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言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

语言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言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

作者:马新颖

来源:《商情》2013年第31期

非语言交际作为重要的交际方式之一,种类丰富,作用不可忽视,文化对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 非语言交际交际方式文化 一、非语言文化交际的概念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除了语言交际之外,还要依赖大量的非语言交际手段,不同的表情、动作等都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学者对于非语言交际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定义,简单的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语的交际”(Malandro et al,1989:5);具体的如“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Samovar et al, 1981:156)。本文中所指非语言交际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所有交际手段,包括肢体语言,服饰如制服,发型,化妆,等等。

作为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非语言交际非常重要,同语言一样,非语言交际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第一,我们会下意识地通过别人的非语言行为来了解他们的情感或情绪;第二,我们常常会借助非语言行为对别人的内在状态进行评价或者判断;第三,通过非语言行为能够获得对别人的第一印象同时也能加深别人对我们的印象;第四,非语言行为往往难以控制,从而更能透漏出人们的真实想法,因此对于人们的交际至关重要;第五,非语言交际对研究跨文化交际意义深远,因为大量的非语言行为在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中所表达的含义都是相同的。

二、非语言交际的作用

“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Samovar et al,1981:155)因此,非语言交际不只限于某一种行动或者某一种信息,而是涵盖了多层面的行为和信息。 具体来说,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有五个方面的辅助作用: 1.重复(Repeating)

例如在告诉别人某一地点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用手指向地点所处的方位,用手势加以重复。

2.补充(Complementing)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补充通常能够对语言行为起到修饰和描述的作用,提供更多的信息。例如向别人道歉时,话语“对不起”再加上脸上表现出的深深歉意,能使我们的道歉更加真诚而被人接受。 3.代替(Substituting)

有时我们用非语言行为代替讲话,可以传达同样的信息。例如在开会时,参会人员讨论声音过大,主持人会用两手向下压一压,表示降低声音。 4.调节(Regulating)

在交谈中,人们可以利用点头、摇头、保持沉默等非语言行为向对方传达信息并且以此来控制交际的进一步发展。 5.否定(Contradicting)

大部分情况下,非语言行为表达是同语言相同的信息,但是在一部分情况下,我们的非语言行为会传达出和语言行为相反的信息。老朋友见面相互寒暄,对方说最近过得还不错,但脸上却一副忧郁的表情。在这种情形下,人们会更加信赖非语言行为,因此,在与人交际时一定要注意非语言行为和语言所要表带的信息是否一致。 三、非语言交际和文化的关系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而这种文化不仅体现在语言中,同时也体现在非语言行为中。任何交际活动都带有文化的烙印,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引起的非语言交际最受人们关注。我们的礼仪、举止、谈吐、衣着、打招呼的方式等等,都表现着不同的文化色彩。文化代表着某一群体长期以来的生活方式,有着独特的习俗、信仰和文化体系等,所以,对带有文化烙印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可以了解一种文化。

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可以为我们对其他民族的文化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素材,也是研究外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 四、非语言交际的种类

非语言交际可粗略地分为四大类:身体行为(Body Behavior),空间距离(Space and Distance),时间(Time),沉默(Silence)。 1.身体行为(Body Behavior)

身体行为即由人们的身体动作传达信息,有时也被称为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外表和衣着

自古以来,人们就很关注自己的外表或者习惯于以衣着判定一个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尤其是对于一个陌生人,我们往往会受其外表和衣着的影响来决定是否与其交谈。 在美国,人们常常偏爱高个子的苗条女性。而在日本,瘦小的女性却更吸引人。在西班牙,社会地位高的人无论何时都身着整洁的西装打着领带,因此他们会把一个人的着装和其社会地位紧密联系在一起。 (2)身势和姿势

身势指的是全身的短暂动作,这些动作是可观察到的。姿势与身势不同,指的是相对稳定的状态。

耸肩、点头、摇头等都是身势的种类,在各种文化中,有不同的身势和姿势代表不同含义,在不同文化中相同的身势或姿势甚至表示截然相反的意思,例如中国人都以点头表示同意或者赞成,但在印度和保加利亚,人们却以点头表示不同意或者反对。 (3)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在人类交际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内容,微表情的研究现在已进入犯罪学的研究中,因为面部是最能体现人类情感的部位,也是最难掩饰情感的部位,面部表情往往能最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情感和态度。尽管每个人脸上都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表情,但并非面部表情在不同的文化中没有差异。

