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g Health Nov,2011 第23卷上半月第2l期 Vo1.23 FHM No.21 【护 理】 206例永久起搏器安置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刘 玲,黄婕,孙洪勇,牟静,谢世敏 贵阳550006) (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贵州【摘要】 目的:探讨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我院206例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患者做好术前准备、 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206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康复出院,仅2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 有效的提高手术成功率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置人术;并发症;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1.21.05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1)21—2714—0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 畏惧焦虑情绪,术前应给患者介绍手术目的、手术程 疗的迅速发展,临床应用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治疗病 序、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手术安全性等有的放矢地 态窦房结综合征及传导系统障碍日益广泛,置人永 做好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疑问,给予恰当 久性起搏器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 的解释说明,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和顾虑,使其积极 碍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日益受到 配合手术。 重视并形成了完整的程序。 1 临床资料 2.1.2一般准备①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术前检查、 药敏试验、术前5天停用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 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04年1月至2010年 签订手术协议书。②做好术前指导:练习床上平卧 11月206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其中男 合征(SSS)79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0例,Ⅲ 位解便,以预防术后因体位原因不能自行排便;预防 备:术前1天洗澡,术区皮肤常规消毒、备皮,备皮时 112例,女94例,年龄55~85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 感冒;术前一晚保证睡眠;术前排空膀胱。③皮肤准 度房室传导阻滞117例。临床表现:心悸、头昏、乏 严禁皮肤损害,防止术后感染,进人导管室前更换病 力113例,黑嚎、晕厥81例,阿一斯综合征12例。 号服、拖鞋。④监测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是否异常, 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除2例患者发生囊袋 若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⑤严格导管室、 血肿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l3天。 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处理,保证达标。 住院期间心电图及出院时起搏器程控提示起搏器起 2.1.3备好各种抢救器材、药品,随时做好抢救准 搏、感知功能正常。出院后每隔3月随访1次,接近 备由于患者自身存在心律失常的基础,且手术过 或已过预测电池寿命时每月随访1次,均未发现起 程中电极导管在心腔内操作,易出现致命性心律失 搏器起搏及感知异常。 常及心脏的机械性损伤、穿孔,术前应备好各种抢救 2护理 器材并熟练掌握其操作程序及抢救药品,随时做好 抢救准备。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2714 患者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2.2术中护理 置人术普遍缺乏认识,存在诸多认识误区,术前常有 2.2.1患者护理①嘱患者仰卧位,注意保暖,防 2011年11月 中国民康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g Health Nov,2011 Vo1.23 FHM No.21 第23卷上半月第21期 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③保持伤 止受凉。②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③持续心电监 高 ],护、血压监测,除颤仪处于功能状态。④严密观察患 者一般情况及监护仪心电波型,保持与患者交谈了 告异常情况。 2.2.2防止感染做好手术器械、物品及手术区域 口敷料清洁干燥,术后2~3天更换敷料,操作时严 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④减少探视陪伴,保持病室及 2.3.2.3防止电极移位的观察护理①随着螺旋 解患者意识情况及对手术耐受情况,随时向医生报 床单清洁。 电极的应用,电极移位率明显降低,电极移位90% 的环境保护,监督术者严格执行洗手、消毒、铺巾、穿 发生在术后1周内,另10%发生在l周后 J,术后嘱 手术衣程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控制导管室内人员 数量,避免人员随意走动,防止交叉感染。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观察护理①做好术后指导:a、卧位: 平卧位或斜坡卧位30。,卧床休息1~2天;b、制动: 安置起搏器一侧上肢上臂制动,避免外展、上举动 作;c、活动:未安置起搏器一侧上肢及安置起搏器一 侧上肢的肘关节以下部位、双下肢应适当活动;d、避 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咳嗽、排便时压迫囊袋伤口处; e、饮食:术后即可进食,卧床期间避免产气食物;f、 自我监测:出血、沙袋移位、感觉不适及时报告医护 人员。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心脏压塞征 象,注意安置起搏器一侧上肢温度、感觉、皮肤颜色 有无异常,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一切生活护理。③ 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起搏器起搏及感知功能,同时观 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每天描述心电图一次,如 心电图显示起搏、感知功能良好,且心悸、疲乏、头 昏、黑嚎、昏厥等症状消失,说明电极位置稳定¨J。 2.3.2并发症防治、观察护理 2.3.2.1起搏器囊袋出血、积血的防治、观察护理 ①术后沙袋压迫局部止血6小时,术后不宜应用 抗凝药物至少3周以上,相应同侧肢体制动_2 ;②术 后24小时严密观察伤口敷料情况,若敷料渗血明 显,应揭开敷料检查伤口处皮肤颜色,触摸皮下是否 有波动感,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伤口换药时注 意观察伤口皮肤颜色、皮温、局部张力、有无血肿形 成,如囊袋很紧、皮肤肿胀饱满、有波动感,则可能发 生囊袋血肿,应及时处理 J,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 抽吸血液,绝不使用开放引流,局部裹以胸带、沙袋 压迫,静脉滴注足量抗生素,配合使用止血药物,囊 袋积血可消失,起搏器功能不受影响,本组患者有2 例发生囊袋血肿,经上述处理后血肿逐渐吸收,未发 生感染。 2.3.2.2起搏器囊袋感染的防治、观察护理①术 后常规使用抗生素5~7天预防感染;②严密观察体 温、血象、伤口情况和患者症状,局部感染表现为局 部红肿、渗出,感染严重时可有体温升高、血象增 患者卧床休息3天,3天后可稍向左侧卧位,禁止术 侧上肢过于上抬和大幅度运动;②术后3个月内电 极未完全固定牢固,术肢活动幅度应尽量缩小,防止 牵拉脱位 ;③观察心电监护仪显示的波形,起搏有 无脱漏现象,观察患者是否有心率明显减慢、头晕、 黑噱及昏厥。 2.3.2.4隔神经刺激的防治、观察护理①术中提 醒术者电极固定后进行电压升高刺激试验;②术后 观察如随起搏频率出现呃逆或腹肌抽搐立即报告医 生通过降低输出能量解决。 2.3.2.5健康指导①教会患者定时自测脉搏,并 做好记录,若脉搏小于设置频率的10%或出现安装 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②指导患者正确活动:应避免 剧烈活动,术侧上肢应避免过度用力或幅度过大的 动作;③避免接触、靠近强电磁场;④、定期随访:置 入后每3个月随访1次,接近或已过预测电池寿命 时每月随访1次;⑤外出时随时携带起搏器置入识 别卡。 3讨论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0%【7 3,本 组发生率为0.97%,作为心血管内科护士,必须熟 练掌握起搏器置人相关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通过 围手术期的严密观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最大限度 的预防和减少起搏器置人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 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孙春兰.安装永久性起搏器的术后护理[J].中华实用医学, 2003,5(9):120. [2]刘健,郭涛,韩明华.心脏内科效率手册[M].昆明:云南科技出 版社,2003,8:72. [3] 陈新,孙瑞龙,王方正.临床心电生理学和心脏起搏[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009. [4] 刘健,郭涛,韩明华.心脏内科效率手册[M].昆明:云南科技出 版社,2003,8:73. [5]耿仁义,朱中林,华伟.实用心脏起搏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 出版社,2004,1:267. [6] 康波,赵亚丽.安置起搏器术后护理及指导[J].现代中西医结 合杂志,2008,17(28):4480—4481. [7]方颖,吴立荣.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并发症及其防治[J].贵 州医药,2002,26(2):132. (收稿日期:2011—08一叭) 27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