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制理”的方针,加强安全 生产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职工的安全、健 康和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对其存在的危险源进行监控,对 隐患及时整改。 一、目的
危险源监控的目的,不仅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而且要做 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二、危险源(点)有:
1、有坍塌、倾覆 、压埋的场所; 2、有发生爆炸、火灾危险的扬所; 3、有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 4、有提升、吊运系统危险的场所; 5、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 6、有触电危险的场所; 7、有灼、烫伤危险的场所;
8、有被机器绞、碾、碰挤和撞击的场所; 9、有中毒、窒息、腐蚀危险的场所;
三、对危险源(点)进行分析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和机制;
2、依次评价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3、评价危险条件的后果;
4、进行风险评价, 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
用;
5、风险控制, 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 检查风 险
值是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 降低危险水平。 四、分级管理
通过对危险源(点)的分析评价,根据危险程度、发生事故的可 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危险源分三级管理与控制:
A 级:重大危险源,由公司、车间(采区) 、班组三级控制管
理;
B 级:较大危险源,由车间(采区) 、班组二级控制管理; C 级:一般危险源,由班组控制管理;
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要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监控管理制度
1、各级监控点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检查周期, 进行认真细致的巡
回检查,严密监控,形成详细的原始记录并登记建档。
2、监控检查中发现问题, 要查清原因, 采取防止缺陷扩大的安
全 技术措施,并将缺陷内容、发生时间、处理情况书面上报安监室,否 则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当设备缺陷一时不能消除时, 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加强
监 控,确保安全运行,同时填写缺陷通知书,上报有关单位,申请合
理 安排停产检修。
4 、对存在的重大隐患, 确实危及人身安全的监控点, 应根据现
场 安全操作规程,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停产整顿
5、加强责任人对各监控点、 监控设施的运行维护, 坚决杜绝盲
目 蛮干硬拼设备的现象。 六、加强危险源重点检查
1、三级危险源 (点) 在各级组织的各类安全检查活动中均应将
其 列为重点检查目标,层层把关堵口,共同严格管理和控制。对于重大 危险源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2、对检查发现出的安全隐患,应及时下发《隐患通知书》督促整
改并进行复查验收, 对于重大安全隐患, 要由总经理会同生产、 技术、 安全、设备等有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并组织整改验收。
七、加强应急救援管理
1 、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 指定负责人, 组织
编 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组 成部分,企业应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事故应 急救援预案和程序有效程度,进行演练,必要时以修订。
2、参阅现有的应急预案。 这是防止预案相互交叉和矛盾, 获得
相 关资料的有效办法, 有利于促进所指定的预案与其他应急预案的协调。
3 、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
4 、应急准备和应急能力的评估。 确认现有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
理 能力,并对其充分性进行评估。
5、完成应急预案编制。提出应急所需的人员、设备和程序。 6、提出预案的落实、更新、培训和演练计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