜禽养殖仍以分散饲养为主,人畜混居,畜禽 混养,饲养管理水平低,畜禽单产低,厩舍环境恶 劣,常受到气候、疫病、寄生虫的威胁,饲料质量差、 饲养周期长、高消耗低产出。特别是在牛羊生产上, 尚未进入生产肉牛、肉羊、肥羔、犊牛育肥的专门化 阶段。因而目前出栏的商品牛羊多数属老、残、弱等 淘汰畜,只有极少数瘦牛经过短期育肥出栏。这样 的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与日益提高的消费水 准不相适应,难以进入国内外高档次消费市场。 2.3产业化体系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偏弱。全县只3家畜产 品加工企业,虽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缺少强带动 力的畜牧龙头企业。二是畜产品加工结构亟需调 整。全县缺乏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对生猪业发 展带动力不强,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发展机 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与养殖 户之间的利益衔接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养殖与加 工销售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加工流通环节处于强 势地位;风险保障不完善,养殖户抵御市场风 险与自然灾害的能力偏弱。 2.4畜牧标准化程度低,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一是标准化程度低。标准不配套不完善、不适 用;受生产经营者思想观念和某些条件的,没 能形成系列性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粪尿 .< . 2O11 g-- ̄g 3期 视,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的观念,为畜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指 导我县畜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继出台 了能繁母猪保险、能繁母猪补贴等惠农。、 省将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 收入的主要措施,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市、县 更是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 重要产业来抓。这些均为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 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极为有利的环境。 3.2 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坚 强支撑 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 发展的新时期,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将更多地支持农 业和农村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城市对农 村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公共财政覆盖农业、 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将进一步扩大,这为现代畜牧业 的发展带来新的良好机遇。 3.3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 阔空间 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的畜产品消费水平有了 大幅度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畜产品消费量年均分 别以3.4%和2.4%的速度增加,但人均消费量仍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农村居民畜产品消费量也远远 低于城市居民。今后,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 民的畜产品消费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城市居 民也将进入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阶段,对优质、卫生、 方便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工业化 进程加快,新增城市居民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将 出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畜产品需求的持续增加对畜 牧业生产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3.4农业结构的调整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我县畜牧业收入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重要 静◇嗣墨翟蟊暖固圆・・ 来源,农民从事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高。同时,在农 林牧渔业中,畜牧业的比较效益相对较高,工商企 业投资畜牧业的资本将持续增长,将为畜牧业的持 续、快速发展提供巨大动力。畜牧业通过对粮食转 化增值,延长产业链条,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 收入。在农民增收压力不断增大、农村就业普遍不 足的情况下,发展畜牧业始终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 点,未来畜牧业在建设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中 的作用更加突出,将成为小康户和新农村的摇篮, 这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3.5优越的区位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机会 云南、省在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宏伟 战略目标中把昭通市定位为全省的“三基地一屏 障”(重要能源基地、重化工基地、农特产品加工基 地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区域,对发展畜 牧业的空间广阔。昭通市在发展区域经济中把畜牧 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植,对发展畜牧业有很 好的保障。鲁甸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加之 建设中的昭鲁快捷通道、巧威公路,交通方便,利于 畜产品流通,向家坝、白鹤滩电站的开发,对发展畜 牧业具备了较好的区位优势,加之小寨月亮湾、太 阳湖等旅游景点的开发及昭通市后花园的定位,为 鲁甸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机会。 3.6丰富的资源优势奠定了畜产品强劲的竞争能力 一是县内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为畜牧业的发 展提供了物质保障。目前全县可有效利用的天然草 场有25万余亩,年人工种植牧草、青绿饲料8万余 亩,农作物秸秆可开发利用38万t,保障了家畜的 饲料供给。二是境内几乎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较 好,生产绿色、无公害畜产品具备了先决条件。三是 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畜产品生产成本低,参与国 内外市场竞争的空间大。四是有丰富的畜禽品种资 源,特别是乌金猪历经当地群众千百年的辛勤劳 动,肉质鲜嫩,味道纯正。加之近年引进了猪牛羊等 优良品种10多个,已成为我县的当家品种。 4保障措施 4.1加强领导,科学谋划 畜牧业是我县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柱产业, 县、乡镇要切实加强领导,把畜牧业和动物防 疫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公共财 政支持重点,摆上重要地位。各乡镇根据全县畜牧 业规划,结合本乡镇实际,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主 喾 囤圜 禽 赫 专论与综述 攻优势,合理布局,制定出本乡镇的“十二五”畜牧 业发展规划。