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 毕 业 设 计(论 文)
题目 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商 学院 统计 专业 班 级: 141班
姓名/学号: 张丽欢/201425187 指导教师: 李培培
2018 年5月
摘 要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1978年改革开放特别是1991年之后,相比第一二产业,我国第三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增长的速度也不断上涨,占GDP比重也发生了改变,成为了国民经济的第二推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比较2015年全国31个省份第三产业增加值,山东省在全国排名第三,可以看出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发展第三产业,可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013-2015年相关的统计数据,以山东省1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造了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等10个第三产业指标,从不同的方面探讨分析了其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透过表象深入了解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发展状况,找出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促进山东省第三产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关键字:山东省,第三产业,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1 页 第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criterion for measuring a country’s overall strengt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1978, especially after 1991, compared to the first and second industries, China's tertiary industry has entered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growth rate has also been rising, and the proportion of GDP has also changed, becoming the second largest national economy. driving for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Comparing the added valu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31 provinces across the country in 2015, Shandong Province ranks third in the countr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can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creases job opportunities.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using relevant statistical data from 2013 to 2015, taking 17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third industry added value, the per capita tertiary industry added value,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accounted for the total regional production The 10 tertiary industry indicators, such as the proportion of value, explored and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its third industry from different aspects. Through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we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through appearances,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rapi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development of.
Keywords: Shandong Province Tertiary Industry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2 页 第
目录
前 言...............................................................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研究的背景.................................................... 1 2、研究的意义................................................... 2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国内研究现状................................................. 3 2、国外研究现状................................................. 3 (三)研究的内容.................................................... 4 一、基本原理........................................................ 5
(一)三大产业的分类............................................ 5 (二) 第三产业的特征........................................... 5 (三)第三产业的分类............................................ 6 二、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6
(一) 山东省综合实力的分析..................................... 6 (二) 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分析............................. 7 (三) 山东省各市第三产业现状.................................. 10 三、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因子分析............................. 11
(一)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及研究方法的选取........... 11 (二)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11 三、聚类分析....................................................... 19 四、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21
(一)存在的问题............................................... 21 (二)对策与建议............................................... 21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致 谢............................................................. 25
3 页 第
