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
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政发[2015]50号 【发布部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5.06.13 【实施日期】2015.06.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通知
(宁政发〔2015〕50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已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现予以发布实施,请认真遵照执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5年6月13日
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1 / 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自治区第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快城镇化决策部署,主动承担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历史责任,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民族地区开发开放,科学安排宁夏城乡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事项,全面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自治区的基础性、宏观性、战略性规划。
第二条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8〕29号) 《国务院关于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130号)和《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
《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条例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
2 /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 《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2020年)》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
第三条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国家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社会、人口、城乡、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
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重大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驱动,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推动产业科学布局,扩大开发开放,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路,坚持规划引领、坚持统筹推进、坚持集约高效,突出特色优势,彰显文化内涵,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协调,构建“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产城融合、生态文明”的空间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同推进。 坚持生态优先战略,依托山、原、河、川自然生态基础,整合生态资源,形成生态网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重点地区环境污染,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构筑整体
3 / 11
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塞上江南、秀美山川”特色风貌,构筑西部重要的生
态安全屏障。
第四条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域。
第五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4年-2030年。
第二章 发展定位
第六条 总体定位
积极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规划》国家重大部署战略,主动承担国家向西开放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历史责任,结合《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对宁夏的定位,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内陆地区开发开放、全面转型的新路径,努力建设成为“一个支点、二个基地、一个示范区”,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中阿国际合作桥头堡,国家重要的现代能源化工基地,承接先进技术和产业转移基地,西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宜居示范区。
第七条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中阿国际合作桥头堡
抢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高地,挖掘宁夏区位、人文等资源优势,用好中阿博览会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两块“金字招牌”,建设中阿空中、网上、陆上丝绸之路的“宁夏通道”,推进与阿拉伯国家和世界穆斯林地区深度交流合作,着力打造中阿人文
4 / 11
交流合作示范区、中阿贸易投资便利化示范区和中阿金融合作示范区三个载体,将宁夏
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中阿国际合作桥头堡。
重点建设中阿(中海)自由贸易区、中阿金融商贸中心、国际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用品研发认证生产和贸易中心、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中阿国际合作产业园等。
第八条 国家重要的现代能源化工基地
科学利用煤炭资源优势,立足于能源化工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能源化工基地。
该基地由国家现代煤化工基地、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国家能源储备基地和交易中心共同构成。
第九条 承接先进技术和产业转移基地
抢抓东部地区和国外产业转型升级、布局调整的机遇,发挥宁夏比较优势,依托各级各类产业园区建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赋予相应的扶持政策,按照产业分工统筹全区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态纺织等产业。
第十条 西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宜居示范区
坚持人的城镇化和生态立区相结合,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突出城镇特色,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推进生态空间网络化,人居空间宜居化,构筑功能完善、级配合理、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城镇空间,走特色鲜明、内涵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成为西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宜居示范区。
5 / 11
第三章 发展战略
第十一条 总体战略
落实国家战略要求,按照“一个支点、二个基地、一个示范区”的定位,坚持全区一盘棋的发展思路统筹规划,为促进区域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四个宁夏”建设,规划实施“一主三副、核心带动,两带两轴、统筹城乡,山河为脉、保护生态”的总体战略。
第十二条 一主三副,核心带动
“一主”:大银川都市区。由银川市、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盐池高沙窝镇构成。通过建设大银川都市区,进一步整合空间,构建强大的区域组织核心,提升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中的竞争力,争取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更强的影响力。
“三副”:石嘴山市、固原市、中卫市三个副中心城市。通过副中心城市发展建设,拓展大银川都市区核心功能,带动宁北、宁南以及周边毗邻省区发展,形成功能互补、特色突出的副中心城市,提升宁夏综合实力。
“核心带动”:通过增强“一主三副”的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升生产生活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宁夏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施开发开放的核心地区。
通过“一主三副,核心带动”战略,增强宁夏区域服务辐射带动能力,提升整体功能和国际化水平。
第十三条 两带两轴,统筹城乡
6 / 11
“两带”:“沿黄城市带”和“清水河城镇产业带”。
“沿黄城市带”:包括大银川都市区、石嘴山市、中卫市等沿黄河主要城市以及平罗县、中宁县等县城和若干建制镇。加强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推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成为宁夏扩大经济总量、向西开放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主要载体。
以宁东现代能源化工基地等为引领,重点发展能源化工、云计算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特色农产品、生态纺织等产业,做大做强沿黄经济区。
