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角度看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造力;学生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教育的守成性﹑维持性、死板性,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务院在批转《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培养创造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全方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尤其是物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提高自身素质做创新型的教师。
(1)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力争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俗语说“思路决定出路”。要想进行创新教育,就需要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遵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运用最新的教育方法,摒弃原有的 “满堂灌”、“ 教条式说教”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在传授知识和经验时,不应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结论或那些所谓标准答案,而要鼓励学生亲自进行探索和研究。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观念、内容、方法,以适应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需要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2)紧跟时代步伐,勤奋学习,为自己充电,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他们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而,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也并非全知全能。所以,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获取新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技能,既是专家,又是杂家,既要有扎实的本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博学多才,并具有多种智能和管理能力,以有效指导学生在包罗万象的信息面前学会筛选。与此同时,为使教学技巧灵活而巧妙,教学手段现代而优化,还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从而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乐于奉献,不断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力争做到德高为师
热爱教育事业是执教者的魂,是耕耘者的根。只有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塑造学生。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地自主探索,特别是
对问题学生,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持之以恒的耐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爱护他们,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陶行知曾告诫教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用满腔的爱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用智慧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是师德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组织教学,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动力
(1)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物理教学中恰当的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很大。俗话说的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这种求索的心理倾向,有力地推动学生去问、去学、去思考、去探究。因此,教师富有启发的提问,会引起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中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例如:教师在讲述“摩擦力”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一辆汽车停在路上,一个小孩子能推动它向前运动吗?”话音刚落,同学们哈哈大笑,认为这决不可能,于是教师又启发大家:“如何能推动呢”?同学们积极思考,“能推动,只要条件满足,什么都推得动!”这样教师将话题引到摩擦力问题,摩擦力这节课学生不仅学习得很好,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考问题的习惯。
(2)注重探究式教学的运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方法,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究式教学的运用符合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的,是现代理科教学常使用的模式。在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中,要让学生学会系统思维,掌握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的能力;学会逆向思维,掌握从反面分析问题的排除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亲历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过程,享受到成功的愉快和喜悦,提高自信心和坚定品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物理学本是一门以观察和试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发展史其实就是物理学家的试验探索史。物理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分组实验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器材和步骤进行实验,并交流个自的方法与心得,并做出评价。
教材中还安排有很多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应当将这些实验成为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并在教学中经常开展这类竞赛,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针对不同的环境,在不同情况下培养学生善于应变创新的能力,使他们的创造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华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创新,2010,2(4):205.
[2] 齊会云.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中考教师),2009,5(7):65.
[3] 王金全.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西藏教育,2010,7(9):27-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