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名称 鸟的天堂 王芳 一单元第3课 课时 第二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执教者 所属教材目录 基本信息 本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名作。它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教材分析 和他的朋友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中,要着眼于整体,联系上下文,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四项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本课语言优美,层次清晰,无疑是一篇有利于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文章。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学情分析 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1、以读为导,查阅课文相关资料,围绕疑问展开自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目标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和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价值观目标 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和谐之美。 领悟作者静态、动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难点 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教学策略与 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一方面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设计说明 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的时间) 温故知新(5分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1、 学习课文中第一词去“鸟的天堂”的文段。 师述:(1)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大榕树。 (2)请大家认真读,画出描写大榕1、仔细默读,树的句子读一读,并和同桌交流一下在文中画出与自己的体会。 示幻灯片)。 问题有关的语的句子,和同桌让学生在2、引导重点,体会下面的词句。(出句。读描写榕树(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谈谈自己的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受。 伸进泥土里。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2、在教师的指主动积极导下,采取多种的思维和情感活动3、观看录像,中,加深体(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形式诵读。 学生自由度,边读边思考 温故知新 理解感悟解决疑问粗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3)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在小组中所见验,有所感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着美丽的南国然后推选出一感熏陶,获的树。 位最好的班上得思想启迪,享受审(4)你愿意把你看到的美景按一定交流。 言)。 茂盛、美丽?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呀。 (2)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 的朗读课文。 考,在和同学交的指导下形成(37分钟) 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到的美丽景象,悟,受到情的顺序介绍给大家吗?(学生自由发4、学生有感情美乐趣。 (5)作者为什么只写了榕树的大、5、学生读后思(6)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换意见,在老师3、(1)学习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共识。
(3)让我们带着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读读最后一段。 1、 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 大榕树,茂盛而美丽,静态美。 (2) 许多唱着歌的鸟,动态美。 课堂小结 2分钟 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更加突出了“鸟的天堂”的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无限赞美,激起了我们的向往之情。 2、 学了课文,你在写景物的方法上受到哪些启发? (写作要有顺苏,抓住景物的特点,动静结合,先整体描写在具体说某一方面。)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2、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1分钟 3、 做课后习题1.我有一些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的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呢? 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远:茂盛 近:干、枝、根、、叶 板书设计 第二次 鸟 多 欢:叫、飞、扑 本节课结束了,整体上来讲,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同时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话来讲:一个老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某种教法去否定另一种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教学反思 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学生达到了我预期的学习效果。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参考更多的教案,把这节课讲“精”,把这节课讲“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