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
1、自然界是由 有生命 的物体和 无生命 的物体组成的。其中 有生命 的物体叫做生物,根据他们的形态、结构可分为 动物 、 植物 、微生物( 真菌 、 细菌 和 病毒 )等。 2、生物的特征(生命现象):(1)、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2)、能够生长(由小长大);(3)、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能生殖或繁殖(产生自己的后代);(5)、有遗传、有变异;(6)、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7)、生物都能繁殖;
3、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体都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海带在淡水里无法生存,这说明 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山清水秀、穷山恶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都说明了 生物能影响 环境。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刺状,半山腰的旗形树等都是生物对环境 的适应。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是由 温度 引起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了 温度 对鸭生活的影响。 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生态因素 ,它又可分为 非生物因素 、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 阳光 、 温度 、 水 、 空气 和 土壤 ;生物因素主要指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 6、做实验时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是用1只鼠妇做实验的原因是 避免偶然性(巧合)。
7、研究 生命现象 和 生命活动规律 的科学叫做生物学。20世纪50年代以后,生物学进入了 分子 生物学阶段。
8、袁隆平 培育出了 杂交水稻 ,因此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 9、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 弗莱明 首次发现了抗生素--- 青霉素 。
10、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观察法 、 实验法 、 调查法 等。
第二章 探索生命
1、 显微镜 是重要的生物学探究器具。取显微镜的方法是一手 握住镜臂 ,一手 托住镜座 。
2、重点注意:①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所看到的物像是 倒像 ;放大的倍数是 目镜倍数×物镜倍数。②选择低倍镜,看到的细胞数目多,细胞体积小;选择高倍镜,看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 ③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像不正,则在什么位置就向什么位置移动;④转换镜头时,低倍镜头换高倍镜头,即视野变暗;高倍镜头换低倍镜头后,即视野变亮。⑤气泡与细胞的区别:中央发亮而周边黑暗的圆圈
是气泡 ,用解剖针轻压盖玻片时,气泡会变形,会移动
3、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污点。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在装片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在 镜头 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 物镜 上。即移动什么污点跟着动,污点就在什么上。
4、目镜的功能是 观察 ;转换器的功能是 转动镜头 ;通光孔的功能是 通过光线 ;载物台的功能是 放置玻片标本。
6、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物镜 ,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7、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是:擦→滴→取→浸→展→盖→染→吸 9、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实验 、 得出结论 、 表达交流 等方面。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 不同 外,其它因素 都相同 。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是以 细胞 的各种生命活动为基础的,细胞是生物体的 结构 和 功能 的基本单位。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 细胞壁 、 细胞膜 、 细胞质 、 细胞核 。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具有 细胞膜 、 细胞质 和 细胞核 。与植物细胞相比,人和动物细胞不具有 细胞壁 、 中央大液泡 、 叶绿体 。人体和动物细胞基本相似的是 基本结构 。
3、细胞核近似 球 形,它是细胞中 遗传物质 的主要存在场所。在每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 形态 、 结构 、 数量 都是一定的。它的主要成分是 蛋白质 和 DNA 。染色体中主要的遗传物质是 DNA , 它(DNA)能 传递遗传信息 ,并能控制 生物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在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染色体 。
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这说明它们可进行 呼吸作用 。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能缓慢移动的是 细胞质 。
5、挤压水果得到的果汁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液泡 。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 液泡 。
6、同学参考课本记住下面细胞结构与功能哟!
