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时代
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
—— 以硕士研究生为中心
宋佳宁
(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204)
摘要:本文对日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发放了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对回收上来的问卷使用SPSS18.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了因子分析。得出了主观意识趋势型、实际应用型、意愿导向型、文化吸引型、原因诱发型、责任趋势自我实现型、现实性型、现实性型8个学习动机类型,其中主观意识趋势型最强,深造型最弱。以期对今后动机相关的研究做以铺垫。关键词:日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动机类型;日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28-0278-002
一、调查背景
Corder(1967)曾指出:“只要有动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学会一门语言。”在《现代汉语大词典》(2007上海词书出版社)中,对“动机”一次有这样的解释:“推动人从事某种事情的念头或愿望。”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动机是学习者开始学习以及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语言教学中,弄清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可以更好的改进培养方法,进而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根据国际交流基金会2013年7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本土以外的日语学习者上升到398万4538人,而其中中国人日语学习者为104万6000人,位居第一。所以面对如此庞大的学习者数量,研究其中的学习动机变得很有必要。
二、先行研究
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相比于海外中国国内的动机研究则起步较晚。我国学者彭晶、王婉莹(2003)对清华大学45名日语专业学生以及40名非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提出了憧憬日本文化、日语语言志向、工具型、融入型、外发型、成就型、对异文化异语言憧憬、强迫型8种学习动机类型,考察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之间的异同。
王婉莹(2005)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的非专业日语学习者进行定量研究,证明了娱乐型动机、信息考试型动机、自身提高型动机、学习工作型动机、文化型动机、竞争型动机、可行型动机、美食型动机8种学习动机的存在。蒋庆荣(2009)对淮海工学院270名日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了信息交流动机、文化动机、兴趣动机、娱乐动机、考试竞争动机、留学深造动机、现实动机、易学动机8种学习动机的存在,并考察其中各年级学习者的动机强度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二年级学生的动机最强烈,四年级最弱。从动机类型看,·278·
因子12345678
合计8.6513.0812.1781.6781.4971.4211.1081.078
考试竞争型动机最高,文化型动机较弱。蒋庆荣(2010)以地方高校270名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重新提出了文化动机、交流动机、语言学习动机、娱乐动机、考试竞争动机、留学深造动机、诱发动机7种学习动机,并试图解释动机类型、动机强度、能力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赵冬茜、谢燕(2013)以某理工类院校日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考察了学习动机和学习焦虑的关系,得出学习者的内在动机要强于外在动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与学习焦虑均没有相关关系;无动机与输出焦虑、准备焦虑和人际焦虑均呈现中度的正相关关系。姚艳玲、高荣聪(2017)对大连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提出了自我提高型动机、学习情境型动机、娱乐型动机、成绩型动机、出国型动机、文化型动机6种学习动机,发现了被试者的年级、有无日本留学经历及其日语水平的三个自变量对不同类型的日语学习动机有显著的主效应。认知风格对动机类型没有显著影响。以及被试者的年级与被试者的日语水平、
清支撑硕士研究生继续攻读日语专业的原动力以及其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因素,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三、调查方法
本研究于2018年6月对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25人和京都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21人共计46人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查。此次调查的问卷由学生背景情况及主体部分构成,背景情况问题4个,主体问题27个。在学生背景问题中设置了在中国读研还是在日本读研这个问题加以区分。主体部分均为单选,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得分为1分到5分。为得到精确的数据,问卷用汉语作成。
四、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问卷的α系数达到0.869,说明本次调查的问卷具有很高的信赖度。KMO取样适当性测试值为0.654,大于0.6;Barlett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832.493,p=0.000<0.001,适合因子分析。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方差极大法做因子旋转,共抽出8个因子,