前 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来,在我国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的背景下,第三产业的发展有了显著的成果。从图1看,三大产业增加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分析出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呈现上升趋势,从图中可以发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变化正好相反,其占比呈现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则总体波动不大相对平稳;从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第三产业对国内GDP的贡献率也是呈现上升趋势,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如图2),这也证明了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日益提高,第一产业比重日益下降,而第二产业比重则相对平稳,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当到达一定高度的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必将会低于第三次产业的发展。党在十六大报告中也明确的提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一声明明确指出了第三产业发展对经济的重要性。实践表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可以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第三产业可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效率和管理能力;二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金融、贸易、物流等行业的发展,通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三是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相辅相成,为第一二产业提供服务,推动整个产业向前发展;最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一个省份亦是如此,不容忽视,因此研究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山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大省,2015年生产总值为63002.33亿元 ,全国排名第三名,综合实力强,经济基础雄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且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8537.35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三名,其值占到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5.30%,接近一半,说明第三产业发展的不错,但将山东省与第三产业较发达的广东省和江苏省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整个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探索讨论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现
1 页 第
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1我国年三大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趋势图
图2我国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率的趋势图
2、研究的意义
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结果显示,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关系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市场发展层次的重要依据。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处于快速向前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山东省第三产业存在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部门提供帮助和指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 页 第
1、国内研究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第三产业就受到国内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并开始研究了,从不同的角度应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第三产业这个问题进行了研讨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对第三产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产业竞争力这方面块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例如2005年海小辉和王力宾运用因子分析,通过构造16个服务业指标,得出了昆明市在35个主要城市的服务业水平中排名第17位的结论,并结合现状提出了改善方案;陆凌(2006年)运用因子得分排名和聚类分析对全国的31个省市的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得出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需改变这种发展不平衡状况的结论;赵萍在2009年对新疆省服务业竞争力和服务业投资结构进行分析,得出新疆的产业结构应向第二、第三层次转变的建议;2015年王贵方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对贵州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贵州省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较发达地区发展滞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应加强政策导向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结论。刘二林、蔡书凯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安徽芜湖市三次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得出芜湖的产业竞争力在安徽省排名第二,但仍存在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2、国外研究现状
(1) 配第-克拉克
经济学家克拉克通过研究一些国家的经济统计资料,通过国家之间的比较和时间序列分析的运用,得出了以下发展规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其农业劳动力的份额就越大,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力的份额相对较小;另一方面,人均国民收入越高的,其农业劳动力的份额就越小,第二和第三产业劳动力份额相对较大。
(2)库兹涅茨理论
运用现代经济统计体系,库兹涅茨进一步证实了克拉克定理,并提出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化的影响,即库兹涅茨人均收入理论。根据57个国家的统计资料,得出如下的规律:随着发展的向前及时间的推移,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与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相对比重是一致的,表现为持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占比和劳动力在第二产业的相对占比趋势
3 页 第
与第三产业的相反,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相对占比在作为样本的57个国家中,几乎都是上升的趋势,但第三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比重却不一定是同步上升的。
(3) Henderson理论
Henderson(1997年)通过对高度城市化国家的分析和论证,研究了城市化水平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把第二产业发展作为中心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不高,而把第三产业发展为中心的城市化水平则非常高。最终结论得到承认,城市化水平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可以从城市规模上反映出来。
以上综述可知,国内外学者不仅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从产业竞争力方面分析了省份或者是地级市第三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还从产业结构等角度研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历程,对第三产业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从国内外研究现状中获得启发,借鉴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山东省的第三产业综合情况进行分析。
