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黄河中下游(河南段)地热资源开发技术研究

黄河中下游(河南段)地热资源开发技术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8卷第7期 2OO6年7月 人民黄河 Vo1.28.No.7 YEL【J0W RIVER Ju1.,2OO6 【专题研究】 黄河中下游(河南段)地热资源开发技术研究 刘志国,吴青松,周运兴,刘丕新,刘新红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河南郑州450053) 摘要:介绍了黄河中下游(河南段)千米地热井施工技术2O多年的发展过程,重点强调了设备机具的配套、钻井参数的 合理选择及后期成井技术的保障措施,指出虽然该区地热资源开发深度已达3 000 m,但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技术仍 有差距,须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 关键词:地热资源;施工技术;钻井工艺;黄河中下游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379(2006)07--0065-92 中圈分类号:TV211.1 黄河中下游(河南段)千米地热井的施工始于20世纪8o 年代初期,根据施工技术大体上分为3个阶段:1995年之前为 技术工艺起步探索期;1995~2O03年为技术工艺突破与创新 期;2003年后钻井工艺逐步向石油钻井工艺过渡,成井工艺结 合施工队伍自身优势处于不断的创新且部分技术向石油成井 方面发展。施工深度从当初的千米左右发展到现在的3 000余 m。温度从当初的4o℃左右达到现在的9o℃左右。 2.2钻井方法 (1)钻孔结构…。钻孔结构应根据钻孔深度、孔径、地层特 性、钻井方法、成井结构,按照“安全、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 设计。钻孔结构的选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已逐渐趋于小型 化、合理化。一般情况下钻孔结构不超过三级。三个阶段的典 型钻孔结构见表1。 表1典型钻孔结构 第一阶段 0-200m, 600rain 20-200 m, 550 mm 1地质背景 黄河中下游(河南部分)属中朝准地台的南部,二级分区则 为华北台坳的中南部,由于基底构造及断裂活动影响,形成一 系列次级断(坳)陷盆地和断块隆起。古近系厚度可达5 000 m。古近纪以后,本区继续大幅度下沉接受沉积,堆积了厚500 ~第二阶段 0—200m, 600mm 第三阶段 0-250m。 450mm 20-250 m, 450 mm 250—1000 m, 311 mm 200 m至终孔,中450∞250 m至终孔。 311 mm1 000 m至终孔,咖216 mm (2)钻进方法。当初普通合金回转钻进及全孔取心等方法 逐渐被旧牙轮钻头全面钻进方法所取代,并逐渐向采用新的牙 1 000 m的新近系、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其中新近系地层是 轮钻头与PDC钻头联合钻进方向发展 。 (3)钻柱结构。钻柱由方钻杆、钻杆段和下部钻具组合三 大部分组成,钻柱组合一般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满足强度(抗 拉强度、抗挤强度)要求,保证钻柱安全工作;尽量减轻整个钻 柱的重力,以便在现有的抗负荷能力下钻更深的井【2j。 (4)钻井参数 J。在钻井过程中,钻进的速度、成本和质量 目前本区地热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层位。新近系地层自下而 上为:①馆陶组(Ng),底板埋深开封为l 685 nrl,郑州为1 000~ 1 2O0 m;②明化镇组(Nm),厚度为99O m左右。 2钻井工艺 2.1设备选择 (1)钻机。由当初的岩心钻机过渡到水源1 000、2 000 nl 并向石油钻机系列发展。现在的发展趋势是:扭矩及提升力加 大,即钻井配置(储备)能力增强。