第四章 生物体的组成
1、任何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即由小长大,这主要与 细胞分裂 和 生长 有关,前者使细胞 数目增多 ,后者使细胞 体积增大 。
2、细胞分裂通常指一个细胞分裂成 2 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 染色体 ,分裂开始时, 染色体 一般先位于细胞的 中央 ,然后平均分成 两等份 向 细胞两端 移动,最后分别进入两个新的细胞内。从而使新细胞中的 染色体 与原细胞一样。 细胞质 一般也平均分成两等份。即细胞分裂时首先发生变化的部位是:细胞核里的染色体。 3、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 形态 、 结构 、和 功能 上向着 不同 方向变化的过程。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 组织 。
4、为防止正常细胞发生癌变,应尽量避免接触各种 致癌物质 ,还要保持健康的 心态 ,注意增强 体质 ,养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 。 5、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 保护组织 、 基本组织(包括机械组织和营养组织) 、 分生组织 、 输导组织 。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 上皮组织 、 结缔组织 、 肌肉组织 、 神经组织 。人体的基本组织中,分布最广泛的是 结缔组织 。构成人体的各种腺体的主要组织是 上皮组织 。
6、不同的 组织 按照一定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 功能 的结构叫做器官。
7、观察生物体时,我们观察的顺序时从 外 到 内 ,从 上 到 下 ,由 左 到 右 。
8、绿色开花植物由 根 、 茎(如马铃薯 )、 叶 、 花 、 果实 、 种子(如花生) 六种器官组成。
9、人体的各个系统在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0、人体的结构层次是从微观到宏观: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是: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
11、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数目的多少,可将生物分成 单细胞生物 和
多细胞生物 两类。单细胞生物广泛地分布在 淡水 、 海水 和潮湿的 土壤 中。
12、草履虫的主要食物是 细菌和单细胞藻类 ,它在适宜的环境中通过 细胞分裂 进行生殖。草履虫依靠身体表膜上的 纤毛 摆动,可以在水中 旋转 前进。草履虫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依靠 食物泡 ;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主要依靠 伸缩泡和收集管 ;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则主要依靠 表膜 ;食物残渣由 胞肛 排出体外。用试管培养草履虫时,在试管 上层 草履虫的数量最多。
13、草履虫对污水有净化作用,在于它能吞噬 细菌 。草履虫的运动特点是 旋转前进 。草履虫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依靠 细胞质的流动 。即单细胞生物的特征:(1)整个生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2)能独立生活,趋利避害;(3)能够完成呼吸生殖等生命活动。
第五章 绿色植物的一生
1、种子主要由 种皮 和 胚 组成。其中后者由 胚芽 、 胚轴 、 胚根 、 子叶 组成。 胚 是新植物体的 幼体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 根 ,胚轴发育成 连接根和茎 的部分,胚芽发育成 茎和叶 。
2、参考课本说出右图各结构:
3、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 子叶 里,小麦、玉米、水稻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 胚乳 里。面包所用的面粉主要由小麦的 胚乳 部分加工而成。食用的花生油主要来自种子的 子叶 。
4、种子萌发的结构基础是具有 完整 的、 有生命力 的胚。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足够的水 、充足的空气 和 适宜的温度 等。我们食用的大米在适宜条件下不会萌发成幼苗,是因为 胚被破坏 了。早春播种后,农民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目的是 保持苗床温度和湿度,有利种子萌发 。种子的休眠,有利于 适应环境 。 5、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胚根 。
6、根具有 固着 、 支持 、 吸收 、 输导 、 贮藏 功能。根尖的主要作用是 固着和支持植物体,更重要的是还能从环境中吸收 水和营养 物质。
7、根尖是指从 根的尖端 到生有 根毛 的一段。根尖结构从尖端向上依次是 根冠 、 分生区 、 伸长区 和 成熟区 四部分。其中属
于保护组织的是 根冠 ,属于分生组织的是 分生区 。用肉眼观察幼根时,看到的白色“绒毛”是 根毛 ,它生长在幼根根尖的 成熟区 部分(也可以说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毛。)。移栽植物时根部总是带有土坨,目的是 保护根毛 。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在植物根尖的 分生区 部分。根尖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伸长区 。 8、根具有 向地生长 、 向肥生长 、 向水生长 的特征,与植物根的 吸收水分 和 无机盐 有关。给花草浇水时,一般采用“干透浇足”的方法,这有利于 根系的发展和扩展 。根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 保持水土 。
9、植物的 光合作用 、 呼吸作用 等生命活动都有水的参与,水还能有助于维持植物体正常的 体温 和一定的 姿态 。
