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4期 闽江下游河床演变成潮影响数值模拟 王世场,程永隆,戴枫勇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001) 摘要:该文基于实测河道地形,建立水口~闽江口~外海平面二维数学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 进行数值计算。模拟分析闽江河道地形演变对咸潮上溯的影响。随着闽江下游河道地形下切, 咸潮影响上界上移,影响范围可达淮安附近,闽江下游几个主要水厂取水口均在影响范围内, 从盐度过程形态看,变化过程趋于和缓,反映了河床下切导致河槽蓄量增加的情况。 关键词:数学模型;成潮;河道演变;闽江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011(2010)04—0033—03 加大趋势。 1 概述 闽江是福建省内主要的河流,流域总面积60 992 km 。 闽江水口水电站位于闽清县,于1993年4月蓄水运行。水 为研究闽江下游河道演变对咸潮影响,建立水口~闽江 口~外海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进行定量模拟分析。 2 水口~闽江口~外海二维水动力、成潮 模型 2.1 模型基本方程及数值计算方法 守恒形式平面二维浅水方程组: 口坝址以下至闽江口称闽江下游(见图1),河长约l17 km。 台 湾 + dt dx + dy :0 at + ax + av -gh 。… … ) )一m at + d+ x 式中: h为水深; av :gh(sav 。 u和v分别为x和y方向垂线平均流速分量; g为重力加速度; 图1 闽江下游概况图 S 、S.r分别为x和Y方向的床底坡降; 闽江口是咸淡水交汇区,河口区的盐度随径流、潮流相 互消长而变化。枯水期由于上游来水量减少,径流作用减 弱,潮流作用相对增强,导致咸水界上移。部分咸水上溯使 得马尾附近水域氯离子浓度增加。近年来,闽江下游河道剧 烈下切演变使得河床的进纳潮量增大,导致潮流界、潮区界 不断上延。1994年、2003年和2009年枯水大潮期,闽江口 出现了较明显的咸水倒灌现象,影响闽江下游几个水厂的取 水。根据资料分析,近年来闽江口咸潮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呈 收稿日期:2010—11—16 sh:pn u√u +V2/h4/ 、s~=on v u +V2/h4/’分另0 为X和Y方向的摩阻底坡; n为河道糙率; f=2Osin8表示柯氏力系数,其中Q为地球自转角速 度,8为当地纬度。 守恒形式的二维对流扩散方程: at + ax + ay = ax、 ax ,+ ay、 aV , 式中:c为浓度; D 、D 分别为x、y方向浓度扩散系数。 33 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有限体积法(FVM),应用有限体积 法(FVM)进行积分离散,利用通量的坐标旋转不变性把二 维问题转化成一系列局部的一维问题进行求解,采用全变差 峡南书位 缩小格式(TVD)计算各跨单元边的水量、动量与物质通 量。 2.2模型范围、网格划分及计算条件 建立水口一闽江口一外海二维动态仿真数学模型。为减 少模型模拟计算条件变化对边界的影响,模型的上游边界以 闽江下游干流水口水电站坝下和主要支流大樟溪莒口为控 制,下游边界选择连江黄岐半岛北茭至海坛岛乎潭澳前连线 的闽江口外海。 敖江和福清龙江流域面积较小,径流量相对敖江口和福 清湾潮量而言很小,进行简化,不参与计算,其余小支流也 予以简化。 采用无结构网格对局部岸线较复杂的河道附近进行适当 网格加密处理,外海部分网格大小适当放宽(见图2)。生 成网格60 529个,网格大小介于100 IIl 与1 000 000 m 之 问。模型的计算时间步长为4 S。 高程(罗霉 图2模型范围及网格划分图 模型的水下高程根据实测水下地形图及闽江口附近海图 确定。 2.3 边界条件 水动力模型初始水位值根据各测站实测水位值进行线性 插值,初始流速值设为0。水动力模型闽江河道上边界以水 口实测下泄流量过程作为边界条件,大樟溪上边界流量以 20 111’/s计;下边界以连江北茭、平潭澳前两外海潮位观测 站实测潮位过程控制。 上游边界闽江水口坝下和大樟溪氯离子浓度根据历年观 测数据确定,下游外海边界根据连江北茭、平潭澳前外海观 测站实测浓度过程确定。