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测试卷(基础卷)

来源:意榕旅游网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测试卷(基础卷)(原卷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秋•裕华区校级期末)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会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街道上的噪声监测设备可以减弱噪声

C.高速公路旁安装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

2.(2021秋•兰州期末)如表给出了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介质 空气(0℃) 空气(15℃)

软木

v(m/s) 331 340 500

介质 水(常温)

冰 铜

v(m/s) 1500 3230 3750

A.声音在铜中传播得最慢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 D.声速大小与介质的温度、种类有关

3.(2022春•姜堰区期末)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的24节气的运用,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下列节气,涉及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B.“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收热量 4.(2021秋•成安县期末)图中表示水凝固图像的是( )

A. B. C. D.

5.(2021秋•周至县期末)在地面上立一根木杆,根据不同时刻木杆影子的长短可以确定正南、正北方向。木杆的影子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色散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折射

6.(2022•苏州模拟)如图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条鱼,但岸上的人却看到这条鱼在B处,图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7.(2021秋•伍家岗区期末)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对接了天和核心舱,实现了对接技术的新跨越。如图所示,对接时飞船和核心舱一起高速绕地球飞行,同时飞船缓慢靠近核心舱。我们说飞船缓慢,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天和核心舱

B.地球

C.神舟十三号

D.月球

8.(2021秋•泰兴市期末)下述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 ) A.验钞机验钞

B.自行车提示后面车辆的红色尾灯

C.激光测距仪测距 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

9.(2021秋•泰兴市期末)如图,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D.大小变化的光斑

10.(2021秋•溧水区期末)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10m,则冰壶以3.2m/s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

A.10 m

B.20 m

C.30 m

D.40 m

11.(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末)一个凸透镜焦距是5cm,小明想利用此透镜当作放大镜看清邮票上的细微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小于5cm B.等于5cm C.在5cm和10cm之间 D.大于10cm 12.(2022春•天府新区期末)AB是一条平直公路上的两块路牌,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由右向左经过B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A路牌向B路牌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它们的时间与位置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2=2t1,由图可知( )

A.小鸟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两倍

B.相遇时小鸟与汽车通过路程之比是3:2

C.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1.5倍 D.小鸟和汽车在0~t2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3.(2022•东营二模)某同学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 发

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14.(2022秋•赣榆区校级月考)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①”、“②”或“③”),温度计的示数是 ℃。

15.(2022秋•离石区月考)百米赛跑时,在终点的计时员 (选填“看到发令枪冒出烟雾”或“听到发令枪枪声”)开始计时更准确。原因是 。

16.(2022•南安市模拟)如图甲是一幅立在桌面上的漫画。透过水杯,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放大、左右对调的像,此现象的成因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工作原理相同。要想老鼠变“瘦”一点,应适当将水杯 (选填“远离”或“靠近”)漫画。

17.(2022秋•裕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使用方法而言 尺不正确;较精密的测量结果是 mm。

18.(2022•袁州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户外大型乐器——鸣响树,它是一种由不同长度、不同方向的钢管制成的。它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由于钢管的长度不同,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19.(2022•永丰县模拟)每年3月左右,部分南方地区会出现“回南天”,室外雾气茫茫,室内如同澡堂,墙体路面湿漉漉的(如图),这是由于暖湿气流在物体表面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在北方部分地区,冬天窗户玻璃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会出现小冰晶。

20.(2022秋•惠阳区校级期中)电影院里坐在不同位子上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 反射的缘故;水中倒影是 形成的。若水池深1.3米,月亮离水面3.8×105km,月亮在水池中的像距水面 。 21.(2022秋•金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小丽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丽测出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这个光斑所处的位置就是该透镜的 ,它的焦距为 cm。

22.(2022•河南模拟)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运动的s﹣t图

象。1~2s内甲物体的速度为 m/s;2~4s内乙物体运动了 m;4~5s内,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是 (选填“前进的”“静止的”或“后退的”)。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56分)

23.(2021秋•盱眙县期末)请画出AB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24.(2021秋•古县期末)如图所示,a、b是点光源S所发出的两条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之后所对应的反射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点光源S和它的像S′的位置及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

