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校企共赢合作模式思考与探讨

校企共赢合作模式思考与探讨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3年l2月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Dec.2013 Voj.33 No.6 第33卷第6期 校企共赢合作模式思考与探讨 甘 露,曹 俊,周 佳,柯尊伟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湖北 十堰44200O) 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模式,是加强学校和企业资源整合,实现“共享与双 赢”的最好选择.不过,对于国内不少高职院校而言,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实际操作中,学校和企业尚未形 成紧密互动的长效机制,办学活力不足.通过对现行校企合作模式深入研究和探索实践.分析其得失,以求从 中获得一些经验和启示,从而有助于更快更好地探索出一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产教结合;校企共赢;问题;探索 [doi]10.3969/j.issn.1008—6072.2013.06.03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72(2013)O6一Ol33~03 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推 动、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的努力实践下,取得了 明显成效.校企合作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 就业走向了合作发展.职业院校普遍树立起校企 取决于这种合作能给企业创造多少实际价值或社 会价值.对那些实力较强,有较大的办学规模、较 高的办学质量,较好的知名度与社会认可度的学 校,企业愿意积极主动和校方进行合作,开展多层 合作办学理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 深人,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校企合 作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政府对校企合作 宏观层面的提倡多,具体政策层面的推进少;在人 才评价方法上学校评价多,企业行业评价少;还没 有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双赢机制,企业对校企合 作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学校缺乏在制度层面推进 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通过合作,企业不仅可以 借助高校专业的科研平台和技术力量解决自身在 实际生产开发中遇到的难题,甚至还能将学校开 发的科技成果、科研人员及技术平台一起转移到 公司,从而直接产出经济效益. 如果学校的规模过小,办学特色不明显,对企 业就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为企业认为与这样的 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等.面对诸多困难,需要职业 教育工作者从机制、模式以及意识多个层面进行 反思,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机制,以创新的思维 学校联合办学对提高职工素质和增加品牌效应方 面并没有带来多大好处.事实上,目前很多职业院 校的硬件条件较弱,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不足,教师 的科技服务能力不强,办学特色不足,虽也努力探 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持续、 健康发展. 索开放办学、寻求校企合作,企业却怠于与学校合 作,校企双方事实上处于非对等、非均衡的状态. 这使得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不实,从而影响校 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1.2 合作易合心难。办学机制还需“深发展” 1 现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办学缺乏特色。难以“引凤入巢” 职校是鱼,企业如水.校企合作就是鱼水相 欢.在经过多年的粗放式发展后,中国的企业从来 从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来看,形式多样.如 “订单式”,“零距离对接式”,“捆绑式”,“产学研一 都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但 企业是经济人,逐利的本性决定了它的合作意愿 体式”,“双循环式”,“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多 [收稿日期]2013--09—23 [作者简介]甘露(1985--),女,湖北天f1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生物教 学与植物遗传学的研究. YYS—ZXB l 3 3 —甘露,曹俊.周佳,柯尊伟:校企共赢合作模式思考与探讨 形式推进式”等等[1].但在实际操作上,还远没有 形成科学的、深层次的合作,合作大多处于以学校 为主企业相对被动的层面上,部分合作甚至只是 流于形式的开会、签协议、作广告宣传等. 一与培养,无法有效地实现学生整体素质与职业技 能的提高. 2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实践与思考 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这已 成为社会各界的基本共识.未来1O至2O年,我国 将面临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现实,校企合作行将 方面是企业需要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企业 对校企合作并不积极,这个看似矛盾的命题却在 现实中真实地存在着.笔者认为,出现这个情况主 要在于校企双方利益出发点不同,导致校企合作 告别学校“一头热”的困境.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职 过程中双方往往很难合心合力,因为学校关心的 主要是改革培养模式、获得自身不具备的实习、实 训条件用于实训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 问题.而企业关心的则主要是自己的经济效益,只 想通过合作选择人才,而不愿参与或很少参与人 才的培养.这就造成了现阶段校企合作的人才培 养模式看起来似乎既满足了学生实践教学的要 求,也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但实际上这种校企 合作大多数仍停留在“打工”层面,即企业将学生 视为廉价劳动力,丽非将其作为培养对象,校企合 作也未能形成比较完善的深入合作机制,双方合 作得不够紧密,互动不足. 1.3实践内容单一.学生难有深层次认识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 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 人才[2].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模 式必须适应走进企业、接轨企业.学校和企业联合 办学,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目的是接 触真实生产,感受先进的管理理念,接受企业文化 熏陶.通过“工”、“学”交替,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 技能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 发展潜力. 目前,由于多方面资源的限制,现阶段职业院 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等的合作方式还 比较粗浅,学生实践时间较短,经受真刀真枪的熏 陶和磨练不足.实践内容较单一,半年左右的企业 实践中往往都只在一个部门学习,比如有的学校 跟企业合作,学生只做一件工作,整天绕线圈.像 这些只会绕线圈的学生,毕业之后就业肯定会出 现问题.