10、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 根 ,根吸收水主要在 根尖 进行。根尖中吸水量最大的是 成熟区 ;原因是成熟区的 根毛 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时,水分最先进入的是 根毛 。 11、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大于 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吸水;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 小于 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失水,这就是给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 烧苗 现象的原因。例如:细胞吸水的例子:软縮的萝卜条泡在清水中;细胞失水的例子: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萝卜泡在盐水中等;盐、碱地载植物不能成活的原因:土壤溶液浓度太大。 12、植物生长不仅需要含 氮 的无机盐,还需要含 磷 的、含 钾 的无机盐等。此外,植物生长还需要含 钙 、含 锌 、含 硼 的无机盐等。白菜、菠菜应多施 氮 肥;西红柿、花生应多施 磷 肥;山芋、马铃薯应多施 钾 肥。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氮、磷、钾 。例如:庄家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农作物生长提供:无机盐。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植物生活离不开:水、无机盐。
13、芽是 枝条 和 花 的幼体,根据其将来发育成的不同器官,可将芽分为 枝芽 、 花芽 、混合芽 三类。一个完整的枝芽由 生长点 、 叶原基 、幼叶 、 芽轴 、 芽原基 等部分组成。使植物的茎不断伸长的是 芽轴 。枝芽将来发育成 叶和枝条 。 14、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由 树皮 、 形成层 、 木质部 和 髓 构成,树皮靠内侧的部分称 韧皮部 ,其中含有起 输导 作用的 筛管 ,其中 树皮的外侧部分 起保护作用, 木质部 和 韧皮部 具有输导作用, 髓 具有贮藏营养的作用。木质部中有 导管 ,它能 由下向上 运输 水和无机盐 ;韧皮部中有 筛管 ,它能 由上向下 运输 有机物 。植物的 根、茎、叶 内都有导管和筛管。甘蔗很甜,它茎中含有大量的糖,这些糖是 由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
例如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其道理是:切断筛管,限制有机物向根部运输。
15、树皮和木质部之间的部分是 形成层 ,其细胞具有 分裂 能力,它向外形成 韧皮部 ,向内形成 木质部 ,使茎能逐年加粗。玉米、小麦、水稻的茎不能逐年增粗的原因是茎内没有 形成层 。 16、树干上的节瘤形成的原因是: 韧皮部 里输送有机物的 筛管 受阻。制造家具用的木材取自木本植物茎的 木质部 。木质部有很强的支撑力不易折断。
17、一颗葡萄果实是由葡萄花中的 子房 发育来的,它的果皮是由 保护 组织构成的。果肉是由 基本 组织构成。果皮和果肉是由花中的 子房壁 发育来的,葡萄的种子是由花中的 胚珠 发育来的,种皮是由 珠被 发育成的。果实主要由 果皮 和 种子 组成。
18、花的基本结构是由 花柄 、 花托 、 花萼 、 花瓣 、 雄蕊 、 雌蕊 。其中 雄蕊 和 雌蕊 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前者包括 花药 和 花丝 两部分。后者由 柱头 、 花柱 和 子房 组成。 雌蕊 将来发育成果实,如果一朵花中的 雌蕊被虫吃掉,就结不出果实。一个果实内有许多种子,是因为花的一个子房内有许多 胚珠 。
19、在观察花的结构时,用镊子由外向内依次摘下的是 花萼 、 花瓣 、 雄蕊 和 雌蕊 。绿色开花植物受精完成后,能继续发育的结构是 子房 。
20、将一根带叶的枝条下端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过一段时间,看见叶片有些变红后,将茎进行横切和纵切:在横切面看到的现象是 木质部被染成红色 ;在纵切面看到的现象是 许多红色线条纵形排列在木质部内 。这些红色线条是 导管 ;导管的特点是 都是死细胞,细胞呈管状,两端没有横壁 ;导管被染红,说明 导管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
第六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绿色植物通过 叶绿体 ,利用 光能 ,把 二氧化碳 和 水 转变成贮存能量的 有机物 。 叶绿体 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淀粉,同时把 光能 转变成贮存在淀粉中的能量。海尔蒙特在他的实验中得出:植物建造自身的主要原料是 水 。
2、叶片的结构包括 表皮 、 叶肉 、 叶脉 三部分。表皮的功能是:表皮上有透明的角质层, 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水分过度散失 。表皮上有成对的肾形 保卫细胞 (保卫细胞还用于调节叶片表皮气孔开、闭;还能控制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它们之间的空隙叫 气孔 ,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 气体交换 的门户。一般情况下, 陆生植物 下表皮的气孔数比上表皮多, 浮水植物 上表皮
的气孔数比下表皮多。叶脉有输导 水 、 无机盐 和 有机物 的功能,以及 支持叶片 的功能。
3、绿色植物叶片中有 叶肉 细胞和 保卫 细胞两种,这些细胞在光下能够把吸收的无机物变成 有机物 。叶肉一般分为 栅栏层 和 海绵层 。前者的细胞排列 比较紧密 ,细胞里含有 较多的叶绿体 ,后者的细胞排列 比较疏松 ,细胞里含有 较少的叶绿体 。叶片显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含有 叶绿体 。银边天竺葵的叶边缘之所以呈白色,是因为不含 叶绿体 。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 叶绿体 ,又含有 叶绿素 ,它能够 吸收光能 为光合作用提供 能量 。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一叶片的结构中,合成有机物最多的是 栅栏层 。
4、如果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是 光能 ,原料是 水和 二氧化碳 ,产物是 淀粉和氧气 ,厂房是 叶片 ,机器是 叶绿体 。
5、呼吸作用是 活 细胞都能进行的一项生命活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植物吸收 氧 ,分解 有机物 ,产生 二氧化碳 ,并释放 能量 。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白天和黑夜 。
6、新疆吐鲁番的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 光合 作用旺盛, 有机物 制造得多;夜晚气温低,呼吸 作用弱, 有机物 消耗少。所以那里的哈密瓜产量高,品质好,特别甜。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温度条件是 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 。