25.(2021秋•太仓市期末)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两名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a、b,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甲所示,剪裁合适的是 (选填“a”或“b”),理由是 。

(2)实验时,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 。 (3)图乙、丙是同学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其中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分析该图可知水的沸点为 ℃,还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是 。 26.(2021秋•十堰期末)小雨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实验器材:小车、秒表、长木板、小木块、金属片。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 ;

(2)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3)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全程s1的路程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全程s1的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

27.(2021秋•无为市期末)科学家为了探测台湾海峡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0.12s收到回波信号,海峡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28.(2021秋•双滦区期末)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5min,问: (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如果步行一半路程,骑车一半路程需用时多少秒?

29.(2021秋•启东市期末)为严惩酒后驾车,公安部出台了2020最新酒驾处罚标准,资料显示: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反应时间为0.75s,而人饮酒后反应时间会延长,反应距离也将增加,如图所示,酒后驾驶的司机驾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90m处有紧急情况,经过一段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以原来的速度行驶)后开始紧急制动刹车,经过3s制动,汽车滑行40m撞倒障碍物后停止。求:

(1)该酒后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前行的距离;

(2)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3)若该路段设有如图的交通标志,请计算说明该司机有无涉嫌超速驾驶。

30.(2021秋•新兴县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声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区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积极搞好城区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控及分贝

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保护;为防止噪音干扰,有些居民戴着耳罩休息。 问题:

(1)这里噪声是指 。

(2)阅读上述材料,从材料中得知控制噪声采取的措施是在 处减弱;在 过程中减弱;在 处减弱。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测试卷(基础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5章。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秋•裕华区校级期末)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会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街道上的噪声监测设备可以减弱噪声

C.高速公路旁安装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 【答案】C。

【解答】解:A、开会时把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街道上的噪声监测设备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 C、高速公路旁安装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关上窗户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 故选:C。

2.(2021秋•兰州期末)如表给出了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介质 空气(0℃) 空气(15℃)

软木

v(m/s) 331 340 500

介质 水(常温)

冰 铜

v(m/s) 1500 3230 3750

A.声音在铜中传播得最慢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 D.声速大小与介质的温度、种类有关 【答案】D。

【解答】解:A、从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铜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故A错误。

B、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而0℃时与15℃时的速度不同,故B错误。

C、从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软木中传播的速度为500m/s,在水中的速度为1500m/s,故C错误。

D、从表中数据可知,声速大小与介质的温度与种类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3.(2022春•姜堰区期末)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的24节气的运用,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下列节气,涉及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B.“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吸收热量 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收热量 【答案】A。

【解答】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正确;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A。

4.(2021秋•成安县期末)图中表示水凝固图像的是( )

A.

【答案】C。

B. C. D.

【解答】解: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不断吸收热量,没有固定熔点,符合非晶体熔化特点,故B不符合题意;

C、液体温度降低到凝固点时,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水的凝固特点,故C符合题意;

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1秋•周至县期末)在地面上立一根木杆,根据不同时刻木杆影子的长短可以确定正南、正北方向。木杆的影子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色散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折射 【答案】C。

【解答】解: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后会在后面形成阴影,因此木杆的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2022•苏州模拟)如图所示,在水中A处有一条鱼,但岸上的人却看到这条鱼在B处,图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D。

【解答】解: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斜射向水面时,发生了偏折,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A、光由空气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反了,故A错误; B、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变化,故B错误;

C、光由空气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反了,故C错误;

D、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路图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7.(2021秋•伍家岗区期末)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对接了天和核心舱,实现了对接技术的新跨越。如图所示,对接时飞船和核心舱一起高速绕地球飞行,同时飞船缓慢靠近核心舱。我们说飞船缓慢,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天和核心舱 【答案】A。

【解答】解:A、飞船缓慢靠近核心舱时,飞船与天和核心舱的位置在缓缓发生变化,此时选择的参照物是天和核心舱,故A符合题意;

BD、飞船在高速绕地球飞行时,飞船与地球、月球的位置在快速发生变化,此时选择的参照物不是地球和月球,故BD不符合题意;