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金融国际化、商贸高端化、物流便利化、会展常态化、旅游多元化。做精做特沙湖、沙坡头、镇北堡西部影城、黄河大峡谷等景区,提高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多姿多彩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利用沿黄灌区的良好条件,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长廊和中国枸杞原产地长廊,形成“特色绿色”的西部农产品产业基地。
“清水河城镇产业带”:以清水河为纽带,连接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泾源县、隆德县,中卫市沙坡头区(部分)、海原县、中宁县(部分),吴忠市红寺堡区、同心县等县(区)和建制镇。发挥清水河地区生态环境、特色农产品、加工制造等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和世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交流和文化旅游合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依托清水河沿线城镇,鼓励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用品、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提升产业对就业吸纳能力,带动中南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依托六盘山旅游资源以及良好气候环境,以红色旅游和六盘山景区为重点,整合旅游资源,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发展度假避暑、疗养休闲等,建设固原生态文化旅游
7 / 11
区。
充分挖掘清水河流域农业资源,规划农业产业示范区,推广规模化种植养殖、示范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技术,推进优势特色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探索以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两轴:“太中银发展轴”和“银宁盐发展轴”。
“太中银发展轴”:依托太中银铁路正线等主要交通轴线,串接沙坡头区、中宁县、红寺堡区、盐池县等县(区)以及惠安堡、大水坑等城镇,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人口向沿线重点城镇集聚,整合提升现有产业园区,引导产业向县城和部分小城镇内园区集中,在太中银发展轴形成错位分工的产业格局。
“银宁盐发展轴”:依托太中银铁路银川联络线,点状集聚发展。在加强白芨滩、哈巴湖等生态用地保护的前提下,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盐池县城和高沙窝镇为核心,充分发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产业集聚和带动作用,延伸能源化工产业链,重点发展能源化工、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型煤化工设备制造等产业。
另外,发挥盐池县的区位交通和比较优势,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经济发展前提,保护和发展现有生态格局,提升生态承载力和环境质量,承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未来产业拓展和生活配套功能。预留发展成为带动宁夏东部和陕西西北部发展的中心城市的建设空间。
“统筹城乡”:发挥“两带两轴”资源聚集和辐射带动效应,在做强中心城市的同时,建设大县城,适度发展一批重点镇,有序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通过实施“两带两轴,统筹城乡”战略,统筹宁夏山川、城乡发展,向北对接呼包鄂榆地区,向南对接关中-天水经济区,向东对接太原城市群,向西对接兰州-西宁经济
8 / 11
区,形成区域联系紧密的空间发展格局。
第十四条 山河为脉,保护生态
“山河为脉”:以山、原、河、川生态资源为载体,以贺兰山、六盘山为两基,依势连结香山、南华山、罗山等重要生态节点;以黄河、清水河为纽带,发挥支流的作用,顺势连通星海湖、沙湖、鸣翠湖等湖泊湿地,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路径,构筑区域、城乡一体的生态空间格局,成为保障和支撑发展的永久生态屏障。
“保护生态”:划定空间管制区,明确城乡建设空间,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巩固立区之本,实现宁夏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抓好重点领域的环境污染整治与低碳减排,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和风险防范能力。
通过实施“山河为脉、保护生态”的战略,连通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重要生态功能,提高宁夏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构筑西部重要生态屏障,为全国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做出贡献,实现美丽宁夏的奋斗目标。
第四章 分区指引
第十五条 大银川都市区
大银川都市区规划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阿合作先行区、国家能源化工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沿黄河形成“一河两岸三域”的空间格局。“一河”是指以黄河为轴线,串联大银川都市区核心区的各个组成部分,成为沿黄城市带的核心区域,规划突出黄河的生态景
9 / 11
观、旅游文化功能,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凸显城市特色。“两岸”是指大银川都市区黄
河东西两岸统一规划,协调联动发展。“三域”指银川市区、吴忠城区和宁东新区形成相互错位、功能互补、协调统一的发展格局。 --银川市区 功能定位: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阿合作核心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节点城市、现代服务业中心,突出“塞上湖城、西夏古都”的城市特色。 产业发展:
以中阿博览会为平台,推进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商贸文化交流常态化,拓展中阿资金交流渠道,打造中阿金融中心和能源交易平台,建设阿拉伯国家标准化研究中心、中阿金融商贸示范区。以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鼓励发展金融、会展、总部经济、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养老休闲、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及临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都市农业、酿酒葡萄等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阿合作核心区筑牢产业基础。
对能源化工、冶金、生物医药(不含医药研发等)等对空气、水、噪音和固体废物等方面产生污染的产业进行严格管理,逐步外迁和淘汰,为城市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空间指引:
以银川城区整合贺兰和永宁,实现一体化发展。
市区中部依托中阿博览会永久会址,加快建设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向西依托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教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园。统一规划滨河新区、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等区域,向东南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积极成为沿黄城市带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吸引阿拉伯国家投资的空间载体。
10 / 11
--宁东新区
宁东新区包括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吴忠太阳山开发区、灵武市区、白芨滩、盐池县高沙窝镇,是宁夏能源化工产业的核心载体。 功能定位:
国家现代能源化工基地。突出“能化基地、科技之城”特色。 产业发展:
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利用先进开采技术,提升集约化水平。加快特高压输电工程及配套项目建设,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火电基地。明确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实施计划,建成世界最大的烯烃生产加工基地。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形成以“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能源密集型、长产业链、高附加值、循环发展”为特征的国家现代能源化工基地。
延伸生态纺织等下游产业,依托综合保税区等服务平台,推进产业间接续互补、融合发展,构建全产业系统,做大做强,成为宁夏新的增长极。 空间指引: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注重与银川市区的空间关系,有污染的企业向远离银川城区方向布局。按照循环发展的布局要求,将能源和化工、发电等企业适当集中,集聚发展,打造产业集群。在太阳山地区规划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配套产业区和煤炭资源储备基地;灵武城区强化城市服务功能,成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配套服务区;将盐池县高沙窝镇作为宁东国家现代能源化工基地的产业拓展区;将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作为宁东新区发展的生态屏障。
11 /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