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她走在美丽的光彩中

她走在美丽的光彩中

来源:意榕旅游网
授课时间 课 题 授 课 方 式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教 学 方 法 教 学 准 备 第 周 课 次 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第 次 理论课(√)、实践课( )、习题题( )、其它( ) 1、理解诗中的她的美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2、通过本诗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和价值。 3、了解本诗的主旨。 诗中她的美和诗歌主旨的理解。 教学 时数 2 诗中她的美和诗歌主旨的理解。 诵读法 赏析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ppt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英国19世纪初期,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他的代表作品:抒情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诗体小说《唐璜》,他是独步古今的天才诗人,在波澜诡谲的浪漫主义文苑诗坛上,他握如橼之笔,流金溢彩。在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的政治舞台上,他又是身着戎装,叱咤风云,成为为民主和自由而站的坚强斗士。他一生只活了36岁,却被评论家称为是19世纪初英国的“满腔热情地辛辣地讽刺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是谁呢?他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优美的浪漫主义诗篇《她走在美的光彩中》的作者——拜伦。 二、作者介绍。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苏格兰贵族。他天生跛足,这种生理缺陷造成了他敏感、同情、孤独、叛逆的性格。他十岁继承了爵位(勋爵),并继承了大宗的遗产。他在剑桥大学读书的时,便显示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怪癖行为。例如,他在学校里养了一只熊,除了读书思考写作,剩下的时间便去陪他的宠物。离开剑桥厚去欧洲长途旅行,23岁回到英国,并顺利进入英国上流社会,1812年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出版,使他一夜成名。他的成名却招来了众人的嫉妒,拜伦被迫离开英国,他到了瑞士,遇到了雪莱,两位伟大的诗人结下了伟大的友谊。后又参加了意大利、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为了支持希腊人们的民族解放战争,他几乎变卖了自己的家产用来筹建军队,并亲自担任总指挥。正当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拜伦却患上了热病。1824年4月19日去世,客死他乡,年仅36岁。拜伦的一生,用裴多菲的名句形容最为恰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拜伦的诗,永远都是年轻人的诗,饱含着年轻人所应有的光荣与梦想,高昂与倔强、激情与斗志。 三、作品赏析。 全诗共三节。 第一节:“她”闪亮登场:她宛若星星,柔和幽暗之美,不同凡响。 第二节:“她“的完美:美的极致与和谐,美在她身上富有鲜活的生命,美来自纯洁而高贵的心灵。 第三节:吐露诗人对她的美的爱慕之情:她的美是自然、纯真、和谐、高贵而善良的,灵与肉的完美结合,美的绝唱。 思考:这是一首爱情诗还是一首赞美诗? 明确:这首诗是为一位贵族寡妇写的。时间是少妇婚后新寡,身着黑色的丧服,心情抑郁地去参加一个上流社会阶层的晚宴聚会。拜伦也在其中。参加晚宴的贵族夫人们,个个珠光宝气,涂脂抹粉,服饰华丽,刻意打扮,俗不可耐。拜伦对此颇为反感。这时一位纯朴美丽的少妇出现在宴会上,如鹤立鸡群,如出水芙蓉,光彩夺目,诗人只是惊鸿一瞥,心灵立刻为之震撼。少妇身上没有拜伦司空见惯的上流社会贵妃的伪善虚荣、矫揉造作、放荡不羁和浮华堕落,他不禁为少妇的天生丽质和超凡脱俗所倾倒、所折服,并为他写下了这首极尽赞美之情的诗篇。 四、全诗总结。 在诗人苦闷于当时上流社会虚伪浮华、丑陋的风气中感到窒息痛苦的时候,这样的美的她如圣女从天而降,沐浴在“美”的光彩中的她,怎不让诗人欣悦激动、热情汹涌澎湃呢? 统观全诗,遣词优美、凝练,韵律轻柔徐缓,风格自由明快,浪漫主义的激情,对真善美的追求,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和谐的体现和完美的统一。诗人明确的告诉我们,人世间什么是美的呢?纯朴的、不加修饰的、与大自然和谐共鸣的人是美的,流溢着纯真爱情的心是美的,与光明同在的欣悦灵魂是美的! 五、布置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