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两站浓度日变 化幅度在6%以内,浓度过程较为稳定,作为外海边界是合 适的。 2.4模型率定与验证 计算区域内部分水文站2010年1月水位率定验证结果 34 /9 1/10 1/ 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JPl 图3水位率定验证 X X K l×^cC 1 图4氯离子浓度率定 § 蜜 麻 图5氯离子浓度验证 见图3。咸潮模型的率定验证结果见图4、图5,其中瑁头站 位于闽江口琅岐岛北侧长门水道左岸,琅岐度假村位于琅岐 岛南侧梅花水道左岸。 由率定与验证结果看,氯离子浓度与实测值较为接近, 模型的参数取值合理,验证计算结果可信,可以较好地对该 区域的水动力与咸潮进行模拟。 3计算工况拟定 为研究闽江下游河床演变对咸潮影响分析,模拟计算选 择2种地形条件计算工况,其中河道地形条件分别为2003 年实测地形(工况一)、2009年实测河道地形(工况二), 闽江水口电站以最小下泄流量308//1 /s持续下泄,遭遇外 2010年第4 一 一 蛱 髓 一 I) 艟 侵隋 以此模拟分析闽江下 5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Ⅻ 鲫 ㈣ 游河床下切对咸潮上溯的影响。 各计算工况外海潮位过程以2008年12月过程控制。初 始浓度场选择根据实测资料内插后模拟计算1O天后的浓度 场。模型上游边界闽江水口坝下和大樟溪氯离子浓度根据历 年观测数据确定,下游外海边界根据外海观测站实测浓度过 程确定。 4模拟计算结果 模拟计算结果见图6、图7。 2 3 长乐水厂火山取水口 图6氯离子浓度过程模拟 4"MIIt 4 Il】42 ̄010 428M}47/Ⅲ4衄Il1 4 ¨) 氯离子浓度 j 器:’黜昌器: 昌裟: 昌 : 昌器:’器_ 图7 大潮涨憩氯离子浓度分布 …… … ’’ 随着河道的下切,闽江北港出口的马尾水厂取水口氯离 子浓度过程形态由原来的“尖瘦”型向“矮胖”型发展, 其浓度高值下降,但低值上升。随着河道地形演变,南港变 成径流和潮流的主要通道,进出潮量增加,水体交换增强。 南港出口的城门水厂取水口氯离子浓度过程形态变化则与北 港相反。南北港汇合口处的炎山水厂取水口氯离子浓度过程 也是高值下降,低值上升。从氯离子浓度过程形态看,基本 反映了河床下切导致河槽蓄量增加盼隋况。 相比2003年,2009年河道地形条件下,南、北港500 mg/L等浓度线影响范围分别上延了约5 km和1.8 km。从影 响范围看,随着闽江下游河道下切,咸潮对闽江下游马尾水 厂、城门水厂、长乐水厂、东南区水厂取水口影响加大。 6 结语 (1)基于实测河道地形,通过建立水口~闽江口一外海 二维动态仿真数学模型,减少了模型模拟计算条件变化对边 界条件的影响,经率定验证,可用于定量模拟研究闽江下游 河床演变对咸潮上溯的影响 (2)建立闽江下游河道地形与咸潮的响应关系,通过模 型模拟研究发现,随着闽江下游河道地形下切,咸潮影响上 界确实发生了上移。相比2003年,2009年河道地形条件下, 南、北港500 mg/L等浓度线影响范围分别上延了约5 km和 1.8 km。影响范围可达淮安附近,闽江下游几个主要水厂取 水口均在影响范围内。 (3)从盐度过程形态看,随着河道地形下切,盐度变化 过程趋于和缓,基本反映了河床下切导致河槽蓄量增加的情 况。 (4)闽江下游成潮上溯情势受南北港及下游水动力条件 变化影响,建议尽快开展闽江下游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研究, 确定闽江南北港适宜的分流比,在此基础上,采取工程和非 工程措施控制成潮上溯,保护水源地水质。 (5)为防御和控制大规模成潮入侵,应尽快开展闽江下 游咸潮预警预报系统研究。 注:本文获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闽江 下游水资源及水环境系统研究”资助,合同(项目)编号: 200801049。 作者简介:王世场(1976一),男,福建漳浦人,高级工 程师,从事环境水利研究、水土保持设计工作;程永隆 (1963一),男,福建南平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环境 水利研究工作;戴枫勇(1983一),男,福建福清人,工程 师,从事环境水利研究工作。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