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人民的旅游热情持续升温。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与此同时,旅游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发展滞后的矛盾也显现出来,尤其是公共厕所的设置和管理问题已成为各旅游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青岛为例,受大环境的影响,青岛市旅游人口数量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目前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超过1600万人次。在旅游的黄金季节,公厕的接待能力明显不足,排队上厕所现象非常普遍。通过调查,青岛市前海一线旅游景区平均每180米一座公厕,这还不包括部分景区内部的公厕以及餐饮业的公厕,因此公厕的平均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接待能力却还是不足。这种现象在国内各旅游城市也普遍存在。我们根据多年的环卫经验以及科学的研究分析撰写此文,从另一角度提出解决公厕设置和管理问题的建议,希望能为兄弟城市旅游景点的公厕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2、旅游景点公厕设置和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2.1公厕接待能力明显不足
按照GB50337——2003中对公厕设置标准的规定,公共设施用地的公厕设置密度为4—11座/平方公里,设置间距300—500米。在人口密集区域取高限密度,下限间距。旅游景点的公厕数量明显低于国家标准,因此接待能力不足。特别是旅游旺季,著名景点的公厕接待能力更是难以满足要求。
2.2女游客排队等候入厕的现象比较普遍
美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种情况也相当严重。弗吉尼亚工学院的调查表明女性在厕所上花的时
间比男性多一倍,因此在1993年左右,美国有十多个州通过立法提案,要求大型公共场所应设立比男厕多两倍的女厕,写入各州的法律中。
我国在公厕的建设上一直沿用男女蹲位1:1的设计标准,如果计算上小便池,男厕的接待能力远远超过女厕。以青岛市的调查数据为例,从栈桥到五四广场沿海一线有39座公厕,其中固定式砖混结构的26座,拼装式公厕13座。男蹲位和小便器的数量:204个(通槽式小便器没计算在内),女蹲位数:133个。我们在旅游黄金周期间实地调查发现,排队上厕所的现象均出现在女厕所或无性别厕所门口,同样验证了公厕男女蹲位的比例不合理现象。 2.3旅游淡季公厕闲置
在旅游的淡季,许多公厕出现闲置情况,特别是拼装式公厕。这种公厕以轻钢为梁柱,以压缩板材为墙体,多数采用生物降解方式或循环水的方式对排泄物进行处理,无上下水条件的地方最为适宜。拼装式公厕吊装有一定的难度,多数在旅游淡季仍然放置在旅游景点内,出现闲置现象。 2.4缺少醒目的导厕标志
在调查中发现,旅游景点门口的公厕由于位置显眼人流量特别大,而隐藏于景观及周边建筑中的公厕往往少有人问津。因此导厕牌数量的严重缺少导致了寻找公厕的困难。另外,导厕牌指向过于模糊,没有说明导向公厕的距离,也给游人寻找带来了很大不便。 3、旅游景点人流量分析:
景点公厕的接待能力和设置地点由旅游人口的流量和分布特点决定,因此我们对旅游景点人流量数据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青岛市旅游局的统计资料分析,旅游人口的分布表现为三个不均衡。一是旅游人口季节性分布不均衡;二是旅游人口区域性分布不均衡;三是黄金周期间单日的旅游人口分布不均衡。 3.1、根据图1所示,青岛市第三季度是旅游的高峰时间,2003年为700万人/次,2004年为910万人次,目前以超过千万人次大关。而在其余的季度,旅游人口数量仅相当于第三季度的30%—60%,季节性分布明显不均衡。
图1
3.2根据图2所示,青岛市各景点的旅游人口分布相当不均衡,海滨旅游景区的旅游人口比例占到了接近70%,因此旅游人口区域性分布不均衡。
图2
3.3根据图3所示,青岛市黄金周期间的旅游人口数量仅有3天的高峰期。以某一景点为例,在十月二日到四日期间,旅游人次均超过十五万。而在1日和7日,旅游人次只有五万人左右。由此可见黄金周期间单日的旅游人口分布不均衡。
图3
4、旅游景点公厕设置和管理的建议:
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应该从公厕的设置和管理两个方面入手解决旅游景区入厕难的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4.1在公厕的设置上应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规划,合理建设。在现有固定公厕数量达到国家标准的区域尽量避免过多建设。根据前面对青岛市旅游人口分布情况的分析,旅游高峰从时间上分析主要集中在五一和十一旅游黄金周的中间三天左右的时间,从地域上分析主要集中在海滨旅游景点。因此如果建设过多的固定公厕不仅造成资金和土地的浪费,而且影响风景区的环境。应充分发挥移动公厕搬运方便灵活以及造价低的优点,有效调节旅游区淡季和旺季的厕所需求。在人流量大的景点预留古力井,在旅游旺季时在古力井旁批量安装移动公厕,满足游客如厕需求。 4.2在公厕的设计上要以人为本,应充分考虑女士的生理特点,男女蹲位比例达到2:3或1:2。 4.3增加公厕的数量并进行合理的布局是解决如厕难题的根本之举,但它受到地方财政、城市规划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非短期内可解决。在此情况下设置导厕牌应该是一个有效之策。另外在景区图上标注有公共厕所的位置,以及设置网上公厕地图均可方便游客查找。此举资金投入小,操作简单,作用也能快速发挥。
