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六年级趣味数学教学总结

最新六年级趣味数学教学总结

来源:意榕旅游网


最新六年级趣味数学教学总结

六年级《趣味数学》教学总结

伴随着新年的临近,2016年下学期的工作也将顺利结束.本学期我校六年级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对我校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作了大量细致认真的工作.首先在课程的研发上针对数学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有用的数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学会交际,学会展示,学会沟通,学会合作,特别制定了《趣味数学》这一课题,这一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个师生的个性特长,尊重生命个体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们享有职业的尊严和快乐.

为了实现学校“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完善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的育人目标,本学期在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选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六年级阶段,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就慢慢消失了.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学生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强而产生畏难情绪,因基础知识薄弱而听不懂课,因教师教法单调而失去新鲜感等因素外,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因还没有形成教材,所以在此称教学内容)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趣味数学》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我力求新颖合理、寓教于乐,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探究规律之图形规律一》、《探究规律之图形规律二》、《探究规律之数字规律》四个专题.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务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所以在本学期中我选择了以下内容: 1、 你的眼睛可靠吗

缪勒--莱耶错觉 冯特错觉 图形背景错觉 通过以上错觉的观察,要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关注题目或图形中的主要条件和基本图形,不要受其它条件干扰. 2、中国古典智力游戏

孔明锁 九连环 华容道 魔方 七巧板

1 / 4

3、常见智力游戏

迷宫 各种棋类 拼图 二十四点 幻方 4、趣味数学 ⑴数字奇趣

(2)趣味算数和代数

斐波那契数列及具有斐波那契数花瓣数目的花

延龄草 野玫瑰 耧斗菜 大波斯菊 南美血根草

(3)趣味概率和运筹

彩票 田忌赛马 (4)火柴游戏

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 / 4

通过以上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及生活实践,让学生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中间的密切关系,充分体会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从而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以达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新课标》要求“指导教法,渗透学法”,其总之就是设法是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多以在教学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信息,联系数学知识,构造数学模型,进而认识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七年级学生虽然对图形、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但是他们对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却不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所以本学期安排了两节《探究规律之图形规律》和一节《探究规律之数字规律》,并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整体规律与局部特点的直接观察法如: 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填写下表: 三角形个数 1 火柴棒根数 2 3 4 5 … n

… 通过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的方法对学生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下表,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三角形个数 火柴棒根数 1 3=1+2 2 5=1+2+2 3 7=1+2+2+2 4 9=1+2+2+2+2 5 11=1+2+2+2+2+2 …… …… N 1+2n=1+2+2+2+2+……+2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观察分析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我又紧接着对本题进行了变式,将基本图形的三角形变形为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腰梯形等,随着图形逐渐复杂,结论也由求火柴棍的根数变成求边长,进一步让学生经历了从观察中挖掘隐含条件,最大程度的获取所提供的信息,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结果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掌握数学,就是善于解题,但不完全在于解题的多少,还在于解题前的分析、探索和解题后的深思穷究.”所以典型题目及典型方法的归纳积累,在归纳积累的基础上增强“题感”,逐步形成“模块”,不断感悟出隐藏与模块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就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只有靠“积累——消化——吸

3 / 4

收”才能“升华”.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选择典型例题,并对每个例题进行相应的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在求同中归纳、在观察中归纳、在变式中归纳、在对比中归纳,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中对典型题目及典型方法掌握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一学期《趣味数学》的教学尝试,有经验和收获,也有困惑和遗憾,更有期待和设想.期待今后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规律,期待每节课的课程设计更新颖、合理,期待孩子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