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巧用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分析

巧用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分析

来源:意榕旅游网
・教学设计与策略・ 201 5.6断课孑l导学 巧用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分析 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 柳付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 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替非常快,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新时期的人才除了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外,更重 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学习技能,尤其是探究能力。历史老 师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当前的社会现实,并根据社会需要培 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教学与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 相适应。 在新环境下,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更加注重培养 学生的探究能力。历史是一门知识体系非常丰富的学科。 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去理解记忆,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让 学生死记硬背,会使历史课堂非常枯燥,特别容易引起学生 的反感,而且这也与新课改的要求相违背。笔者发现,如果 巧妙地把历史故事融入教学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提升 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历史知识。 一、用历史故事设疑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国 大教育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需教以疑”。可知,质疑 是非常重要的,发现问题是探究的第一步,也是探究的原动 力。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要学会用历史故事巧妙设疑, ■ 步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如在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这一节时,教师可以 准备一个历史小故事: 小磨坊主与国王的官司 故事发生在18世纪初,英国的一位国王想要建一座宫 殿,但是他发现在他要建宫殿的那片土地上有一个小磨坊, 这让他觉得很扫兴。于是国王派人与小磨坊主商议,想把 小磨坊搬走,可这个小磨坊主也是一个很固执的人,坚决不 搬。终于国王龙颜大怒,派人拆了小磨坊。小磨坊主也很 生气,把国王告上了法庭。 故事讲到这里,学生们都会很疑惑,讨论纷纷:小磨坊 主怎么可能告国王呢?法院会受理吗?有没有可能胜诉 呢?这些问题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让他们迫切地想要了 解当时英国的政治背景。当学生产生兴趣后,教师可进一 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君主立宪制 的本质,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解答疑惑。 二、用历史故事深入浅出地讲解,化解探究中的难点 高中历史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 于是有的老师就让学生死记硬背。其实,在这样的教学方 式下,学生记住的只是死的知识点,不会迁移运用。教师如 果把这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化作有趣的小故事,就能帮助学 生理解概念,化解学生探究活动中的难点。 如在《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一节的教 学中,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自主学习,了解历史背景、产生根源、主要表现和社会影响。 学生在自主探讨的过程中也许会很难理解“经济危机”“生 产过剩”“通货膨胀”这些概念,教师可以把这些概念用一个 历史小故事来深入浅出地讲解,化解学生的学习难点: 经济危机中的矿工家庭 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地点是一个普通的矿工 家里,人物是煤矿工人的妻子和小女儿。屋里四处漏风,妈 妈和女儿两人冻得瑟瑟发抖,女儿问妈妈:“妈妈,我们为什 么不生火炉呢?”妈妈回答:“因为我们家里没有钱买煤了, 你爸爸没有工作了。”女儿又问:“爸爸为什么没有工作了 呢?”“因为煤太多了,卖不出去,你爸爸就失业了。”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却能反映出经济危机下经济的低 落境况和人们生存的艰难,也让学生对经济危机的主要特 征和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 “生产过剩”,在故事中的表现是煤矿工人生产的煤卖不出 去了,所谓生产过剩即是生产的产品超过了人民群众的支 付能力需求,经济危机的社会影响是失业、经济紧缩、国民 生活困难等等。 三、历史故事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而要培养 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习惯。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完全有独立探究的能力,尤其是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 生查阅资料、独立探究的习惯。在课堂活动结束之前,教师 可以用一个小故事结尾,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如在讲解《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这一节时,教师可以 先搜集一些商鞅变法的故事,在课堂上作为知识补充,讲给 学生听: 商鞅变法的故事 商鞅制定出变法方案之后,在秦国实行。但是由于旧 法令已经根深蒂固,百姓都不相信新法令,使新法令难以推 行。商鞅想了个办法,在城门IZl竖了根木头,并贴告示说: 把此木头扛到北门去者可得十金。百姓们议论纷纷,皆不 相信,没人去扛。商鞅又把赏金提到五十金,终于有一个人 去做了。百姓们都跟着此人前去北门,商鞅信守诺言给了 此人五十赏金。从此商鞅名声大震,百姓们都说:“左庶长 言而有信,其命令也让人信服。”于是,新法令逐渐推行开 来,几年之后秦国逐渐强盛起来。可是十几年之后,秦孝公 病死,太子即位。惠文王以前反对商鞅的新法令,商鞅给他 定了罪,给他的老师判了刑,所以他一直怀恨在心。这会 儿,他一当国君,那些过去反对商鞅的人就又得势了。他们 串通一气,捏造罪名,硬说商鞅阴谋造反,商鞅被处以五马 分尸的极刑。 那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商鞅被处以极刑,那变法 是成功还是失败了?结合历史上每次变法的实例,你有什 么感想?……这些问题都引导着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并让 他们养成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将历史故事融人教学中具有 极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学会用历史故事设 疑引导,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用历史故事深入浅出讲解, 化解探究中的难点;用历史故事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继续探 究的热情,做到历史教学与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