4.4建议旅游景点的商场、酒店等社会厕所逐步开放,为公众服务。通过开发现有资源,提高满足如厕需要的能力。
4.5要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公厕规划并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分年度安排资
金,使公厕的建设和管理纳入有序、良性发展的轨道。
4.6从管理方面,我们要对固定公厕应出台公厕服务标准及考核办法、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标准,使公厕的管理正规化。
对于旅游旺季以及大型节庆活动时使用的移动公厕应通过市场选择和政府调控两种方式管理。一方面政府建立一只专门的队伍负责对移动公厕进行统一调配管理和应急服务保障,同时负责日常维修和养护。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的选择逐步形成2—3家企业经营的模式,形成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品牌化服务。
总之,公厕的建设和管理问题既有长期积累的历史问题,又有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新问题,我们应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科学合理的解决。对于热点问题和主要矛盾应采用西医的方法,集中投入立竿见影的解决。对于问题的次要方面应辨证施治,综合调理。相信通过广大环卫工作者的努力,旅游景点的公厕设置和管理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厕所革命 如何管养一道待破解的题
2015-11-07 07:41:00 来源: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 [大 中 小] [打印]
厕所革命这些难题怎么破
随着我省“厕所革命”的不断推进,全省各地,特别是旅游城市纷纷对公厕进行升级改造,并对厕所分布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调研,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实现了免费。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缺乏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上市民素质有待提高等原因,这场“厕所革命”依然面临不少待解难题。
1建养成本不小
“厕所革命”的目标有了,但如何保证建设资金?如何保证后续发展?仍是一道摆在面前的难题。
厕所投建运营成本究竟如何?记者以云南民族村为例进行了了解。据民族村厕所工程负责人王玉芹介绍,现在民族村厕所分为3种:泡沫生态厕所、水冲厕所以及中水回用厕所。加上对外开放以及公司办公区域,共有厕所17座。其中,服务游客的厕所有15座。
据计算,一座15厕位的水冲厕所,最初建设成本为30~40万元,后期电费约合1.2万元/年、人工费1.8万元/年、抽运费1000元/年。而中水回用厕所,如果加以民族特色建造的话,费用在50~80万元不等。以20个厕位的中水回用厕所为例,该厕所水电费用为8000元/年,抽运费用为2000元/年,人工费用同样大约为1.8万元/年。25个厕位的泡沫生态厕所,建设成本约为50~60万元,水电费为1500元/年,其中泡沫费用为5000元
/年,七八年就要更换一次菌种,其费用大约为4~5万元。仅仅以人工水电成本核算,这15座厕所每年至少就要花费人工费32万元,水电成本也在13万元左右。
这还不算多的,在一些诸如海拔较高的特殊景区,投建一座水冲厕所需花费的费用有可能要上百万。部分景区厕所管理人员就表示,云南旅游景区厕所的建设与投入相对困难,究其原因,多是因为云南诸多景区集中于山区,在这样地广人稀的地方要保障10分钟或者15分钟内能找到一处厕所依然不易,“管理维护及建设成本都不低”。
2设施损坏较快
早在2007年,昆明市就已挑选了部分公厕开展免费公厕试点。一个月后,首批试点的10座免费公厕出现了公共设施盗损现象较免费前增加5成等现象;一年后,这些免费公厕无奈恢复收费。
今年7月1日起,盘龙区直管的54座公厕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而这54座公厕免费后,同样出现了设施损坏严重的情况。记者在圆通大桥附近的北河埂生态公厕处看到,刚修缮完公厕内冲水阀的“公厕管理组”工作人员,又忙着赶往下一个亟待修缮的公厕。
“免费开放前半个月,我们明显感觉到工作任务增多了,以前每天有三四个公厕需要修缮设施,现在平均每天要跑10多个。”一位维修人员告诉记者,冲水阀和水龙头是损坏最多的设施。
那么,盘龙区如何保障免费长久持续呢?作为这54座公厕的主管单位,云南盘宸环卫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项便民措施、民心工程,盘龙区财政每年追加70万元,也就是每年投入390万元,保证公厕的正常运转。
