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女生占学生总数的85%,她们的体育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一方面直接影响着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又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女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原因,提出提高我校女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为学校提供客观的数据资料,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采取果断措施,以求从根本上改变她们体育课学习兴趣缺乏的现状,推动我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我校七个系中,不分年级各抽取200名女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我校女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调查
从表1得知,有665人对体育学习抱有无所谓的态度,265人没有兴趣,两项人数之和达930人,占总人数的66%。也就是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女生非常多。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2.2 我校女生体育课学习内容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我校女生对健美操、体育舞蹈、球类项目学习兴趣很高。主要原因是这些项目健身性娱乐性强,不仅能够满足她们健身健美的需求,同时也增强了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引起她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表3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对体育教师综合素养还是很高的,这也是激发她们学习兴趣的客观因素。
3 淄博师专女大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匮乏的动因分析 3.1 思想认识不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思想意识,特别是体育课学习意识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统计显示,女生对体育课意识淡薄,与她们所受到的应试教育有很大关系。从小学到高中,她们经历的是重视学习成绩,重视智力开发,轻视体育教育,忽视全面发展。长期的应试教育剥夺了她们对体育太多的感知,体味不到体育课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产生对体育课的错误认识。
3.2 女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
进入大学阶段,女生生理各项指标已经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这一阶段,由于神经系统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代谢机能旺盛,身体很容易出现疲倦。表现在心理方面更多的是缺乏自理和自立能力,意志不坚强,怕吃苦,怕劳累。还有一部分女生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孤僻、敏感,经受不起失败的打击,对体育课缺乏兴趣。
3.3 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陈旧
女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体育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多以田径、体操、球类为主。这些内容的重复交叉出现,学生没有新鲜感,渐渐失去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这就直接影响到她们对体育课的学习积极性。进入大学后,教材内容与过去所学的没有太多的变化,没有达到她们心目中理想的愿望,就进一步打击了对体育课学习的热情。同时,传统老套的教学方法,缺乏新颖和创新,不能从女生身心特点出发,导致了她们锻炼积极性下降,学习兴趣缺失。
3.4 教师因素的影响
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教师综合素养不高,对体育知识技能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平时不注重理论学习,不了解大学女生生理心理特点,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死板,缺乏对女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鼓励、帮助和关心,导致了女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淡漠。
3.5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学生步入大学后,要接受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仅仅依靠体育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给她们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让她们充分展示巾帼风范,这样才能调动女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方面,学校还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缺乏对女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和帮助,影响了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 提高女生体育课学习兴趣对策
4.1 明确学习目的,提高思想认识,激发学习热情
发挥体育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的作用。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一名真正合格的大学生。同时,要结合女生自身的特点和未来自身发展的需要,向她们讲清楚体育锻炼对她们自身发展的影响,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体育课学习的自信心。
4.2 合理搭配教材,创新教学方法
针对女生的生理特点和爱好,选择难度适中,对抗性弱,富有节奏和动感的项目进行教学,让她们从中得到快乐,以改善提高女生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教法要大胆创新,采用灵活多样,充满情趣的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3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一方面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业务进修,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4.4 改革体育教学模式,突出师范性
紧紧把握我校办学定位,依据我校课程方案和《体育教学大纲》,建立健全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评价体系。结合学校男、女生比例,大胆尝试体育课选项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倡导全面和特长同步发展,客观、公正、科学评价学生,激发他们体育学习兴趣。
4.5 发挥学生社团作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体育教研室要与学校团委、学生处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各种学生体育社团,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和活动场所,让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同时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培养激发她们体育课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唐健.大学体育与健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8):78~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