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在中国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在精神文明占领全人类的现代,医
患关系也是一种有增无减的现象。
作为一名现代人,生活在这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社会上的医患纠纷也自然是以刷屏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视野。那么究竟是什么致使医患纠纷如此嚣张?
至少在我看来有以下的几点,当然这些不全是我的观点: (一) 患方
对于患方而言,首先,得到优良的治疗是任何人都期盼的,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将心比心我自身也是这样希望的。在未学医之前,我对医生是绝对迷信的,总觉得医生就是上帝,活不活就看医生态度了。这是大多数对医学不了解的患者的普遍心理。其实医生也不是万能的,他们大多时候也只是在试探性治疗,特别是现在的医生,离开了高科技的辅助治疗就做不了任何大胆的判定,当然这是科技发展的弊端。然而高科技也不能给我们100%的答案,任何事都有意外的几率。所以患者的高期盼与残酷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心理一不平衡,发泄是必须的,发泄的对象自然便是医生。其次,在一些患者取得了初步的医患纠纷的成果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就事论事了,故意在医院起争执,凭借院方息事宁人的心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另有一些机智的人,我们暂且将其称为阴谋家,他们在其中还看到了商机,类似于医闹公司的集体也如“雨后春笋”般滋润的成长了起来。
(二) 医方
医生是处于医院和患者之间的,算是最冤枉的群体,一方面医生需要达到医院的指标就必须将矛头指向患者,另一方面,良心的鞭笞让自己不得不对患者负责。当然在残酷的现实下,良心也只有向指标低头。原因很简单,医生也是俗人,正所谓食色性也,为了养家糊口,开大处方,收红包等等事情自然就不能排除在俗事之内了。对于一个医院而言,私立医院就不多说了,公立医院也是需要资金来运作的,他们也并不是完全非营利性的,国家给予他们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动脑动手,况且还要为国家作出成绩。总的说来还是体制问题,但体制问题又不是自己能解决,从古至今那么多领导人苦思冥想才想出现在这样的算是漏洞较小的体制出来,难道就凭我们在这里通过调侃的方式就能解决吗?要明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完美的体制也总会有更完美的人来打擦边球的。 (三)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自古以来就折磨着中国人,类似于“长舌妇”、“嚼舌根”、“八卦”之类的形容词在中国算是屡见不鲜。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很闲,没事干就得找点饭后谈资,比如哪家又结婚了,哪家又死人了之类的。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媒体就在这样的需求下打着为寻求真相的招牌应运而生。也许在最初的他们的确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真实的谈资,但我们都必须相信,任何事物在发展中都会经历变质的过程,媒体自然不能免俗。他们敏锐的洞察力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谈客们最想看到的,时代在进步,谈客们的谈资的质量也是需要考究的,因此一切都在掌握中,一切都像电视剧一样按剧本进行着。“医生治死人了”,”医生素质差”,医生怎么怎么了,这一系列背刷成红色,醒目又提神的标题不正中下怀吗?所以社会舆论对医患关系的推动是功不可没的。
这一系列成果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论对错又岂是三言两语能道的清的。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勋功章有我的一半也自然是有你的一半的!
医患关系论
2012
级检验一班 郑畅 201225010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