同时,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方向规划不明 晰,监督落实不到位,评价成效不真实,学生在实 践过程中容易“放羊”;企业方对学生培养积极性 不足,对学生更多的是管理,而非实实在在的指导 YYS——ZXB 1 34 业院校怎样构建与企业的高效合作关系,并通过 合作获得自身的快速发展,值得我们职业教育工 作者深思. 2.1选准合作主体 推进校企合作互利共赢,必须坚持育人为先 的原则.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要时刻把握好自己的 定位,立足本校专业或专业群,综合考虑合作方式 与目标,选择区域内优质企业进行合作.这些企业 一是要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在生产、科研、经 营领域有好的经验或沉淀;二是重视人力资源建 设,在人才培养方面具备较成熟的规划;三是企业 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能够形成示范效应;四是 企业口碑良好,在企业用工或校企合作方面没有 不良记录.合作主体的选择一定要慎重甄选,避免 校企合作的盲目性和无序化.不少职业院校片面 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忽视了对合作企业的 把关,学校沦为企业的培训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引 领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建设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学 生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2.2明确双方责任 校企合作为共治机制,在平台搭建过程中,一 定要厘清双方责任,明确双方在各自领域的话语 权.学校要主导育人的全过程,包括培养目标的确 定、课程体系的开发、教学组织的进行、教学研究 的开展等,要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精心设计 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结构和课程标准,开发优质 核心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带动教学领域的系统改 革;企业则负责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专业方 向,参与教学实践、教学评价和教学改革,制订实 践教学和核心课程的质量评价标准,引导学校教 学与行业育人标准、人才评价机制相对接,生产项 目、工作过程与教学项目相对接,企业技术人员与 教师相对接等.通过合理分工,让学校和企业各得 甘露,曹 俊,周 佳,柯尊伟:校企共赢合作模式思考与探讨 其所、各尽所能、合理对接、协同推进,避免校企合 与政策引导,执行层重载体建设与项目管理,操作 作实施中的缺位和错位. 层重课程建设与实岗育人的立体协同推进机制, 2.3系统设计方案 2.5注重文化融合 校企合作不应只是为了学生的顶岗实习与毕 良好的校企合作离不开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文 业生的就业安置上,重要的是要以企业的生产实 化对接.校企双方要客观认识学校与企业、学生与 际来引领学校的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建设,明确高 员工的文化差异,采取积极主动的双向互动开展 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因此,校企合作应该针对 必要的文化整合行动,为他们搭建过渡的台阶提 学生的整个在校生涯系统设计,以“招生”为起点, 供必要的文化缓冲.既要做好专业建设、课程改 以“教学”为核心,以“科研”为提升,以“就业”为成 革、实习实训、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具体项目合作工 果.从一年级开始,就实行学生双身份、教学双场 作,又要大胆谨慎借鉴企业中符合工业文化精神 所、课程双教师、实践双指导的‘双主体,[。 教学以 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物质文化,构筑职业 外,以企业元素为核心开发课程,合作编写实践教 院校文化特色[4].通过文化磨合,使培养的人才更 材;联合对企业存在的技术和管理难题进行攻关, 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和企业的 并将这些研究项目经过教学化改造后用于课程教 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有力地 学,逐步实现学生从体验者、准员工到员工的身份 提升校企合作的效果. 改变. 2.4制定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提升校企合作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关键还在 于校企双方通过沟通协商,制定促进合作顺利进 E13赵向军,胡进.高职教育集团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合 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行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如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 [2]王晓芳.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成功(教育),2009, 法》、《校企合作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指导校企 (4). 合作项目的有序开展;如成立校企联席会等机构, [3]王振洪.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拓新者EN].中国教育报,2012, 负责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和检查工 (34). 作,协调双方各部门,督导校企合作过程;设立以 [4]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新动向EN].中 第三方企业和行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国教育报,2011,32(25). 为咨询机构,对合作效果及时评价,提出建议和意 【编校:胡军福】 见等.通过这些章程制度,形成领导层重制度建设 Reflections o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GAN—Lu,CAO—Jun,ZHOU—Jia,KE Zun—wei (Department of Ecology.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Yunyang Teachers’College,Shiyan 442000,China) Abstract: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the effective mod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killed personnel and the best choice to strengthen the resources integ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as to achieve sharing and double winning.However。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This paper has studied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summa— rized the experience and insights as to find OUt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applied skilled personne1. Key words:production--teaching combination;college--enterprise winning;problems;exploration Y。。__。Y。___S。_。Z。-。・X‘。-__B——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