(三)研究的内容
本文总结参考文献及山东省第三产业现阶段发展状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各地级市的具体情况,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概念,分别描述了三大产业的分类、第三次产业的特征和第三产业的分类,使得概念界定清晰,对第三产业有更深入的了解;第二部分应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山东省综合实力分析及17个地级市的第三产业现状,这部分的分析初步了解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良好,但是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差距大;第三部分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作为样本,选取了第三产业增加值等10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因子得分将第三产业分为三个方面来进行得分排名次,从中分析出各市第三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则在因子得分的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将17个地级市分为四类,进一步分析山东省第三产业情况;第五部分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对策,以便为山东省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最后为结论,综合阐述本文得出的观点及存在的不足。
4 页 第
一、基本原理
(一)三大产业的分类
世界上产业结构通常分为三类,第一产业是指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不经过加工,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第二产业是加工并发售基本生产资料的部门;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指的是为生产提供服务或者是为消费提供服务的部门。
在中国,第一产业指的是农业,渔业、牧业、种植业和林业亦属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指的是工业和建筑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也属于工业的范畴;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行业即为第三产业,分为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类。第三产业包括的范围体现了社会发展存在的客观规律与人们对物质文化方面需求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只有满足了最基本最底层的物质需求,即对食物的需求满足生存所需,才会考虑到更高层次的需求,对生活质量和生产要素提出要求,当人们的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物质之外的需求。
(二)第三产业的特征
第三产业旨在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社会需求,为社会提供服务,它具有以下的特征。第一,知识与劳动力相对第一第二产业而言集中,服务的质量取决于劳动者数量和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高,导致了第三产业资源单一,劳动集约性强;第二,在第三产业中使生产与消费有机融合在一起,生产与消费发生在同一时间,因此具有生产消费同步和时间上的调节性。第三,服务价格多样化,由于第三产业几乎没有中间商,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交易,而价格又与人们的需求相联系,就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价格,有价格高于成本的,也有价格低于成本的,更有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 。第四,第三产业具有广泛的服务范围。而社会需求的分散性、地域性和社会层次影响了第三产业各部门企业规模较小(一些垄断性行业除外,如通信等),服务形式以网络化的形式存在,以每个服务点为中心,形成了辐射状的服务范围。第五,虽然第三产业无论是哪一部门,均有为社会提供服务这一特征,但是各部门之间差异还是不容忽略的。根据其差异化的特点,第三产业可以划分为三类:(1)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如饮食业等。(2)公共服务业,如教育,科学研究等。(3)国家机关、军队等准公共服务产业。各部门虽然相互不同,但是各部门又是一个相
5 页 第
互依存相互依赖的产业结构,只有各部门相互协调发展,才能维护产业结构的稳定。
(三)第三产业的分类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创建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提出关于中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将中国第三产业分为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服务于生产和生活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调查业、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等各类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三是服务宗旨在于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研、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是第四层次的产值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中。
二、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山东省综合实力的分析
根据国内外各大学者的研究表明,只有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第三产业的发展才会不断地扩大。山东省与全国其他省市的整体情况对比可以清楚了解山东省综合经济水平在全国中所处的地位,通过整理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如图(3),可得出如下的分析,第一,从GDP总量来看,山东省的综合实力排名第三,仅次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当前山东省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高,综合实力强,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第二,几乎所有省份无论是第二还是第三产业产值均高于第一产业产值,且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相差不大,第二产业的发展早于第三产业,而如今两者却可以一较高下,这也说明我国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由图也可以看出,地区的GDP越高,其第二三产业的产值也越高,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相对偏低,山东省第三产业总值为28537.35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三,与第一名广东省的总量36853.47亿元,相差8316.12亿元,相差较大,这也表明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仍然还有很大,因此,应借助时机,合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借鉴发达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经验,加快山东省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6 页 第
图3 2015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
(二)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也在稳步增长。从图4中可以分析出山东省的GDP与三大产业从时间的维度来看,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差距由扩大向缩小的方向发展。仔细分析,第三产业发展曲线的坡度较一二产业陡,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比第一第二产业都快,而第一产业发展曲线的坡度平缓,增长缓慢;2015年第二产业产值为29485.9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为28537.35亿元,两者仅差948.55亿元,相差很小,第三产业有超越第二产业产值的趋势;实际上,2016年第三产业产值为31669.03亿元超越了第二产业的30410.03亿元,这也说明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当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第二产业的发展必将会低于第三次产业的发展。