C、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1秋•泰兴市期末)下述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 ) A.验钞机验钞

B.自行车提示后面车辆的红色尾灯

B.地球

C.神舟十三号

D.月球

C.激光测距仪测距 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 【答案】D。

【解答】解:A.验钞机验钞是利用了紫外线,故A错误;

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利用了光的反射,是可见光,故B错误; C.激光测距仪测距利用的是激光,是可见光,故C错误; 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利用了红外线,故D正确。 故选:D。

9.(2021秋•泰兴市期末)如图,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D。

D.大小变化的光斑

【解答】解:如图u=50cm﹣20cm=30cm,v=80cm﹣50cm=30cm,此时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f=15cm;

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u'=50cm﹣40cm=10cm,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光屏上不能呈现像,屏幕上只出现大小变化的光斑。 故选:D。

10.(2021秋•溧水区期末)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10m,则冰壶以3.2m/s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

A.10 m 【答案】D。

【解答】解:由题可知冰壶的平均速度和冰壶的滑行时间均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

由s=vt可知,冰壶的滑行距离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s=kv2, 当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为v1=1.6m/s时,冰壶的滑行距离s1=10m, 则k=

........①, B.20 m

C.30 m

D.40 m

当v2=3.2m/s时,k=联立两式得s2=40m。 故选:D。

=......②,

11.(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末)一个凸透镜焦距是5cm,小明想利用此透镜当作放大镜看清邮票上的细微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小于5cm B.等于5cm C.在5cm和10cm之间 D.大于10cm

【答案】A。

【解答】解:要用放大镜看邮票,放大镜与邮票之间的距离要小于焦距,即小于5cm,故选项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2.(2022春•天府新区期末)AB是一条平直公路上的两块路牌,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由右向左经过B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A路牌向B路牌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它们的时间与位置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2=2t1,由图可知( )

A.小鸟的速度是汽车速度的两倍

B.相遇时小鸟与汽车通过路程之比是3:2

C.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1.5倍 D.小鸟和汽车在0~t2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答案】C。

【解答】解:设AB之间的距离为s,小鸟的速率是v1,汽车的速率是v2;

A、由于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原速率飞回A,所以小鸟从出发到与汽车相遇的时间与汽车运动的时间相同,均为

,则在小鸟和汽车相向运动的过程中:v1×

+v2×=s……①;

对于汽车来说:s=v2t2……② 依据题意有:t2=2t1……③

联立①②③可得:v1=3v2,故A错误;

B、小鸟和汽车相遇的时间为t,则相遇时汽车通过的路程:s2=v2t,相遇时小鸟飞行通过的路程:s1=v1t=3v2t=3s2,故B错误;

CD、汽车通过的总路程:s2'=v2t2,小鸟飞行的总路程:s1'=v1t1=3v2×

s2',故

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3.(2022•东营二模)某同学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 振动 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音调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响度 。

【答案】振动;音调;响度。

【解答】解: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响度。

14.(2022秋•赣榆区校级月考)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② (选填“①”、“②”或“③”),温度计的示数是 ﹣6 ℃。

【答案】②;﹣6。

【解答】解:由图乙可知,读数时①和③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是错误的,②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是正确的;

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从下向上的数值逐渐减小,故此时应该是0摄氏度以下,故读数为﹣6℃。 故答案为:②;﹣6。

15.(2022秋•离石区月考)百米赛跑时,在终点的计时员 看到发令枪冒出烟雾 (选填

“看到发令枪冒出烟雾”或“听到发令枪枪声”)开始计时更准确。原因是 空气中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

【答案】看到发令枪冒出烟雾;空气中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解答】解:百米赛跑时,在终点的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出烟雾开始计时更准确,原因是空气中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假如听到发令枪枪声时开始计时,会导致计时开始偏晚,运动员成绩偏快。

故答案为:看到发令枪冒出烟雾;空气中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16.(2022•南安市模拟)如图甲是一幅立在桌面上的漫画。透过水杯,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放大、左右对调的像,此现象的成因与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工作原理相同。要想老鼠变“瘦”一点,应适当将水杯 远离 (选填“远离”或“靠近”)漫画。

