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国力的全球化竞争中.文化具有着 直观支撑、引导、提升与促进的功能,是最具张 力、活力与魅力的社会契机与生产力要素。人们 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广 泛、越迫切.文化产业前景被看好.这就要求必 须加快产业的步伐。在美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 已占到GDP的百分之十八至二十五.在国民经 济中的比重居于第四位。英国和日本的文化产 业的年产值,也是一路飙升的。其他像德国、法 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许多国家的文化产业,都 越来越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未来的发展中.文化产业必定是经济发展的 新亮点和主体内容之一 而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因是文化体 制改革,文化体制的全面深入改革是文化产业 发展的前提。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亦愈来愈突出.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愈来愈迫 切。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文化体制怎么改?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 要“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 革,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完善 文化产业政策.加快文化产业结构高速.优化资 源配置,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运用高新技术促 进产业升级.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 展,逐步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强文化 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00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 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 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以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 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 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 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和 方向。以文化体制转型为突破点,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 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通过事业和产业单位的区分,实施微观体制改革,打 造市场主体构建产业发展的基础 目前文化产品流通领域的 开放已经是事实,无论是图书音像分销.还是电影院线,市场 主体已经多元化。影视制作领域投资活跃,竞争态势已成。但 是,在书报刊出版和广电播出机构等产业高端领域,实现这 改革目标,启动产业发展,还有较大距离。在投融资体制改 革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典型。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今年以来受 到高度重视.成为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 节,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如果仍然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将媒 体经营性资产分离出来,以此为主体吸收社会资本,将面对 大量关联交易、无形资产评估等问题,很难与目前证券市场 管理规范接轨。而且近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它也很难得到投 资者的认同。如果这类企业大量上市融资,将可能给资本市 一文化发展浅议 场带来巨大的风险。这一关键环节上.改革的深 入需要新的思路和推动力。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解决缺位与越 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文化领域宏观管理。加快 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理 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 关系。政府职能应由过去既管文化又办文化向 引导、监管、服务转变,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把 文化产业推向市场,交给社会来办。这样既可以 使政府集中财力、人力办好公益事业,又可以充 梁 分调动全社会创办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 保 性。整合现有文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适 艳 应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需要.科学设置文化行 政管理机构和行政执法机构.解决政出多门和 多头执法的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效整合各 类文化机构.既可以大幅度降低文化公共管理 和服务的成本.提高国有文化资源的使用效率, 又可以为它们迅速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创造条 件。 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互配合和谐发 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互相渗透、相互促 进、相互鼓励的关系,是由它们各自的特征、性 质和功能所决定的.尽管文化产业的价值、意义 和作用十分重大.但它却始终离不开文化事业 而单独存在,它始终都要同文化事业密切配合、相偕为伍、共 同存在和发展。办文化事业,主要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投入, 追求的是精神效益和社会效益;办文化产业,则主要是一种 旨在赢利的经济活动,追求的是价值与利润。对于一个国家、 个民族和一个社会来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是必要 的、重要的和不可或缺的,但相比较而言,文化事业显然比文 化产业更关键、更重要、更普遍。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健康发展 的国家、民族和社会来说。缺了文化产业只是发展得快与慢 的问题,而缺了文化事业可就是有没有智能、精神与灵魂的 一问题。 、一四、改革的难度也来自于事业单位内部。由于在体制内 占据优越地位,握有垄断权力,这些单位已在多年商业运作 中形成了既得利益,因此缺乏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脱离体制 内优越地位,同时尽可能在市场中获得商业利益,将事业和 产业两种好处兼收并取,往往成为他们在“双轨制”条件下最 为合理的选择。这种双轨体制在文化市场已经有所发育的今 天,已经造成了严重社会不公的不良后果。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机遇期.改革也有机遇期,中国 正在进入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发展新阶段。我们只有用科 学发展观统领一切,使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协调发展,改革 事业全面深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只有站 在这样的战略高度,才能深刻理解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 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与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方 向与基本原则。 {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 文化产业研究 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