7 页 第
图4 2000-2015年山东省三大产业地区总值
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对山东省的产值贡献率在1991年之后稳步上升,第二产业对山东省产值的贡献率趋于稳定、起伏不大,而第一产业对山东省的产值贡献率显示下降趋势,这一规律与三大产业对山东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是相吻合的。关注第三产业的发展,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可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图5 1980-2016年山东省三大产业贡献率
8 页 第
图6 1980-2016年山东省三大产业拉动百分比
一般来说,人均产值用来权衡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而第三产业人均产值可以权衡一个地域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由图(7),可以剖析出,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1991年以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远,处于赶超国内平均水平阶段,在1991年以后赶超全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且由图可以看出2005年之后,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且略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的速率发展。山东省政府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其本身也具有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大,有待找出问题找准对策,促进第三产业更快更稳的向前发展。
图7 1985-2015年全国与山东省的第三产业人均产值
9 页 第
(三)山东省各市第三产业现状
图8是2015年度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图9是山东省各市2015年度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各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第三产业增加值排名第一位的是青岛市,其值为4909.63亿元,而排在最后的莱芜市仅有268.95亿元,还不足青岛市的1/18。排除人口因素分析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从图9可知,排在最后的为菏泽市10157.76元/人,其值小于青岛市的五分之一,由以上两个指标足以说明山东省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差距悬殊。
图8 2015年山东省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
图9 2015年山东省各市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
10 页 第
三、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因子分析
(一)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及研究方法的选取
构建合适的指标可以使评价结果真实反映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吸收和总结,根据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上述对山东省第三产业现状的分析,本文从发展的规模,结构,速度和潜力四个方面选取了以下10个指标对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第三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X1)、第三产业人均增加值(单位:元/人)(X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单位:%)(X3),接待入境游客数(单位:万人次)(X4)、城市化水平(单位:%)(X5)、居民消费水平(单位:元)(X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单位:%)(X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单位:元/人)(X8)、第三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单位:%)(X9)、第三产业固定投资(单位:亿元)(X10)。
部分指标解释如下:第三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选取了近三年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的平均值,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本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可以权衡地区经济水平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有多大。
影响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果单独对某一变量进行解释则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情况,回想学过的统计分析方法中,因子分析可以处理多个变量的数据,反应变量间的关系,从众多的可观察的变量中总结和整理出少数的因子 ,用较少的因子变量最大化程度的归纳概括和解释原有观测到的信息,从而建立起简洁易懂的概念系统,揭示出事物之间根本的联系,实现降维,因此本文选择了因子分析研究影响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
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根据山东省17个地级市之间的亲属程度进行分类,清晰的描述个体间的相似程度和差异程度,以便针对不同的个体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二)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1、论文数据基础
本文研究对象为山东省17个地级市,也就是样本共有17个,选取2015
11 页 第
年的截面数据,如表1,数据来源于《山东省2016年统计年鉴》及各地级市的统计公报。
表1 2015年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原始数据
地区 济 南 市 青 岛 市 淄 博 市 枣 庄 市 东 营 市 烟 台 市 潍 坊 市 济 宁 市 泰 安 市 威 海 市 日 照 市 莱 芜 市 临 沂 市 德 州 市 聊 城 市 滨 州 市 菏 泽 市
续表1
X1 3487.84 4909.63 1756.53 806.70 1102.28 2681.77 2224.63 1662.80 1427.52 1362.21 717.14 268.95 1729.58 1109.23 986.98 987.63 863.44
X2 48904.10 53969.77 37839.94 20802.01 52226.13 38233.99 23979.54 20035.68 25487.79 48558.44 24900.69 19898.64 16773.15 19316.82 16530.67 25592.88 10157.76
X3 0.59 0.55 0.44 0.41 0.34 0.43 0.45 0.44 0.47 0.47 0.45 0.42 0.48 0.42 0.39 0.44 0.38
X4 33.29 133.81 19.58 3.13 5.75 57.40 33.40 32.10 37.00 46.17 27.02 0.69 17.54 2.26 5.55 4.69 1.37
X5 0.68 0.70 0.67 0.53 0.66 0.60 0.56 0.53 0.57 0.63 0.55 0.59 0.54 0.52 0.46 0.55 0.45
地区 济 南 市 青 岛 市 淄 博 市 枣 庄 市 东 营 市 烟 台 市
X6 28388.21 26510.08 24492.38 15177.07 26595.30 23113.00
X7 37.80 43.29 54.00 52.70 64.65 51.60
X8 85533.26 102232.30 88975.44 52372.43 163491.17 91901.74
X9 9.23 9.27 7.43 9.00 9.13 10.20
X10 2178.50 3187.20 1101.30 735.49 1124.63 2793.54
12 页 第
潍 坊 市 济 宁 市 泰 安 市 威 海 市 日 照 市 莱 芜 市 临 沂 市 德 州 市 聊 城 市 滨 州 市 菏 泽 市
20146.94 17668.21 22615.43 33697.50 18715.61 16331.48 11515.54 16512.40 14799.82 20371.46 14092.88
