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必须珍藏某种信念, 必须握住某种梦想与希望, 必须有彩虹,必须有歌可唱, 必须有高贵的事务可以投身。
——杜威
平时喜爱读书却种类繁杂,且不分新旧,只要是未读过,一律视之为新。 喜欢散文,最爱读林清玄散文,我读林先生的散文时的感觉,仿佛他就是在与我对话,是那样亲切祥和,他的散文总是写得那样优美,无论是静止的山川,还是流动的江河;无论是对事物的描写,还是对情感的抒发都毫无造作之感,就连一个小虫,一片树叶在他的笔下也都是栩栩生辉的。无论是什么时候读他的散文总能净化我的心灵,给人以崇高。
喜欢诗歌,最爱读席慕容的诗歌,每每读起席慕容的诗总能让我如痴如醉,感动于那细腻文笔下的真实情感,感动于那份挚爱的柔情,感动于那些风华正茂的激情。她得诗风温婉纤约,细腻雅致。爱在她的笔下如此灿烂,如此美好,尤其喜欢《无悔的青春》。再有就是郭沫若、徐志摩的诗歌,也都是我爱读的。 虽然不是有个有做为的人,但在思想上不能空虚,要让自己活得充实。历来史上无数优秀人物用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了验证。从“开卷有益”的古训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劝勉,从“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的激情召唤到“书是人类发出最美妙声音”的深情吟唱,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人生在世,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这往往是从读书开始的。一本好书,就象一艘航船带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广阔海洋,延展生命的有限疆域。“生命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哺育心灵的母乳、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读书,使我们的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让我们成为有信念、达情理、知荣辱的人。
图书馆内墙上标语“书是人类进的阶梯”,身为大学生的我其实并没有理解的特别透彻,只是潜意识感觉这句话挺正确。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感觉自己是不平凡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平凡的,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所以只要有人能把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真实感受用不枯燥的文字描述出来,那么就能够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不可否认这就是本好书。
学习是读书的一部分,只不过心态不一样而已,学习肯定有成绩,为什么有高有低呢,除了天分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经常谈论的聪明,干什么都能学习的非常快,心态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很多时候我们读书都是为了一些原因,就像我们现在学生读书都是把它当做固定工作,在学习听课中无形的给了自己压力,这样就会容易疲惫,所以有好多学生选择了逃课,这是在大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就存在我们身边。中学我们学习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学习中找快乐,快乐中学习,这是我们从小到大就听到老师教育我们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但是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身边根本就很难出现完美的人,其实我们就是俗人,但是我们努力让自己从学习书本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现在我们在校的大学生,其实我们可以算是正在度过我们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刻,现在我们一脚迈进成人的队列,但是另一脚还是家人心目中没有社会经验的
孩子。此刻的我们生活安逸,不知奋进的人会有很多,我们大学生对未来根本没有概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的大学生活让我们缺少了主席笔下八九点太阳的朝气,迷茫,无聊,使我们经常说出口的词,言尽了大部分在校生,尤其是新生的心态。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书可以让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义,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
就对我们学生来讲教科书已经陪伴了我们十几年了,我们就好像是学徒跟随师父学习赖以生存的本领,毕业就是出师。不可否认,书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可以想想一种情景,一位经历岁月洗礼的老人毫无保留的对我们讲解着他的毕生所学,毕生经历,就这样我们认识了历史,学到了本领。
阅读使人清醒充实,会谈使人聪慧敏捷,写作和笔记使人明智精准,珍惜青春华年,读书洗礼自己的灵魂,启迪自己的智慧,让自己成为合格的大学生,开创自己的未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