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
2.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 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3.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这一地区有一座城市最为敏感,因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把它奉为各自的圣地,这一圣地是指( ) A.麦加 B.麦地那 C.耶路撒冷 D.巴格达
4.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
A.古代雅典 B.斯巴达 C.迦太基 D.罗马共和
5.某学校在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中,要求学生撰写《文艺复兴简史》。为此,同学们收集了很多历史人物资料,其中,对文艺复兴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伏尔泰 达·芬奇 哥白尼 B.莎士比亚 达·芬奇 但丁 C.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D.托尔斯泰 贝多芬 莎士比亚
6.美国从独立到今天2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崛起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承载了不同的任务。《独立宣言》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所承载的任务分别是( ) A.独立与民主 B.独立与统一 C.改革与人权 D.人权与新政 7.《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讲道: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 )
A.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B.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C.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8.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 A.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研制改良蒸汽机 B.创立了相对论、研制成功内燃机
C.发明了计算机、制成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 D.创立了电磁学理论、研制成功飞机 9.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的‘货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
的‘货物’”主要来自( )
A.欧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10.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国在19世纪40年代“拷问世界”方面的伟大史实是(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11.“从19世纪上半期开始,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雇佣劳动进一步增加,然而工业中的劳动力供应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因购买力低下而难以扩大……”因此,哪件事情被提上了当时政府的议事日程( )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明治维新 D.废除农奴制
12.一百多年前的一场世界战争,“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欧洲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下列战役发生于这场战争中的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13.他“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是( )
14.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为纠正这一“错误”,苏俄采取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新经济政策 15.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上,主持人刚说完:“这是一次由战胜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上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消息传到中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张明同学就知道了正确答案,这一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6.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A.恢复工业 B.整顿金融业 C.调整农业 D.兴办公共工程
17.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下列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范畴的有( )
①马拉松战役 ②莫斯科保卫战 ③凡尔登战役 ④科索沃战争 ⑤突袭珍珠港 ⑥诺曼底登陆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18.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解读正确的是( )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D.苏联成功渡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进行反封建民主改革 B.充分利用外援
C.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成果 D.发动对外战争,扩大国际市场 20.20多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引发这位老年妇女感慨的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东欧剧变 C.华约建立 D.苏联解体 21.下框所示的一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A.亚洲独立与振兴 B.欧洲复兴之路 C.非洲独立浪潮 D.拉美独立运动
22.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国际联盟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23.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麦当劳”“好莱坞”“迪士尼”“商业连锁”等风行当今世界,影响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这一现象主要源自于( ) A.政治多极化 B.思想一体化 C.国家民主化 D.经济全球化 24.《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 ) 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 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 D.俄罗斯在较量中占据优势
25.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每一次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都会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这表现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们乘坐汽车出门旅行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大机器开始取代手工生产 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D.科技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军备竞赛等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著名学者富格逊在《文明世界》中认为西方繁荣富强的首要条件是“竞争”:两三百年间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政治改革(君主立宪)、法国和美洲革命、工业革命等连串创新,令西方政治百花齐放、各阶层自由竞争,各有所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上文,完成下列表格的分类。(3分)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领域 标志性历史事件 思想 ___________ 政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北美独立战争 科技 _________________ (2)文艺复兴时期被誉为“人被发现”的时代,其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
(3)写出英、法、美革命(改革)中颁布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献对西方社会起了什么共同影响?(4分)
(4)简述工业革命在西方繁荣富强的进程中的作用。综合上述问题,概括富格逊所说的“竞争”促进繁荣的几点要素。(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63年,他受命修理格拉斯哥大学的一台纽可门蒸汽机,得以仔细研究纽可门机的结构。他发现纽可门机的热量损失太大,消耗能量多而产生的功效不足。1765年,他终于想出了在气缸之后再加一个冷凝器的主意,使蒸汽机的效率成倍提高。1781年,他改变了蒸汽机只能直线做功的状态,用一个齿轮装置将活塞的直线往复式运动转化为轮轴的旋转运动。1782年,他进一步设计出了双向气缸,使热效率又增加了一倍。经他进一步改进后的蒸汽机,成了效率显著、可用于一切动力机械的万能原动机。蒸汽机改变整个世界的时代正式到来。 材料二 蒸汽机有许多缺点。比如由于有锅炉,体积庞大而笨重;燃料的热能要传给蒸汽后再转化为机械能,效率很低。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有人尝试把外燃改成内燃,不用蒸汽做工作媒介,直接利用燃烧形成的气体推动活塞运动,把锅炉和气缸合并成一体,这就是内燃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逐条列出其改进蒸汽机的大致过程。(4分)
(2)蒸汽机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列举以改良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一例。(2分)
(3)与蒸汽机相比,内燃机具有哪些优点?内燃机的发明在交通运输领域引起了怎样的革命性变革?(4分)
(4)从蒸汽机的改良到内燃机的发明,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关于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奴结婚,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但授予农奴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奴只有“永久使用”权。
材料二 当时一位俄国官员在谈到农奴制度废除后农民的变化时说道:“解放了的农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1)根据材料一,回答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哪些条件。(4分) (2)你是否赞成材料二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8分)
29.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两极格局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消除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据《历史读本》
材料三 2014年,中国政府正式确立了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和平发展的“一带一路”战略,如下图。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说法?(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得到迅猛发展的因素。(至少写出三个)(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关系。(4分)
参考答案
1.D 2.B 3.C 4.A 5.B 6.B 7.B 8.A 9.B 10.A 11.D 12.A 13.D 14.D 15.A 16.D
17.B 18.C 19.C 20.D 21.C 22.B 23.D 24.B 25.C
26.(1)文艺复兴 法国大革命(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 (2)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或以人为本)。 (3)文献:《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影响:传播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题意即可)
(4)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或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逐步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思想解放、政治(制度)变革、科技创新。(其他答案意思相近亦可)
27.(1)瓦特。1765年,增加冷凝器;1781年,增加齿轮装置;1782年,设计出双向气缸。 (2)蒸汽机的强大动力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为机器大生产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将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例如:火车或轮船。
(3)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汽车与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人类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4)技术革新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的;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能带来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
28.(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急需的资本;农民对份地具有永久使用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和国内市场。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观点:赞成。理由: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农奴还获得了土地。或观点:反对。理由:俄国1861年改革是在维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农奴的政治权利没有根本性改变,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束缚在土地上,被解放的农民要付出高额赎金,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导致了农民的贫困。 29.(1)公元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人类相互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②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生产;③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加强了交流;④两极格局结束,和平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进程加快。(任意三点即可)
(3)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亚欧非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加速了亚欧非的一体化进程;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