方差%32.04211.4128.0686.2135.5435.2644.1043.993
累积%32.04243.45451.52257.73663.27968.54372.64776.641
表1
被试者的年级与被试者的认知风格倾向的两个交互变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在中国知网(CNKI)上进行检索后,关于日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相关的研究并不多,其中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研究还无人涉足。随着日语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增多,对于这一层面的动机研究也变得十分重要,是外语教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弄
累积解释总变差的76.641%。具体参照表1:
因子1包含9个负荷量超过0.5的题项,解释方差百分比为32.042%,可以命名为“主观意识趋势型”。
因子2包含5个负荷量超过0.5的题项,解释方差百分比为11.412%,可以命名为“实际应用型”。
因子3包含2个负荷量超过0.5的题项,
智库时代
解释方差百分比为8.068%,可以命名为“意愿导向型”。
因子
1
问题
智库理论
竞争动机最强有所不同,但和姚艳玲(2017)的观点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迁移,学习者
表2
负荷量0.60.740.740.650.8
共通性0.740.680.880.810.860.71
方差%32.042
【参考文献】
[1]守谷智美.第二言語教育における動
主观意识趋势型Q1相比其他外国人来说中国人学习日语似乎更容易
Q4我想做出研究成果以获得硕士学位Q7我想更容易的读懂日语文献资料Q11有助于我和日本人的交流
Q13将来我想找一份可以应用日语的工作
Q19能学好专业课代表了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出色的学习能力,这能提高我求职的竞争0.62
力
Q20我对日语语言感兴趣Q21我喜欢我现在的老师Q22我喜欢学习日语
2
实际应用型
Q2我想通过相关证书等级考试(CATTI等)Q5我对日本人的文化生活和思维方式感兴趣Q9我想在日语学习上超过别人
Q16在日本旅游、参观、学习时可以用到Q17我想容易的看懂日本的电视节目、报刊杂志等
3
意愿导向型
Q24我对中日两国的语言异同感兴趣Q25将来我想在日本工作
4
文化吸引型
Q12我对日本的历史感兴趣Q18我对日本的文学感兴趣
5
原因诱发型
Q27我想从事日语相关工作,必须得学好专业课
6
责任趋势自我实Q10我想在日语相关领域做出一些学术研究贡献现型
Q26父母对我有成绩上的要求现实性型
Q14我只是想多学一门外语(本科阶段不是日语专业)Q15相比其他学科日语更好学
8
深造型
Q3将来我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0.780.610.740.70.640.640.80.820.60.610.660.810.520.710.530.830.760.850.88
0.860.610.770.760.780.710.860.90.740.780.80.750.810.720.630.770.760.80.79
3.9934.1045.2645.5436.2138.06811.412
7
因子4包含2个负荷量超过0.5的题项,解释方差百分比为6.213%,可以命名为“文化吸引型”。
因子5包含2个负荷量超过0.5的题项,解释方差百分比为5.543%,可以命名为“原因诱发型”。
因子6包含2个负荷量超过0.5的题项,解释方差百分比为4.104%,可以命名为“责任趋势自我实现型”。
因子7包含2个负荷量超过0.5的题项,解释方差百分比为8.068%,可以命名为“现实性型”。
因子8包含2个负荷量超过0.5的题项,解释方差百分比为3.993%,可以命名为“深造型”。具体参照表2
五、结论
综上所述,硕士研究生阶段因子1主观意识趋势型是最强的动机类型,这和彭晶、王婉莹(2003)所认为的对异文化异语言憧憬动机最强和蒋庆荣(2010)所认为的考试
的学习动机逐渐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与本科生的学习动机也有许多相同地方。
另一方面,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深造型动机强度最弱,与先行研究中对本科生的考察结果完全不同。研究生阶段不仅仅只是一味地学习知识,还要创造或发现新的知识,相比于本科生自然要下更多的工夫,更加劳累,而且由于年龄以及收入等问题,对于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者来说不愿再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这一学习动机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强度最弱。
本文只考察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动机类型种类,新学小生,才短思涩,多有不足。今后还可以就在中国读研和在日本读研之间学习动机上的差异进行比较,以及考察各年级间的学习动机有何不同,以期制定出更好的教学上的对策,提高教学水准和质量。
宋佳宁(1995-),男,硕士,【作者简介】
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文学。
機付けの研究動向-第二言語としての日本語の動機づけ研究を焦点として[J].2002.
[2]彭晶,王婉莹.专业学生与非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及学习效果研究[J].2003(S1):117-121.
[3]王婉莹.日本語における学習者の動づけについて-中国の総合大学の場合[J].2005.
[4]蒋庆荣.关于专业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J].外国语文,2009(S1):130-134.
[5]蒋庆荣.日语学习动机实证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1):84-87.
[6]赵冬茜,谢燕.日语学习者学习动机与焦虑的相关性研究——兼论实施合作学习的必要性[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03):53-58.
[7]姚艳玲,高荣聪.日语专业大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7(03):63-68.
·2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