常用的钻机主要有TSJ一 66O、TSJ一200o、CZ一2000、CZ一26O0、GZ一3000。 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可分为可控因素和 不可控因素。现已对影响钻井过程中的主要因素(钻压、转速、 水力、钻井液性能、钻头类型等)进行了重点设计和控制。一般 常用的钻井参数为:钻压5~10 kN/in;转速60~180 r/rain;泵 量>10 L/s;泵压>3.0 MPa。 (5)泥浆选择。就中低温地热而言,一般的钻井液可满足 要求,对于高温(>l5O℃)地热井,主要考虑泥浆的抗高温性能, 目前主要选择不分散低固相聚合物泥浆。常用泥浆性能设计为: 黏度2ID~25 S;相对密度1.05~1.25;失水量l5~加mL/30 nain; 收稿日期:2006—05-20 (2)泥浆泵。它的选择主要考虑钻孔结构、钻具结构、孔深 及泥浆流速等。从目前实际情况看,排量小、压力低的泥浆泵 逐渐被淘汰,对于水泵的要求均向“大压力、大流量”方向发展, 实现喷射钻井有利于钻速提高及孔内安全。 (3)附属设施。由过去的非常简陋或不完善、不配套逐渐 向合理、配套方向发展。超过1 500 m的地热井使用了石油钻塔、 作者简介:刘志国(1965一),男,河北元氏人,高级工程师,硕 钻井平台、孔口拧卸装置,配备了较为完善的泥浆处理系统等。 士,从事岩心钻探、地基与基础施工、地热钻井等管理和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6・ 人民黄河 2006拄 含沙量<5%。为了确保泥浆的性能应加强钻井液的维护,有效 使用固控手段。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振动筛+旋流器”和稀释法。 当井深小于1 500 m,矿化度不大于3.0 g/L且水温低于 50℃时,选择无缝钢管、直缝钢管或螺旋钢管等;当井深大于 1 500 m时,建议使用API套管;对于具有严重超标而且腐蚀的 地热井,选择井管时要采取防腐措施。一般情况下,下人井内 的材质应统一,避免材质的差异导致自身腐蚀。 随着钻井深度的加大,要强化对泥浆性能的研究和处理工作 。 3成井工艺 地热井施工中,钻井是基础,成井是关键,二者统一于施工 的全过程。成井工艺应根据不同的地层、井深、钻孔结构、井管 结构、钻机提升力及综合技术处理水平等来选择。 3.4井管安装¨】 3.4.1 井管结构 井管结构的选择力求安全、简单、实用。具体有以下原则: 3.1综合测井 ①对于开采比较稳定的基岩水的地热井,一般井管结构(从下 到上)为沉砂孔段一取水层段(裸眼)一导水管一泵室;②对于 综合测井是现代地热井施工不可缺少的技术要求,应采用 数字化测井技术,根据综合测井资料分析,结合钻进效率,岩样 录井描述,泥浆温度,起下钻前后的水位等情况,划分含水层 段,确定止水位置等。 3.2破壁与探孔u 3.2.1破壁 一般情况下。破壁时至少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这样对于 打开含水层水力通道是有利的。 (1)破壁器。用小于井眼100 mm左右的岩芯管作外管,其 上螺旋状布孔,内管用钻杆组成,内管底部长出外管200 Inln左 右;外管孔布 18ram钢丝绳,使外管连同钢丝绳外径比井径 大20-40 Inln,即可扎好绑牢。其上部与钻具相接,下人目的 层在泵送冲洗液情况下。反复扫孔,使含水层段的泥皮破坏,及 时调整泥浆性能,降低对含水层的损害程度;同时,注意泵量、 泥浆性能及时间的合理掌握。 (2)破壁枪。破壁枪的使用在于进一步打开含水层的水力 通道。具体方法为:采用比井眼直径小50—80 Inln的高强度无 缝钢管,其上沿螺旋方向布孔,孔眼大小、数量根据现场泥浆泵 的压力与排量来选择。尽量使破壁枪产生高流速、大压降,形 成的水功率大。用钻具连接下至含水层,打开泥浆泵使破壁枪 冲刷目的层,对于微弱裂隙水层,要掌握冲刷时间与强度。 对于基岩裂隙地热井,为保证冲孔效果,工作结束时,根据 取水段地层特性可压人一定量的酸液。例如,对于砂岩含水层 采用土酸酸化(10%~13%HCL+2%~3%rlr)以溶解井眼附 近沙粒问的胶结物和部分沙粒,或溶解孔隙中泥质堵塞和其他 结构物,以恢复和提高目的层附近的渗流能力。 