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野山参产业基本情况

来源:意榕旅游网
野山参产业基本情况

发布时间:2014-07-05

野山参产业链包括:“野山参的生产与初加工→野山参批发与再加工→野山参专业渠道分销→野山参终端零售市场→野山参消费”。

从我国野山参产业的发展情况看,我国虽然有一流的资源,但却是二流的生产与加工、三流的营销且中间环节较多,层级加价导致市场价格不透明,这是一直以来制约野山参产业发展的问题。 3.1野山参种植状况

(1)野山参可种植土地资源逐年减少 项目 年份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园参总种植面积 种植面积(km2) 1467 1400 1333 1067 867 551 350 222 141 同比(%) -4.57% -4.79% -19.95% -18.74% -36.50% -36.50% -36.50% -36.50% -36.50% 其中野山参(暂无法统计准确数据,均为预估,实际数据上下浮动20%左右) 播种面积(km2)(累计) 13 18 20 26 32 36 38 40 42 同比(%) 30.00% 38.46% 11.11% 30.00% 23.08% 12.50% 5.56% 5.26% 5.00%

图3-1 2003年-2011年我国人参及野山参种植面积统计(柱形图)

图3-2 2003年-2011年我国人参及野山参种植面积趋势图 备注:①园参种植面积来自于历年统计数据;

②从2007年开始,园参种植面积同比按36.5%的幅度递减;2011年吉林省下发《关于

严控利用林地种植人参的紧急通知》后,人参种植面积开始被严格控制;

③野山参撒种面积按各地实际播种土地面积统计基数估算。

从表3-1,图3-1、3-2中我们可以看出,东北三省野山参播种面积,从2003年-2007年,野山参播种面积年均增幅达到26.60%,从2008年开始播种面积骤减,截止2011年,野山参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40 k㎡,增长已基本停滞。由于野山参可种植面积无法增加,根据其50年内不可续养的生长特性,未来几十年内野山参的总体产量也将随之减少。

(2)野山参成活率低

野山参播种主要依靠飞机撒种,而优质野山参的生长对土质、采光、周边植物、温度和气候等方面的要求也非常苛刻,上述两个原因导致即使人工播种的野山参,其十五年生野山参总体成活率也仅有播种数量的3%,但野山参在生长至5年生后,存活率基本稳定。 (3)大型野山参管理企业开始以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快速成长

由于国家对“伐林栽参”传统模式的控制,导致人参产业投资成本增加,人参市场供应端表现出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效益低等特点,参农和小型种参企业和个人将被市场淘汰。与之相比,野山参产业的投入更高、风险也相应更大,因此近年来大型野山参管理企业成为该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它们以雄厚的资金和管理实力快速控制了稀有的野山参林地资源,完成了对行业上游优质资源的整合,同时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以辽宁碧水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大型野山参养护企业将逐渐发展成为市场野山参的主要供应方,目前其20平方公里的野山参播种面积,几近占了我国现有野山参播种面积的近一半。随着上游资源的不断整合,野山参的价格体系将逐步形成,该产业也将构建更高的竞争门槛。

3.2野山参种植区域分布及种植面积

我国野山参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抚松、宽甸、吉安、长白、通化等地区,其中播种面积最大的是宽甸县,为30000多亩;其次是抚松县,播种面积为15000亩。播种时间最早从1998年开始,至今最长人工播种野山参参龄已有14年历史,详情如下: 表3-2 截止2011年我国主要野山参种植区野山参种植现状

地区名称 抚松县 宽甸县 集安 靖宇 长白 通化 浑江 辉南 敦化 安图 延吉 图们 珲春 其他地区 合计 种植面积(亩) 15000 30000 3000 2000 2300 1200 1300 1500 1400 1800 900 800 800 1000 63000 播种时间 2004 2007 2002 2003 1999 2006 2009 2010 2011 2001 1998 2010 1998 2002 参龄(年) 8 5 10 9 13 6 3 2 1 11 14 2 14 3.3野山参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目前发展野山参产业的有利政策如下: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即2012年中央1号文件。文件第20条中内容:“支持发展木本粮油、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竹藤等林产业。”第22条中内容:“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1号文件的发布与实施,对于当下野山参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 近两年,在专家和有关方面的大力呼吁下,中国人参行业已经解决了产业化发展的最大难题——“药食同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把人参由单一的中药材拓展到药食同源的营养保健产品,扩大了人参的应用范围。这不仅解决了人参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前提,也意味着人参市场的用量和产业规模将剧增。因此,作为人参中的顶级产品,野山参的产量有限和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之间的供求矛盾为其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埋下伏笔。

综上可知,在中国人参行业面临的产业大发展机遇下,在政府明确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下,具有绝对稀缺资源特质的野山参必将成为收藏与投资的新选择。 3.4野山参SWOT分析

(1)机遇分析

①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老龄人口的增加。 ②社会对野山参功效认识的加深。

③对绿色天然食品、保健食品喜好的倾向和需求不断增大。 ④高端食品的需求。 ⑤政府对人参产业的支持。

⑥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等对野山参的强烈需求。 (2)挑战因素

①实际供应和市场需求严重不足,野山参资源供应几近出现断档。

②伪造野山参产品的大量出现,“柠檬市场”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野山参市场长期徘徊。

③高丽参和西洋参已经在行业具有很强的品牌优势,且高丽参背后有韩国政府的支持,并有稳定的消费群体,野山参短时间内难以在品牌上形成优势。 (3)野山参优势

①野山参为东北“三宝”之首,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影响广泛,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成为品质和身份的象征,市场基础良好。

②相比于高丽参和西洋参这些园参品种,野山参产品不仅品质更卓越,资源稀缺性和使用价值性价比也远优于园参,其随时间增长而价值增长的特点使其具有天然的升值空间。 ③吉林省政府将人参产业作为省内的支柱产业加以打造,野山参则是人参产业领域的贵族产品,其首当其冲会享有产业发展带来的有利机会。

④野山参稀有而珍贵,市场野山参产量极少,产品升值空间大。 (4)内部劣势

①可栽种林地资源有限。 ②自然发育,成活率低。 ③成长时间较长。

④目前行业主要表现为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方式、低水平的工艺,导致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制约了野山参产业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