在许多地中海国家,人们习惯于夸张地表现悲伤或痛苦,所以在这些地区见到男性在公众场合嚎啕大哭也不足为奇。但日本男性则必须压抑这种情感,中国人更是是如此,自古流传下来的“面子”文化教导我们不得在公共场合显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4)目光语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使用“眼睛会说话”等修辞方法,英语中描述眼睛的词也不在少数,“sad,pleased,sensual,cheerful”等,眼睛在非语言交际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西方礼仪中,交谈中注视对方的眼睛是应有的礼貌,如果一个人不敢直视你的眼睛,说明他不诚恳或者心不在焉。但是,在东方文化中,“含蓄”是东方人所表达情感的方式,日本人认为,长时间的眼神接触是不礼貌甚至是粗鲁和不敬的。中国人也会刻意避免直视对方的眼睛,人们认为这是谦虚和礼貌的表现。 (5)身体接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身体与他人的接触传递着不同的信息,由于身体接触属于近体接触,在跨文化交际中要特别注意,谨慎对待。

西方学者把体触分为两类:体触文化和非体触文化,并且常常把英美文化归为第二类。 在英语国家,同性之间的拉手和勾肩搭背都会被认为是同性恋行为,但在异性之间这种行为是容许的。在中国,除了恋人,异性之间只能握手,拥抱也是不容许的。 (6)副语言

副语言指伴随话语而发出的无固定语义的声音,一般分为三大类:声音特点的体现(哭声、笑声、叫喊声、啜泣声、喷嚏声等等);声音的修饰(声音强度、高度和长度);声音的分隔(uh-huh,shh,uh,oooh,mmmh,er等)。

在大多数文化中,笑声表示欢乐和喜悦,但日本人常用笑声来掩饰伤心、尴尬、愤怒等负面情感。阿拉伯人和德国人都认为声音大才能显示出自信、权威和力量,但在日本人看来,高声意味着不礼貌和缺乏自控力。 2.空间距离

通过空间距离,人们也在传达着不同的信息,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含义。个人主义的国家(英美德等国)往往比强调集体主义的国家(尤其中国)需要更多的私人空间。

英语国家的人在人多拥挤的时候会尽力回避,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中国人已经习惯了拥挤,只要别人不踩到自己的脚或者碰到自己即可。中国人在聚会时喜欢挤在一起表示热闹和亲密,但英语国家的人一般都需要足够的个人空间,不喜欢和别人挤着。

除此之外,会议室、餐厅等的布置也遵循着这一原则,利用空间距离体现不同人群的社会地位。 3.时间信息

某一文化的人们利用时间的方式可以使我们洞察到其对待时间的态度。在中国,人们遵循孔子的“三思而后行”,英语国家的人常说“Time is money”。可见,不同文化对待时间的态度是大相径庭的。 (1)非正式时间

非正式时间是最为复杂的,因为其用语常常是模糊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往往体现在这一点上。例如,我们说“一会儿”,“等会儿”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代表的时间长短是不同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德国,任何人迟到都会被视为严重的粗鲁行为,在美国,老板、明星、大人物可以迟到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但秘书、随从等非领导人物必须要准时,在印度,准时更是极少数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2)单一性时间和多样性时间

Hall(1997)提出人类时间观念有两种模式:时间的单一性和时间的多样性。

单一性时间是欧美国家的时间模式,认为时间是可以分割,可以操控的。人们会说“节省时间或是消磨时间”,似乎把时间看成是可触摸的实物。这种模式要求人们做事情要严格按照日程安排,即使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也不能影响下一步的进行,因此,事先的约定和日程安排对这种模式下的人们至关重要。

多样性时间是亚非拉国家的时间模式,把时间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人们可以同时做不止一件事。日程安排和事先的约定对人们来说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他们可以随时因为未完成的事情而更改之前的计划。因此,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往往不会遵守预约的时间,随意更改计划和安排。 4.沉默

中国人说“沉默是金”,沉默在东亚国家的文化中随处可见。常见情况如:学生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不知道如何回答就沉默不语,直到老师让其坐下;讨论时总是有人只听不说;和人交谈时,以沉默作为拒绝。在中国人看来,适当的沉默可以表示抗议或赞许,但这一点让英语国家的人感到很不解,因为在他们看来,沉默不语是对人的蔑视和不敬,即使不知道答案也要告诉他们“我不知道”。

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交际体系,作为文化的载体,非语言交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在交际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国家见得交往日渐频繁,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也逐渐增多,我们往往对自己的文化习以为常,但对别种文化却非常敏感,甚至经常产生误解,这就需要加强我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多了解非语言交际的手段。 参考文献:

[1]Malandro,Barker,et al.Nonverbal Communication,Newbery Award Records.1989. [2]Samovar,L.et al.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adsworth.1981. [3]毕继万.跨文化非言语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L.A.Samovar,R.E.Porter,&L.A.Stefani.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