7、在温室中人们通过调节控制温室中的 光照 、 温度 、 湿度 和 二氧化碳浓度 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提高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 保证作物生长足够的水分 、 满足作物的光照要求 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种植花卉的盆,瓦盆比瓷盆好,原因是 透气,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连续出现阴雨天气,会使大棚蔬菜的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阴雨天气不利于大棚蔬菜 进行光合作用 。
8、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 气肥法 ,二氧化碳又被称为 空中肥料 。
9、环境中的 温度 、 氧气 和 植物细胞的 含水量 ,都会影响植物呼吸作用。从树上摘下的成熟的苹果仍具有的生理作用是 呼吸作用 。
10、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 农业生产方式 的变革,推动了 人类社会 的进步。
11、保存种子的有利环境是 干燥、低温 。
12、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先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是为了 让叶片内的有机物(淀粉)耗尽 。这个实验的
装置中:大烧杯里装的是 水 ,作用是保证小烧杯中的液体温度不会超过 1000C ;小烧杯里的液体是 酒精 ,它的作用是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加热一段时间后,小烧杯中的液体会变成 绿色 ,叶会变成 黄白色 ,若省去脱色步骤,将会 因为叶片没有褪色,无法看到颜色的改变 而影响实验结果。 1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 在所有活细胞中 条件 有光的条件 有光、无光均可 物质变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化 释放氧气 碳和水 能量变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化 机物中 出来 例如:1、温暖的环境中,萝卜放久了会逐步空心,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萝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2、夜间菜农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主要目的是: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
第七章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产量居于世界前三位的粮食作物是 小麦 、 玉米 、 水稻 。人类的食物直接来自绿色植物的有 谷 类、 豆 类及其制品、 蔬菜水果 类;间接来自植物的有 肉 类、 奶 类、 蛋 类及其制品。可以说人类和动物的食物最终来自于 光合作用 。地球上一切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光合作用 。 2、动物按其摄取食物类型的不同,可分为 草食动物 、 肉食动物 、 杂食动物 三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是 肉食动物 。
3、可直接为人类食用的植物器官有 根 、 茎 、 叶 、 果实 、 种子 。主要食用根的有: 甘薯、萝卜 ;主要食用茎的有 甘蔗、马铃薯 ;主要食用叶的有 韭菜、白菜 ;主要食用花的有 花椰菜 ;主要食用果实的有 桃、李、西瓜 ;主要食用种子的有 花生、大豆 。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 光能 转化成 化学能 ,贮存在植物体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 ,放出 氧 ,维持生物圈的 碳氧 平衡。
5、生物圈是地球上的 生物 和 它们生活环境 的总称。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是指大气中的 氧 和 二氧化碳 的含量保持 相对平衡 的状态。生物圈的大气中氧含量为 21% ,二氧化碳含量为 0.032% 。 6、植物体内的水以 气体 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 蒸腾作用 ,其主要在 叶片 进行,蒸腾作用的门户是叶片上的 气孔 。
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 气孔 。
7、植物吸收水和蒸腾作用的过程可表述为:土壤中的水分通过 根毛 进入根内,然后又通过根、茎、叶的 导管 输送到叶肉细胞的间隙,其中大部分变成水蒸气散失到大气中,约1% 参加植物体内的生理活动,99%用于蒸腾作用。植物的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蒸腾作用 。移栽树苗时,常常去掉部分枝叶或在阴天、傍晚,其意义是 减弱蒸腾作用 。 8、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 光能 ,它可以使水通过 蒸发 进入大气中。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犹如“绿色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的是 森林 。
9、植物通过 蒸腾 作用散失水分,可以促使水的吸收与运输,协助溶解在水中的 无机盐 在体内运输。绿色植物白天进行: 光合作用 、 呼吸作用 、 蒸腾作用 。
10、当你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这是受植物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影响的结果。 11、森林为人类提供 木材 、 石油 及 煤 等,还能 美化环境 , 吸收有毒气体 ,降低 噪音 等,森林还是动物 栖息 的场所。为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我国在 1984 年正式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从1997年起,每年的 3月12日 定为 植树节。 12、常见的具有环保作用的绿化树种主要有 法国梧桐 、 海桐 、 女贞 、 槐树 等。 法国梧桐、女贞 对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较强抵抗力; 海桐 对二氧化硫、氯气、臭氧有较强抵抗力; 槐树 是北方地区的行道树; 高羊茅草坪 和 酢浆草草坪 常用于观赏, 狗牙根草坪 常用于球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