3.2.2探孔 探孔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检查钻孔是否有超标的弯曲、缩 径、坍塌等不利于下管的部位。探孔时采用长lO in左右的钻 具,从上到下进行通孔,判定整个孔身质量是否能够满足下管 要求。井眼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在最短时间内修复。 3.3过滤器与井管选择【1】 3.3.1过滤器选择 起步阶段的地热井成井,受技术工艺和思想观念的影响,选 择了笼状滤水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地层特性认识的不断提高, 使得终孔口径逐渐缩小,现在常用的过滤器主要是桥式过滤器。 3.3.2井管选择 选择井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满足抗拉、抗压、抗挤要求; ②抗老化、抗腐蚀;③对地下水不产生污染;④使用寿命长。 全部下人井管的地热井,一般结构(从下到上)为沉砂管一技术 管一过滤器一导水管一泵室。 3.4.2下入与连接 (1)井管下入。一般分为一次下管和二次下管。黄河中下 游(河南段)千米地热井施工中,前期大多采用了二次下管,由 于二次对接存在质量隐患。因此现在采用一次下管或不同孔段 一次下管;一次下管时,根据情况可采用机械一次法或浮力与 机械相结合的一次下人。 (2)井管连接。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即孔口焊接法或丝扣 对接法。孔深小于1 500 m的地热井,可使用孔口焊接法;大于 1 500 m的井最好采用API系列套管连接。 3.5冲孔与填砾u】 3.5.1 冲孔换浆 对于松散层施工的地热井一般采用三次冲孔换浆,即测井前、 下管前、下管后;对于基岩地热井,冲孔换浆次数依地层而定。 3.5.2填砾 (1)动水投砾。指冲洗液在孔内循环状态下从孔口投入砾 料。一般要求冲洗液黏度达到l8 s、相对密度在1.05左右,把 砾料从孔口均匀填人,速度为3~6 ra /h。填砾过程中,注意返 水量、压力及冲洗液性能变化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①正循环 投砾:把封隔器下人井底,上部管口密封使冲洗液从沉砂管返 到环空。从环空返到地面,在这样的条件下向孔内投入砾料。 ②反循环投砾:把合适的钻具下人井管内一定深度,组成气举 反循环系统,控制反循环的排量,使冲洗液携带砾料从环空进 入孔内。 (2)砾料跟管法。把适合于地层的砾料事先同过滤器组装 在一起,随井管下人孔内对应含水层。常用组合笼状过滤器或 常温贴砾过滤器。 (3)不填砾技术。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地层特性 研发的无须投入砾料的过滤器即可应用于工程实践。如梯形丝 筛管、纳米技术等。 3.6止水与固井 3.6.1 止水 对于混合取水层的深层地热井下管后的止水是成井后取 得持久性稳定高产的关键。 (1)优质黏土。①黏土球,有人工搓制,直径25~30 Inln, 阴干后,从孔口投入;②黏土棒,采用机械制作,直径25 Inln,长 度25~30 Inln,抗侵时间长。在水头压力下自粉自密,一般用 于井深不超过1 200 m的地热井。 (下转第7l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7期 郭会荣等:三门峡库区上游黄河水与地下水转化量计算 ・71・ 315 305 暑295 * 285 275 2O03—12 2006-12 2009-12 20l2一I2 0215一l2 时间 图3增加开采1O年内的远离黄河老水源地观测孔 所处单元水位历时曲线 表2规划扩大开采前后黄河对地下水补排量的比较 万m /a 4结论 (1)=t-i峡水库上游黄河水位受水库运行影响变化较大, 且河床下存在渗透性差的淤积层,因此不能将黄河处理成流量 和水头边界。用ModFlow中的River模块将黄河处理为通用水 头边界,计算的补排量和达西断面法计算结果相近,且现状年 均衡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一致,说明参数选择合理。 (2)傍河水源地扩大开采1O年后黄河附近由于接受黄河 补给,观测孔水位变化趋于稳定,且水位降深小,但远离黄河的 原老水源地超采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说明靠近黄河的开采 井水量有保证,但由于截取了老水源地的补给量,因此老水源 地的开采方案要适当调整。 (3)傍河水源地扩大开采1O年后黄河人渗补给增量占增 加开采量的84.8%,黄河排泄量的减量占增加开采量的8.7%, 而动用的储存量仅占5.O%。说明开采后主要袭夺黄河水的补 给以及截取向黄河的排泄。 参考文献: 王文科,孔金玲,段磊,等.黄河流域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 系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4,34(增刊). [2] 赵云章,邵景力,阎振鹏,等.黄河水对两侧地下水补给范 围的初步研究[J].人民黄河,2003,25(1). [3] 赵云章,邵景力,阎振鹏,等.黄河下游影响带地下水资源评 价及可持续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OO2. [4]崔亚莉,赵云章,邵景力,等.黄河下游地上悬河段开采条 件下侧渗量变化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 (1). 【责任编辑赵宏伟】 (上接第66页) (2)膨胀橡胶¨]。具有优良的弹性、延伸性和膨胀止水性 能,在水中的膨胀率达150%以上,膨胀体保持橡胶的弹性和延 伸性,膨胀率不受水质的影响,耐水性、耐化学介质性、耐久性 优良,不含有害物质,无溶胀析出物,不污染环境,在较宽的温 度范围内均可发挥优良的止水性能,耐候性优良。下管时,随 井管一并入孔,形状、尺寸可以自定。 (3)水泥。采用水泥止水时,根据地层特性及井温选择水 泥型号 】。①普通水泥,一般用于井深小于1 500 m、水温不超 过5O℃的地热井;②油井水泥,用于井深大、温度高的地热井, 采用井管内压入或管外压入。 3.6.2 固 井 通常情况下,采用钻屑、黏土、碎石等填充环空;随着井深 加大,在“固井”这一环节上建议采用水泥固井;孔深小于1 500 m且水温低于5O℃时,可使用普通水泥;井深大于1 500 m且 水温高于5O℃时,采用油井水泥固井H 。 3.7洗井与抽水 (1)洗井。通常采用以下方法:①气举洗井,把合适的钻具 下到一定位置与空压机连接,优点在于钻具可下到含水层部 位;②潜水泵洗井,把潜水泵直接下入泵室内,进行大降深抽 水,达到洗井目的;③喷射洗井,把喷枪下人井内,对准含水层 冲洗;④压水洗井,采用封隔器座封管内某一位置,井口封闭,在 一定压力下向井周注水,疏通含水层;⑤酸化洗井,利用一定浓度、 数量的酸化液,按操作规程压人处理井段,主要用于基岩地层 】。 (2)抽水。按有关要求进行单孔抽水试验,测量水温、水 量、水质、含沙量等技术指标。 4结语 黄河中下游(河南段)千米地热井施工经历了20多年的发 展,施工能力、水平在不断提高,不论设备的配置能力,还是技 术水平都有了长足发展;对地层特性的进一步认识及新技术的 推广应用为深层地热井的施工提供了可靠保障;尽管钻井深度 超过3 000 m,但与天津、北京等地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须从观 念上有所突破,更须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刘志国,刘新丽,刘丕新,等.千米地热井施工技术[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 [2] 陈庭根.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2OO2. [3] 鄢捷年.钻井液工艺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 [4] 李克向.实用完井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OO2. 【责任编辑赵宏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