48.20 47.26 46.30 47.40 48.70 51.70 44.83 49.40 51.03 48.80 52.80
55733.73 48355.56 56391.77 106996.40 58013.89 49262.36 36494.53 47906.59 44612.29 61034.72 28245.59
10.17 10.87 10.10 10.87 10.50 7.83 10.17 10.23 9.50 7.90 11.30
1942.20 1301.20 1414.30 1144.06 808.94 221.99 1467.50 1208.91 740.86 588.63 506.57
资料来源:2016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及各市的统计公报
2、数据结果与分析 (1) 效度分析
效度即有效性,指的是测量工具或手段的质量,它可以精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本文选取了10个评价指标对,对山东省17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即原始变量数为10个,样本总数为17个,利用SPSS22.0软件对10个因子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所得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 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上次读取的卡方 自由度 显著性
.661 226.338
45 .000
KMO检验可以考察变量之间的偏相关,其值大于0小于1,KMO统计量接近1 ,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强,因子分析效果越好。由表得出KMO值为0.661,大于0.5,比较适合做主成分分析,同时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P值接近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原假设,即相关矩阵为单位阵,表明变量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2)各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分析
13 页 第
运用SPSS22.0分析软件,可计算出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如下表所示:
表3 2015年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指标相关系数矩阵
X1 X1
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0.623 0.746 0.862 0.618 0.473 -0.537 0.341 0.02 0.931 1
0.438 0.6 0.915 0.911 -0.034 0.907 -0.208 0.585 1
0.628 0.541 0.424 -0.889 0.042 -0.036 0.616 1
0.571 0.51 -0.448 0.348 0.14 0.839 1
0.81 -0.11 0.781 -0.415 0.554 1
-0.101 0.8 -0.091 0.444 1 0.364
0.364 -0.195 1
-0.429
X2 0.623
X3 0.746 0.438
X4 0.862 0.600 0.628
相X5 0.618 0.915 0.541 0.571
关X6 0.473 0.911 0.424 0.51 0.81 系
X7 -0.537 -0.034 -0.889 -0.448 -0.11 -0.101 数
X8 0.341 0.907 0.042 0.348 0.781
0.8
-0.221 0.369 1
0.169 1
X9 0.02 -0.208 -0.036 0.14 -0.415 -0.091 -0.195 -0.221 X10
0.931 0.585 0.616 0.839 0.554 0.444 -0.429 0.369 0.169
由上表3中10个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说明变量间直接的相关性较强,变量包含的信息有重叠,为了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而使彼此间互不相关,我们有必要浓缩信息,用其中几个主分量来表示。
将因子矩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取初始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作为因子,可以使因子载荷矩阵中系数更加明显,表4是各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显而易见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大于1,且第一主成分方差所占所有主成分方差的42.173%,差不多占了一半,第二主成分方差所占所有主成分方差的35.608%,第三主成分方差所占所有主成分方差的12.227%,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0.009%,因此选择前三个主成分就足以描述山东省各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水平。而后面7个成分的特征值贡献逐渐变小,这种变化也可以从碎石图中看出来,前3个因子的散点位于陡坡上,且特征根均大于1,而后7个因子特征根均小于散点形成平台(如图10)。
14 页 第
表4 总方差解释
初始特征值
组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总计 5.496 2.427 1.077 .618 .186 .090 .061 .035 .005 .003
方差百分比 54.961 24.274 10.774 6.184 1.865 .896 .613 .353 .049 .032
累积 % 54.961 79.235 90.009 96.193 98.058 98.954 99.567 99.920 99.968 100.00
0
总计 4.217 3.561 1.223
旋转载荷平方和
方差百分比 42.173 35.608 12.227
累积 % 42.173 77.781 90.009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图10 碎石图
15 页 第
表5公因子方差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初始值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提取 .885 .975 .945 .824 .950 .793 .918 .976 .891 .844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如表5所示,为变量共同度表,从表中可知,提取值均大于0.79,表示变量的共同度很高,表明变量中的大部分信息可以通过因子来提取,说明分析的结果是有效的。
进行方差最大旋转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6,由表中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在X2、X5、X6和X8有较大的载荷,主要从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反映第三产业发展,可命名为总量因子;第二公因子在X1、X3、X4、X10有较大载荷,主要从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待入境游客数、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反映第三产业发展程度,可命名为发展潜力因子;第三因子在X9有较大载荷,体现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因此将其命名为发展速度因子。
表6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组件
X1 X2 X3 X4 X5 X6
1 .489 .953 .175 .514 .852 .864
2 .787 .246 .944 .684 .347 .214
3 .160 -.080 -.153 .302 -.323 -.046
16 页 第
X7 X8 X9 X10
.239 .974 -.196 .509
-.927 -.159 .068 .682
-.003 -.037 .921 .347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旋转方法:Kaiser 标准化最大方差法。a a. 旋转在 5 次迭代后已收敛。
将表1各个指标的原始的数据调入 SPSS 软件做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后的自变量分别用zx1,zx2,zx3,zx4,zx5,zx6,zx7,zx8,zx9,zx10表示。
对标准化后的数据做因子分析,找出影响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子,得出各公因子的表达式,最后通过计算因子得分对不同地级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此文利用回归法求出因子得分函数,如表7所示:
表7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组件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1 .049 .238 -.095 .084 .172 .220 .199 .305 .020 .088