【答案】投影仪;远离。

【解答】解: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形成水凸透镜。图乙中老鼠的像与图甲中的老鼠相比,是放大的,左右颠倒的实像,即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要想老鼠变“瘦”一点,即老鼠的像小一些,需要减小像距、增大物距,应适当将水杯远离漫画。

故答案为:投影仪;远离。

17.(2022秋•裕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使用方法而言 B 尺不正确;较精密的测量结果是 2.21 mm。

【答案】B;2.21cm。

【解答】解: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错误的;

由图可知,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末端与2.2cm刻度线对齐,估读为2.21cm。 故答案为:B;2.21cm。

18.(2022•袁州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户外大型乐器——鸣响树,它是一种由不同长度、不同方向的钢管制成的。它发出的声音是由 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由于钢管的长度不同,发出声音的 音调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答案】空气柱;音调。

【解答】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钢管发出的声音是由其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由于钢管的长度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空气柱;音调。

19.(2022•永丰县模拟)每年3月左右,部分南方地区会出现“回南天”,室外雾气茫茫,室内如同澡堂,墙体路面湿漉漉的(如图),这是由于暖湿气流在物体表面 液化 (填物态变化)形成的。在北方部分地区,冬天窗户玻璃的 内 (选填“内”或“外”)表面会出现小冰晶。

【答案】液化;内。

【解答】解:每年3月左右,部分南方地区会出现“回南天”,室外雾气茫茫,室内如同澡堂,墙体路面湿漉漉的,这是由于暖湿气流在物体表面液化形成的。在北方部分地区,冬天室外温度较低,室内温度较高,室内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窗户玻璃,会在玻璃内表面凝华形成小冰晶。 故答案为:液化;内。

20.(2022秋•惠阳区校级期中)电影院里坐在不同位子上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 漫 反射的缘故;水中倒影是 光的反射 形成的。若水池深1.3米,月亮离水面3.8×105km,月亮在水池中的像距水面 3.8×105km 。

【答案】漫;光的反射;3.8×105km。

【解答】解:(1)在不同位子上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2)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月亮离水面3.8×105km,月亮在水池中的像距水面也是3.8×105km。 故答案为:漫;光的反射;3.8×105km。

21.(2022秋•金安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小丽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丽测出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这个光斑所处的位置就是该透镜的 焦点 ,它的焦距为 20 cm。

【答案】焦点;20。

【解答】解: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平行的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故答案为:焦点;20。

22.(2022•河南模拟)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运动的s﹣t图象。1~2s内甲物体的速度为 2 m/s;2~4s内乙物体运动了 0 m;4~5s内,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是 后退的 (选填“前进的”“静止的”或“后退的”)。

【答案】2;0;后退的。

【解答】解:由图像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前2s,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处

于静止状态,即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 由图可知,1~2s内甲物体的速度为v=

=2 m/s;

由图可知,2s后乙的位置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所以2~4s内乙物体运动了0m;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运动,4~5s内以甲为参照物,甲在乙的前方,所以乙是后退的。

故答案为:2;0;后退的。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56分)

23.(2021秋•盱眙县期末)请画出AB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解答】解: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图:

24.(2021秋•古县期末)如图所示,a、b是点光源S所发出的两条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之后所对应的反射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点光源S和它的像S′的位置及两条对应的入射光线。

【解答】解:

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一定过像点,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S的像,再作出S′关于平面镜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5.(2021秋•太仓市期末)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两名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a、b,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甲所示,剪裁合适的是 a (选填“a”或“b”),理由是 乙在纸板边缘剪孔,放入温度计后,温度计的玻璃泡会接触到烧杯侧壁 。

(2)实验时,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 缩短到达沸腾的时间 。 (3)图乙、丙是同学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两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其中图 乙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分析该图可知水的沸点为 99 ℃,还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是 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

【答案】(1)a;乙在纸板边缘剪孔,放入温度计后,温度计的玻璃泡会接触到烧杯侧壁;(2)缩短到达沸腾的时间;(3)乙;(4)99℃;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

