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家有香椿树》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有香椿树
林清玄
①我在市场里看到有人卖香椿,一大把十元,简直有点欣喜若狂,立刻买了三把回家,当天晚上就做了香椿拌面、香椿炒蛋、炸香椿,吃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好笑,感觉自己就像得了相思病,不,是“香椿病”。
②说起香椿,它给人的味觉是很难形容的,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莱、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香椿与一般香菜更不同的是,一般香菜多为草本,香椿树却是乔木,可以长到三四丈高,如果家里种有一棵香椿树,一年四季就都有香椿可吃。
③我对香椿的感情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我们以前在山上的家,屋后就有几棵极高大的香椿树,树干笔直,羽状复叶树形和树叶都非常优雅,是非常美的树木。
④我的父亲独沽一味,非常喜欢香椿的气味。他白天出去耕作,黄昏回来的时候,就会随手摘一些香香椿的嫩叶回家,但是偏偏母亲不喜欢香椿的味道,所以父亲时常要自己动手。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撒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拌一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⑤最简单的做法,是把香椿剁碎了放在酱油里,不管蘸什么东西吃,那食物立刻布满了香椿的强烈的气息。次简单的做法,是用香椿叶来炒蛋,美味远非莱脯蛋、洋葱蛋可比。或者是用蛋和面粉裹香椿叶下锅油炸,炸得酥黄香脆,可以当饼干吃。或者,以香棒拌豆腐还有复杂一点的就是以香椿叶子包饺子、包子、粽子,香气宜人。
⑥我受了父亲的调教,自小就嗜食香椿,几乎有香椿叶子,什么东西都吃得下了。而香椿树那种独一无二的气味,也陪伴了我的童年。那高大的香椿树每到初夏,就会开出一簇簇的小白花,整个天空就会弥漫着一种清香,然后,结果了,果熟裂开了,香椿树带着小翅膀的种子就会随风飞到远方。
⑦自从到台北以后,就难得品尝到香椿的滋味了,所以每次回乡下,我总会设法去找些香椿来吃。有一年,我住在木栅的兴隆山庄特地向朋友要来两株香椿树的幼苗种在院子。香椿树长得有一人高,我偶尔会依照父亲的食谱,摘香椿叶来试做,滋味依然鲜美,从前那遥远的记忆浮现在眼前。
⑧后来我搬家了,也不知道院子里那两株香椿树变成什么样子了,会像故乡的香椿树那样长到三四丈高吗?会开花吗?种于也会飞翔吗?
⑨有一次读庄子的《逍遥游》,说道:“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所以香椿树应该是很长寿的。由这个典故,以香椿有寿考之征,所以古人称父亲为“椿”,称母亲为“萱”,唐朝牟融有诗说“堂上椿萱雪满头”,是说高堂的父母已经白发苍苍了。
⑩父亲过世之后,我也吃过几次香椿,但每次,那强烈的气息都会给我带来悲情,使我想起父亲,以及他手植的香椿树。他常说:“香椿是很上等的木材,等长好了,我们自己砍下来做家具。”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也没有砍过一棵香椿树。我以前一直以为
是香椿还没有长好,现在才知道那是感情的因素,八千年为春秋,那是永远也长不好了。但愿,父亲在极乐世界,也会有香椿拌面可以吃。
⑪端午节的时候,我路过松山的永春市场,看到有人在路边卖“香椿粽子”,便买了几个来吃,真有一点父亲的味道。唉!吃香椿粽子的时候,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
(选自《林清玄散文精选》,有删改)
1.文中几次写到“家”有香椿树?请简要概括。
2.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撒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袢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3.简要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末“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①儿时家住,屋后有高大的香椿树,总能吃到新鲜的香椿;②移居台北住在木栅的兴隆山庄,向朋友要来香椿树苗栽种。
2.句子写了父亲制作香椿的一系列动作,“洗”“剁”“加”“抄”“拌”表现了香椿的制作简单,又运用夸张手法,称香椿为“人间至极的美味”,突出其味美,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意近即可)
3.内容上,表达作者搬家后对香椿树的不舍与思念。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
4.作者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喜爱上香椿,父亲去世后每每吃到香椿,就会想起父亲,想起他栽种的香椿。香椿已成为父亲的化身,作者栽种香椿的决定,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思念之情。(意近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1)结合第二段“如果家里种有一棵香椿树,一年四季就都有香椿可吃”和第三段“我们以前在山上的家,屋后就有几棵极高大的香椿树”可概括:儿时家住,屋后有高大的香椿树,总能吃到新鲜的香椿。
(2)结合第七段“有一年,我住在木栅的兴隆山庄特地向朋友要来两株香椿树的幼苗种在院子。香椿树长得有一人高,我偶尔会依照父亲的食谱,摘香椿叶来试做,滋味依然鲜美”可概括:移居台北住在木栅的兴隆山庄,向朋友要来香椿树苗栽种。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手法判断。结合“洗净”“剁碎”“加”“撒”“抄起”“拌拌”等词可知,这些都是动词,这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运用了夸张手法。
(2)作用分析。“洗”“剁”“加”“抄”“拌”一系列动词具体而细腻地描写了父亲制作香椿的过程,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方面写出了父亲技术的娴熟,做的多,表现了父亲对香椿的喜爱;另一方面表现了香椿的制作简单。又运用夸张手法,称香椿为“人间至极的美味”,这是对香椿味道的主观的评价,一方面突出其味美,另一方面表现作者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1)内容作用。“会像故乡的香椿树那样长到三四丈高吗?会开花吗?种于也会飞翔吗?”连续三个问句,都在询问那棵香椿树的情况,表现出对那香椿树未来的期待,对香椿树的关心没有因为搬家而停止,反而更甚,进而表达作者搬家后对香椿树的不舍与思念。
(2)结构作用。“后来我搬家了,也不知道院子里那两株香椿树变成什么样子了”承接第七段“有一年,我住在木栅的兴隆山庄特地向朋友要来两株香椿树的幼苗种在院子”的内容,特地种了香椿树,搬家离开无法知道成长情况,放心不下;“会像故乡的香椿树那样长到三四丈高吗?会开花吗?种于也会飞翔吗?”则和下文“所以香椿树应该是很长寿的”这个内容相呼应,香椿树应该很长寿,那么自己种下的香椿树应该有好好长大,得到某种心理安慰。故这一段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本题考查文章主题。结合第六段“我受了父亲的调教,自小就嗜食香椿”、第十段“父亲过世之后,我也吃过几次香椿,但每次,那强烈的气息都会给我带来悲情,使我想起父亲,以及他手植的香椿树”、第十一段“看到有人在路边卖‘香椿粽子’,便买了几个来吃,真有一点父亲的味道”等句子可知,作者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喜爱上香椿,父亲去世后每每吃到香椿,就会想起父亲,想起他栽种的香椿。香椿已成为父亲的化身,作者栽种香椿的决定,一方面表现的是对香椿的喜爱,更深层次的则是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