2 .191 -.035 .331 .132 .046 -.038 -.362 -.187 -.067 .127
3 .085 -.011 -.239 .224 -.246 .014 .139 .080 .776 .263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旋转方法:Kaiser 标准化最大方差法。 组件评分。
据表7可直接写出各因子的表达式:
F10.049zx 10.238zx2-0.095zx30.084zx40.172zx50.220zx60.199zx70.305zx80.020zx90.088zx10F20.191zx 1-0.035zx20.331zx30.132zx40.046zx5-0.038zx6-0,.362zx70.187zx80.067zx90.127zx10F30.085zx10.011zx20.239zx30.224zx4-0.246zx50.014zx60.139zx70.080zx80.776zx90.263zx10
17 页 第
由于上述3个公因子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无论单独使用第一个还是第二个、第三个公因子都无法全面对地区做出综合评价,所以将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比例作为权重,计算综合得分,其计算公式如下:
42.173F135.608F212.227F3)F(/90.009各个公因子得分、排名及综合得分见表8。
表8因子得分表
地区 FAC1-1 FAC2-1 FAC3-1 score 综合排名
青岛市 济南市 烟台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潍坊市 泰安市 淄博市 济宁市 日照市 临沂市 德州市 滨州市 枣庄市 聊城市 菏泽市 莱芜市
1.453 0.542 0.901 1.202 2.246 -0.212 -0.239 0.781 -0.604 -0.426 -1.157 -0.709 -0.439 -0.605 -0.930 -1.169 -0.635
2.063 1.934 0.136
0.418 1.554 -1.002 0.883 1.226 0.64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0.089 0.660 0.618 -2.311 0.151 0.159 0.379 0.385
0.639 0.137 0.233 0.072
-0.329 -1.785 -0.006 0.159
0.984 -0.086
-0.167 0.408 -0.210 0.710
0.140 -0.242
-0.246 0.413 -0.374 -0.143 -1.569 -0.475 -0.565 -0.548 -0.582 -0.578 0.121 -0.648 -0.821 1.334 -0.691 -0.518 -1.824 -0.750
从上表的因子得分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山东省第三产业综合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青岛、济南、烟台、威海、东营、潍坊、泰安、淄
18 页 第
博、济宁、日照、临沂、德州、滨州、枣庄、聊城、菏泽、莱芜。第一因子为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这三个指标越大则表明区域第三产业越发达区域经济和发展水平越高,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居民消费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表明对第三产业的支撑作用越大,其得分为正的地区有青岛市、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东营市、淄博市,表明这些区域经济发展高于其他区域;第二因子为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待入境游客数、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这三个指标越大则说明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越大,固定资产投资则说明对基础建设的支持,基础建设越完善,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其得分为正的区域有:青岛市、济南市、烟台市、潍坊市、泰安市、济宁市和临沂市,说明这些是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大高于其他区域;第三因子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发展速度,其指标值越大则越能说明区域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大部分区域第三因子得分为正,仅有济南市、淄博市、滨州市、枣庄市和莱芜市得分为负值,表明这几个区域和其他区域相比,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慢,发展最快的为菏泽市,得分为1.334,最慢的为莱芜市,得分为-1.824,两者相差较大,表中也可以看出山东省各市发展速度参差不齐。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整个山东省和各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是山东省整体经济实力雄厚,但是各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各市对第三产业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偏差,此项可以从各市对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看出;三是各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比如临沂市、菏泽市等这些城市是其综合实力抑制着第三产业的发展,而青岛、济南则是第三产业已达成熟状态,需注重其他方面的发展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聚类分析
根据山东省17个地级市第三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表1的10个指标的原始数据和因子得分排名结果,本文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划分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类型。图11为SPSS22.0输出结果:
19 页 第
图11 聚类分析结果
根据软件的输出结果,我们把山东省17个地级市划分4小类:
G1={青岛市和济南市},这两个城市第三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较高,增速较平稳,第三产业发展已经处于成熟期,且这两个城市经济基础较强,可以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G2={烟台市、威海市和东营市},这三个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且增长速度快,充分利用资源和政策的支持下,将有望成为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G3={滨州市、莱芜市和淄博市},这三个城市第三因子得分均小于-1,发展速度缓慢,需要加大力度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速度。
G4={日照、德州、济宁、潍坊、泰安、临沂、枣庄、聊城、菏泽},这类城市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基础薄弱,整体的经济发展也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发展现状较差,但发展空间还有很大,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区域充分利用资源。
20 页 第
四、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地域发展不平衡
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在地域上存在不均衡性,呈现梯状分布,沿海向内陆地区依次降低,山东半岛内部地市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市等问题,这种经济差异局面需尽快扭转,以免影响山东省整体经济的发展。
2、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差异大
第三因子是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得分越大,则表示增长速度越快。烟台、济宁和菏泽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而莱芜发展速度是最慢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可以说明其潜力的大小,根据得分可以推断出,东营、烟台和菏泽发展空间大,需深入挖掘。
