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一则题为《长沙一帅小伙能听懂鸟语――其曾祖父是宫廷驯鸟师》的消息,文章写道: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在长沙岳麓山鸟语林,有这样一位芯片鸟人――28岁的帅小伙子赵磊。“他只要张开双臂,鸟儿就会迎他飞来;经他训练的鹦鹉,能用普通语调侃,甚至直呼他为‘大哥’;而赵磊不但会驯鸟、还听得懂‘超级鸟声’,从声音中琢磨出小鸟儿的喜怒哀乐。” 赵磊何许人?为何有“通晓鸟语”的专长呢?赵磊,系河北秦皇岛人,到长沙7年时间,至今乡音不改。他从小生长在一个以驯鸟为职业的家族里,最早的驯鸟史可追溯到清代,其曾祖父是宫廷驯鸟师,为慈禧太后驯过鸟。改革开放后,赵家重操祖业,开始组织团队在全国巡回演出,并将驯鸟与“通晓鸟语”发展为特种职业手段,迄今已形成10多个团队,达六、七十人的一支专业队伍。赵磊这个年轻小伙子是赵家驯鸟家族的第5代传人。
这条消息,笔者虽未见赵磊其人,但仍认为是“可信”的。因为在我国古代能“通晓鸟兽语”者早就不乏其人,事见历代众多史籍。
据《中国名人大辞典》及《冲波传》记载:春秋时齐国
人复姓公冶,名长,字子长,孔子的弟子、女婿。有一次,在路上听见群雀在呼叫:“白莲水边,有车覆粟,收之不尽,相呼共啄。”他走到白莲水边,果然看见一车倾翻,粟粒满地,群雀欢跃,共啄粟粒。使同行者为之叹绝。
据《三国志?魏书》二十九《管辂别传》记载:三国时魏平原人管辂,字公明,“自幼喜爱仰视星辰,善风角占相之道”,并“精通鸟语”。有一次,管辂到安德县令刘长仁家,忽然听到有鹊在屋上“其声甚急”,管辂就对刘长仁说:“鹊向您急报,东北方有一妇女昨天谋杀丈夫,却诬陷西边邻人是凶手。今天黄昏就有人来告状了。”到时果然有人来告状,经刘县令审理,果真证实是那妇人谋杀亲夫,诬告邻人。至此,刘长仁才对管辂“通晓鸟语”深为折服。
据《后汉书?魏尚传》及《中国名人大辞典》记载:西汉时槐里人魏尚,字文仲。汉高帝时为太史,汉文帝时官居云中太守,以“通晓鸟语”及为官“清廉干练”著称。 据《宋史》及《中国名人大辞典》记载:宋代富阳人孙守荣,号“富春子”,7岁因病失明,遇异人传以“风角鸟占之术”,并“通晓鸟语”,入幕淮南帅府。“一日,听到鹊噪,便知有人送宝物将至”。
据《高僧传》记载:后汉时期,安息国王太子安清,字世高。“幼以孝行见称,好学外国典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乃至鸟兽之声无不综达”。“一日,行于道上,闻群燕相语,
便知前头有送食物者”。后厌弃红尘,遂出家为僧。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东夷国国君介葛卢“僖公29年来朝于鲁,能通牛语”。“一日,见牛叫,便知牛将产三子”。 据《梁典》记载:南朝梁人沈曾照“通晓虎语”。“一日,闻虎啸,便得知边境发生战事,果然朝廷下令征兵”。 据《翰府名谈》记载:唐代人白龟年,“闻二雀相语,知它们要到城西食粟”。“又闻马嘶,知马相互告语,说马槽中食料太热,不可食”。
据《辽史》记载:辽国人神速姑“知蛇语”,“将军铎骨扎帐中蛇鸣,命神速姑听之,知是蛇穴旁边有黄金。发掘后果得黄金,遂制成金带,名曰‘龙赐金’。”
以上均见于古代史书记载,言之凿凿。“通晓鸟兽语”,是人类与鸟兽类相互沟通的特殊语言工具,是一门奇特的语言学科,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鸟兽和睦共处的人类生态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