(1)乙在纸板边缘剪孔,放入温度计后,温度计的玻璃泡会接触到烧杯侧壁,从而导致测量温度不准确,故剪裁合适的是a;

(2)为了缩短到达沸腾的时间,减少水的质量;

(3)水在沸腾前,底部温度较高,底部少部分水汽化为水蒸气冒出时,一部分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放热液化,所以气泡变小,因此图丙是沸腾前的情形,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图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99℃,且水沸腾时的特点是,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a;乙在纸板边缘剪孔,放入温度计后,温度计的玻璃泡会接触到烧杯侧壁;(2)缩短到达沸腾的时间;(3)乙;(4)99℃;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6.(2021秋•十堰期末)小雨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实验器材:小车、秒表、长木板、小木块、金属片。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 刻度尺 ;

(2)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 0.5 m/s;

(3)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全程s1的路程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全程s1的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 > v2(选填“>”“<”或“=”)。

【答案】(1)刻度尺;(2)0.5;(3)>。 【解答】解:

(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据此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的工

具,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故实验中还需要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 (2)根据图示可知:s3=s1﹣s2=0.9m﹣0.4m=0.5m, 小车在s3上所用的时间:t3=1s, 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v3=

=0.5m/s;

(2)小球从斜面上静止滑下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匀加速运动),所以小球经过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小于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所以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小于总路程的,小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以v1>v2。 故答案为:(1)刻度尺;(2)0.5;(3)>。

27.(2021秋•无为市期末)科学家为了探测台湾海峡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0.12s收到回波信号,海峡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解答】解:

(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

×0.12s=0.06s; 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由v=

s=vt=1500m/s×0.06s=90m;

(2)月亮周围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答:(1)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90m;

(2)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28.(2021秋•双滦区期末)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5min,问: (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如果步行一半路程,骑车一半路程需用时多少秒? 【解答】解:(1))由题知,v步=1.2m/s,t步=15min=900s, 由v=

可得,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s=v步t步=1.2m/s×900s=1080m;

=3.6m/s;

(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v骑=(3)一半路程是:s′=

=540m,

步行一半路程需要时间:t1===450s,

骑车一半路程需要时间:t2==150s,

步行一半路程,骑车一半路程需用时:t总=t1+t2=450s+150s=600s。 答:(1)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1080m; (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3.6m/s;

(3)如果步行一半路程,骑车一半路程需用时600秒。

29.(2021秋•启东市期末)为严惩酒后驾车,公安部出台了2020最新酒驾处罚标准,资料显示: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反应时间为0.75s,而人饮酒后反应时间会延长,反应距离也将增加,如图所示,酒后驾驶的司机驾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

突然发现前方90m处有紧急情况,经过一段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以原来的速度行驶)后开始紧急制动刹车,经过3s制动,汽车滑行40m撞倒障碍物后停止。求:

(1)该酒后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前行的距离;

(2)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3)若该路段设有如图的交通标志,请计算说明该司机有无涉嫌超速驾驶。 【解答】解:(1)该酒后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前行的距离s1=90m﹣40m=50m; (2)司机的反应时间t1=

=2s,

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总时间t=t1+t2=2s+3s=5s, 汽车的平均速度v=

=18m/s=64.8km/h;

(3)司机在反应时间内的车速v1=25m/s=90km/h,

从图中可知,该路段限速80km/h<90km/h,该司机涉嫌超速驾驶。 答:(1)该酒后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前行的距离为50m;

(2)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4.8km/h; (3)该司机涉嫌超速驾驶。

30.(2021秋•新兴县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声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区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积极搞好城区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控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保护;为防止噪音干扰,有些居民戴着耳罩休息。 问题:

(1)这里噪声是指 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

(2)阅读上述材料,从材料中得知控制噪声采取的措施是在 声源 处减弱;在 传播 过程中减弱;在 人耳 处减弱。

【答案】(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2)声源;传播;人耳。

【解答】解:(1)噪声是一种引起人烦躁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由于噪声是一种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听起来比较刺耳。

(2)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声器并限制使用,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有些居民戴着耳罩休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1)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2)声源;传播;人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