3、各市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山东省各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城市依靠着便利的交通、资源丰富,经济活跃程度比非沿海城市高,城市处于东部的比处于西部的经济发展快。青岛、济南这些城市工业基础雄厚,人员流动较大,有效的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而聊城、莱芜等区域经济基础薄弱,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实施城市化战略
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高度集中的生产要素和人口,特别是生活服务这一块,其消费对象是人,只有人相对集中,才能刺激产生更大的需求,从而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城市是一个集经济和人于一体的区域,城市化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影响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快城市化的步伐,聚集经济和人口,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政策上引导跨地区就业,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能有效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促进经济增长
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没有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撑,第三产业的持续成长将难以实现。提高第三产业增长率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提高经济水平,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第三产业,人是
21 页 第
消费主体,但是有人没有消费能力,第三产业也是无法发展的。
3、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对策
每个地区的区域特征不一样,发展状况也不一样,第三产业区域的差异性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照搬第三产业发达地区的发展政策。应该充分利用其各地的资源优势,比如青岛、东营和烟台这些城市第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应该加强信息科技和科研知识在第三产业中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临沂、聊城、菏泽这些第三产业综合得分偏低的城市,大多工业基础薄弱,农业比重较大,应该转变思想,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充分利用各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能优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将缩小山东省各市存在的发展差距。
22 页 第
结 论
综合以上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第三产业综合评分,本文将山东省17个地级市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成熟型,青岛市和济南市,这类区域经济实力雄厚,第三产业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第二类是快速发展型,烟台市、威海市和东营市,这类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资源丰富且发展速度快;第三类是发展受阻型,包括日照市、德州市、济宁市、潍坊市、泰安市、临沂市、枣庄市、聊城市和菏泽市,其发展缓慢的且经济基础偏弱;第四类是低速发展型,滨州市、莱芜市和淄博市,这类发展速度极慢,需引起重视。
发展山东省第三产业,应该借鉴“先富带后富”思想,以青岛济南烟台等这些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级市为中心,带动其他地级市的发展,借鉴但不照搬,结合地级市自身地理人文优势,充分挖掘,逐个击破存在的问题,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缩小区域间的差距,提高整个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23 页 第
参考文献
[1]海小辉、王力宾.昆明市服务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131-135
[2]陆凌.中国旅游服务业竞争力省份评价: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为例[J].金融经济,2006(20):45-46
[3]赵萍.新疆服务业竞争力分析[J].商业经济,2009(03):98-99+111
[4]王贵方.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贵州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5]刘二林,蔡书凯,俞葵.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芜湖市三次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9):88-94
[6]吴静,赵春艳,唐霞.新常态经济下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9):120-121
[7]汲国玉.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地域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8]王晨光,石冀苑.第三产业发展的路径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2011(23):83-84 [9]于杰.山东第三产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2009:81-84
[10]Chengju LI.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 in China[J].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4,5(3)
[11]]Chengju LI. A Empirical Analysis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Eastern Chinese Province Based on DEA[J]. Studie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2012,5(2)
24 页 第
致 谢
本论文是在李培培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关怀下完成的,在我的毕业论文选题、搜集资料和写作阶段,李培培老师都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鼓励,她严谨的治学之风和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将影响和激励我的一生。借此机会,我谨向李培培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其次,我还要感谢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学院全体领导和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尤其是统计学的各位老师,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严格、无私、高质量的指导,我才能在学习中更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更迅速地提高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各位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匪浅。
同时感谢商学院2014级所有同学,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增长了见识,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关怀。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亲,他们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与坚强的支持。
最后,我要感谢参与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他们给予了我一个审视几年来学习成果的机会,让我能够明确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方向,他们对我的帮助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将更加努力,争取能够取得更多成果回报他们、回报社会!
张丽欢 2018年5月于青岛理工大学
25 页 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