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的五大误区.txt我爸说过的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孩子,好好学习吧,爸以前玩麻将都玩儿10块的,现在为了供你念书,改玩儿1块的了。”“降本增效”的五大误区
“降本增效”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措施之一,纵观国内现状,人们在实际管理中或多或少会走入一些误区,在实际操作存在着以下误解。
误区之一:很多企业简单的认为最大限度的削减成本就是“降本增效”。
就以我们身边的一些饭店为例,为了尽快收回成本,在闯下名气后刻意的减少菜的分量和内在的质量及服务质量以“降本增效”,最后的结果是消费者的抛弃,生意日渐萧条,最终关门大吉。我们应该明确“降本增效”的核心是建立持久成本优势,而成本优势的价值正是取决于其持久性。只有为企业带来长久性竞争优势的成本削减措施,才是“降本增效”应该提倡和追求的。
误区之二:认为“降本增效”就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价值链各环节成本都要最低。
价值链是由企业相互依存的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构成的一个系统,各个价值活动是由价值链的内部联系联结起来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企业各个环节都作到成本最低,是不现实的,它的实现必将是以损失效益为代价的。只有通过协调和最优化各价值链以带来成本削减的机会,才能最终带来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降本增效”。
误区之三: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原有各项“降本增效”措施所创造的企业成本优势。
企业除了在某一时点上进行成本分析之外,还必须考虑,企业的各项价值活动的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会怎样独立于其目标,并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因此,企业可通过动态分析成本,预测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哪些价值活动的绝对成本或相对成本的重要性会上升或下降,并迅速采取相应行动使自己处于成本优势地位,并保持原有成本优势地位的持久性。
误区之四:认为“降本增效”就是单纯的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只是企业总成本的一部分,在重视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需要跳出企业的范畴,认真的审视整个价值链,通常可以在上游价值链(涉及采购环节)和下游价值环节(销售环节)寻求到成本降低的重要途径,有效降低采购的相关费用和销售的不必要支出是最有效的措施。
误区之五:为了“降本增效”,企业控制一切投入,认为如此就能取得效益的稳步增长。
实际上,企业保证竞争优势的持久性,防止竞争者模仿,取决于竞争优势的来源和数量。企业规模、专有技术、业界相互关系、学习能力比其他降低成本的措施更具有持久性。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只有增加技术上的投入,突出专有技术,实现企业的特色化,学习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才能使企业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一个企业希望通过“降本增效”带来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效益的最大化,只有明确降本的重要性,解决实际操作中的误区,才能事半功倍,实现企业的目标和企业长久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