3标志不太明显
作为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丽江,公厕情况如何呢?记者走访发现,大研古城是游客必去的地方,古城的公厕不仅数量多,而且都堪称“五星”,公厕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独具民族文化的雕饰,以及身着民族服饰的保洁人员,都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遗憾的是,由于这些公厕标志不明显,建筑风格和周边商铺相似,所以有不少游客吐槽在古城里虽然到处是厕所,但就是找不到。另外一个旅游点——束河古镇,公厕却少得可怜,只有8个,而且都在小巷内,非常难找。
而在丽江新城区,“如厕难”问题同样存在。记者实地走访的过程中深有体会,经常是走遍几条街都难寻一个公厕。部分街道公厕无觅处,大多是环境比较差收费又贵的私人厕所。在香格里大道沿线,长约5公里的地段,只有金甲公园和福慧广场、象山福山段9巷里有公厕配套。而民主路、福慧路、七星街的中心路段,很难发现公厕,只能去附近的一些商场和餐厅里上公厕。相对而言,私人厕所要好找一些,这些私人厕所多分布在农贸市场或巷子深处。这些厕所,除了平均要收取1元的费用外,环境卫生相对恶劣。
4部分难以改造
随着玉溪城市发展,早在2010年,玉溪市民就有对免费公厕的向往和呼唤。网友“半碗米饭”就曾在玉溪“高古楼网站”上发出名为《直击现实:玉溪的公厕能否免费?》的帖子。其中甚至提出了在公厕免费后的管理建议——第一,坚决杜绝变相收费,也就是防止如厕不收费,但却提高手纸费现象的发生;第二,防止出现到公厕免费取水、洗衣等现象,以免增加成本支出;第三,加强值守,防止水龙头等公物被盗和遭破坏;第四,通过检查、市民测评等办法,对公厕进行分级评比,实行奖惩,防止免费后出现脏乱差现象。
但目前看来,愿望和现实仍有一定的差距。据介绍,玉溪中心城区内共有公厕29座,全部由红塔区城市管理局下属的环卫站管辖考核,其中达到二类标准的公厕有9座,其余公厕基本布局在老城区,建成年代早,面积较小,硬件设施不完善,难以改造。近年来,这些公厕产生的水电、维护费用均由相应的管理单位支出,其中个别公厕人流量较大,管理方采取承包公厕的方式进行管理,但收支差额仍然较大,每年需要拨出专款进行补贴。
声音
厕所的长期革命及文明,还有赖于更多旅游从业者改变思维模式。经济实力薄弱并不是厕所问题的根源,要解决好更多厕所文明的课题首先就要从意识上影响旅游从业者,这恐怕才是保证“厕所革命”成功的基石。
——云南美途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汪涛
大理市既是城市,又是景区,公厕免费开放后,必然面临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考虑制作一个公厕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把现有的公厕进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市政公厕,服务于整个社会的流动人员,建议由政府购买服务,厕所的管养成本由财政全部承担。第二类是医疗机构、景点景区、客运站等面对特定人群服务的公厕,厕所的运行管理维护由各业主单位承担。第三类是各乡镇旱厕,可适当划分档次,通过财政考核以奖代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第四类是公司、企业或私人建厕。对于这一类厕所,没有经过市政规划许可,私自建设并收费开放的,建议一次性取缔。在规划许可范围内的,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考虑处理办法。
——大理市城管局环卫站站长赵宇
作为城市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公厕免费将成为大势所趋。值得关注的是,如果市民的总体文明程度不随之提升,将会出现公厕文明而人不文明的尴尬境况。即一方面公厕免费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由于使用者不能较好地爱惜公厕公共设施,而出现破损大等情况,最终将会使得免费公厕走向举步维艰的境地。此外,“厕所革命”要想取得成功,支持公厕免费的经费来源是否稳定也是重要因素。
—— 一公厕主管部门工作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告 第420号
现批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 47-2006,自2006年8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年3月26日
1 总则
1.0.1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选址与规模 2.1选址
2.1.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2.1.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
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
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2.1.3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