确定支撑规划实施的重大项目,研究 制定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新、新措施,凝聚各方 面的智慧,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把畜牧业与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与发展县域经济结合 起来,通过有效和支持,推动畜牧业健康、 有序、可持续发展。 4.2制定落实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现行国家,建立科学合理的畜牧 业经费保障机制,以动物防疫体系、畜禽良种繁育 体系、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村环境治理等为重点, 加强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与新时期畜 牧业发展相适应的支撑保护设施。拓宽投融资渠 道,增加财政补贴,扩大信贷规模、简化程序。逐步 建立降低养殖业风险的长效机制,设立畜牧业发展 风险基金,将畜牧业作为农业保险重点扶持对 象,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制定积极的畜牧业财政 税收,加强畜牧业有关税费减免和绿色通道政 策的落实监督,促进畜产品有序流通。 4.3增加投入 增加畜牧业投入,特别是基础性、公益性的投 资,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投人。整合农业综合开 发、扶贫开发等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企事业单 位和个人的力量,形成多元化投人格局。一是扩大 畜牧业专项滚动发展基金规模,由县财政再一次性 注入发展基金100万元,并确保每年注入20万元 以上。二是建立财政贴息制度,对畜牧养殖、加工、 流通企业和个人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4.4提高畜牧产业化、市场化水平 (1)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培育龙头、建设 稳固基地、拓展销售市场、发展加工增值等途径,使 小规模分散饲养与大市场进行有效连接,使农民在 加工和流通领域得到收益,形成良性循环。加快农 村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大扶持,增强服务功 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经济地位。规范产业 化各利益主体之间的行为准则,建立“风险共担,利 益均沾”的机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完善市场体系。发展以桃源、龙树两个批发交 易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主体流通方式,把握畜产品市 场供求变化,重点瞄向长三角地区和沿海发达地 区,大力开发农村市场。 (3)狠抓招商引资。要坚持“外招、内引、上争”全 2 1年第3期 <n 专论与综述 方位招商引资思路,通过广开招商渠道,多形式、多 渠道开展畜牧经济技术合作,吸引外商外资投入鲁 甸畜牧业开发,增加高附加值畜产品比重,打造畜 产品外销加工基地示范区。 4.5强化依法治牧 品生产基地。 5.4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畜牧产业化经营是城市和工业优质资源进入 畜牧业的有效载体。要做大做强畜牧龙头企业,完 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其带动农民的能力;积极引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畜牧业法律法规,强化 动物防疫、检疫、兽药、疫苗、饲料、种畜禽的执法管 理,严厉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建立良好的生产 导扶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与龙头企 业对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发 展畜产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稳定生产、平衡市场 供应;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信息、营销、技术培训等 和市场秩序,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4.6实施科教兴牧,强化科教服务 (1)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农科 教结合、试验示范推广—体化,建立新型科技创新体系。 (2)加强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畜 牧业劳动者,发展畜牧业科技中介组织。 (3)抓好科技入户推广,普及畜牧科技知识,改变 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5具体办法与对策 5.1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推行动物防疫和部门双轨目标责任制,健 全防疫体系,全面建立乡村级防疫员队伍,把动物 防疫工作落到实处。加大检疫监督工作,提高队伍 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 及时发现和处置疫病,减少疫病损失。突出抓好高 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的综 合防治工作,确保人畜健康安全。 5.2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以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 大力推行规模养殖,提高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加强 良种工程建设和种畜禽管理,制定扶持,大力 推广普及畜禽良种,调动农民使用良种的积极性。 加快畜牧业科技人户,推广科学饲养方式,提升畜 禽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5.3加强畜产品安全管理 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为手段,将 畜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行为纳人法制管理轨道; 加强畜牧业投入监管和整治力度,建立饲料和兽药 市场准人和可追溯制度;加强畜产品标准体系、检 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等质量安全基础体系 建设;推动标准化生产,推广普及畜牧业标准化知 识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打造优质安全畜产 .< 201’年第3期 方面服务,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 . 6深化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继续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总体上基本稳 定生猪,大力发展优质肉牛、土鸡等草食动物和特 色畜禽。 6.1抓好生猪产业鸯局 以龙树、水磨、新街一镇两乡为重点,带动其他 乡镇适宜区域的发展,打造34个生猪养殖专业村。 6.2抓好牛产啦布局 以桃源、茨院、水磨三乡镇为重点,带动其他乡 镇适宜区域的发展,打造17个肉牛养殖专业村。 6 3抓好羊产亚布局 以龙头山镇、乐红乡为重点发展肉羊业,打造 16个肉羊养殖专业村。以水磨镇、新街乡为重点,打 造4个半细毛羊养殖专业村。 6.4抓好禽产业布局 以文屏、桃源、茨院、小寨一镇三乡为主,建立土 鸡和蛋鸡生产基地。打造3个土鸡养殖专业村,2 个蛋鸡养殖专业村。 6.5加强疫病防控与质量安全监管 完善防疫监督体系,保障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 安全;切实做好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和监督,防止 疫情传人和传出;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 制度,实现对规模饲养场、动物屠宰加工企业的全 过程监督管理。 6.6构建畜牧业管理数字化与信息化服务平台 建立畜产品安全监控系统,改变传统的畜产品 质量监控方式。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与应急 处置系统,实现对动物疫情的及时采集、科学评估、 快速检测、早期预警、高效处置。建立畜牧生产资源 与预测预警系统,提供法规、行业标准、畜牧资 源、生产情况、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分析预测等 信息。 赫◇ 圜翟蚕霉嫡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