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班级管理论文:浅谈初中生的班级管理 初中班级管理是初中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初中学校教育目标,完成育人任务,起着极其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是初中学校班级工作的管理者,是联系各学科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桥梁,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面对当今个性各异的初中生,班主任应如何优化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呢?本文将从初中生的自身特点和教学实践出发,浅要探讨加强班级管理的举措,让班主任、学科教师和学生和谐共处。
一、初中生的特点
初中从学生少年期向青年期的发展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个阶段的初中生,生理和心理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其价值取向和特点也是呈多元化。
一是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学生而言,到了初中时期,其思维所具有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得到了进步,自我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依赖性逐渐减少,但对人生观和价值观处在起步阶段的学生,缺乏复杂社会生活的亲身体验,他们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处理一些问题上就显得冲动、偏激,特别是从农村小学毕业进入城镇里的中学就读初中的学生,容易产生孤独、固执及产生闭锁心理,容易在某些行动上出现轻率或优柔寡断的情况。例如初中生看到学校外面的成年人吸烟、喝酒、泡网吧等,容易产生强烈地好奇感,觉得成
人吸烟造型很酷、喝酒很爽、泡网吧很自在,于是就试图亲身体验,以致慢慢形成了叛逆的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是自我的控制能力不成熟。初中生在年龄上处于青春期,理智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社会情感也丰富起来,需要社会、家长、老师和周围同龄人给予自己信任、赞扬和肯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自我的控制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全,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从振奋变的消沉,也有可能一旦受到批评、责骂时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例如初中生刚升上初一时,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和学习难度的加大,容易会使他们觉得一时难以适应,从而感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导致学习成绩波动较大。
三是独立的判断能力仍较弱。初中生不需要老师像小学时那样事必躬亲,其自理生活的能力明显提高,他们的独立观、自信心、争强好胜心都有强烈的表现,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很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对一事件是非判断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另外,他们有时毫无根据地争论,在论据不足的情况下还固执己见,考虑问题容易犯绝对化的错误。例如初中生容易因为口舌之争而引发肢体冲突,以满足自己的好胜心理,他们不会考虑到打架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等等。
二、加强初中生班级管理的艺术
目前,由于同一个班级的初中生的家庭背景、小学教育、
心理发展、个性特点等情况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其管理也是比较费力的,如果管理不当,有可能造成师生的对立、班级整体的散乱,甚至出现严重的违纪现象,因此,身为班主任,对学生应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才能把一个班级管理成为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
一是注重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当今的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在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也要建立班级自己的规章制度,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全班学生的行为,落实管理的过程、体现管理的成效。对此,我们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制定了《学生作业考核细则》、《学生每日三行》等行为准则,让每一名学生每天知道要做什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且知道禁忌做什么、如何避免等等,使他们在每个方面都要有章可循。
二是注重制定班务管理计划。班级管理实践的运作必须有科学的计划引导。在班务管理的制订过程中,要将整体计划和阶段计划区别对待。整体计划是对初中三年提出管理的宏观目标,如要建立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团结友爱的班级集体;阶段计划则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学习阶段、个体素质等实际情形,并结合初中生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素质教学要求,按学年、学期切分为若干个梯级的具体目标制定详尽的计划,此计划要广泛听取学生
的意见,从而使得制订的班务管理阶段计划能够真实的反映初中生的需求,增强初中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达到提升初中生的整体素质教育水平的效果。
三是注重培养班级干部队伍。在教学中,虽然自己身为班主任,但所担任的课程是音乐,每周只有本班两节课,大部分时间不能跟本班学生在一起,因而,建立具有思想统一、有主见和行动高效的班干部队伍,及时反馈班级发生的事情及同学的学习动态,对带动全体同学走向进步,实现班级管理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选拨班干部上采用民主推选的形式,由班主任宣读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和将负责的工作内容,然后让参选同学起立作竞选演讲,最后由全班同学们自己选出有公信力和感召力的班干部。另外,每个星期开一次班干部例会,总结一周的班务管理情况,并对下一周的班务管理加以指导,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以达到真正管理好班级的效果。
四是注重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在社会日益发展,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学生的需要是丰富多彩的,有正当的健康的需要,也有不正当的不健康的需要,因此,作为班主任,应在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研究初中生的各种需要,如需要老师信任和赞扬、需要满足好奇心等等,并适当地予以满足,特别是对本班的个别学生有模仿吸烟、沉迷于电子游戏、泡网吧等不健康的需要,应该本着理解学生的原则,积极引导,
加以控制,谨慎处理,而不能采用一味的批评、责骂等教育方式,让他们感到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老师在理解、帮助他们,从而理解教师地,服从管理,以体现教育的艺术和利于实现教育的目的。此外,班主任要合理对待班级里的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既要要用心支持、鼓励尖子生,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态,再创佳绩;也要细心关注、耐心指导中等生,使其增强勇气,有针对性地发奋学习;更好真心理解、耐心帮助后进生,使其重新树立学习信心,最终使尖子生、中等生和差生在课堂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总之,初中生的班级管理,只要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初中班级管理运行的客观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班级管理,一定能管理出班风好、学风浓的优秀班级集体。
参考文献:
1、《初中班级管理科学化初探》 2、《初中班级管理》
3、《初中生心理现状及应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