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健康宣教知识掌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模式,遵医嘱进行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①设计路径表:由护士长作为组长,年资高、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康复师、护士为组员,共同探讨路径的制定,并确立每日应执行的诊疗护理活动。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纵轴,以临床评估、康复和护理计划、宣教内容、出院计划、效果评价为横轴。②实施方法:患者入院后即由专业护士填写临床护理路径,每天的护理项目及标准均在护理路径表单中标明,并按护理路径的内容为患者提供病情变化的观察和健康指导,每班护士完成后以打钩的形式记录并签名,由护士长检查工作的落实情况、患者掌握程度。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记录变异、分析、评价及不断的质量改进。
1.3 评价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及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并进行评价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
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70°),如果做此动作时,患侧产生诸如手术部位牵拉样疼痛、腰及臀部以下放射样疼痛等与神经根牵拉有关的症状,则5-8次/组,1-2组/天,防止神经根粘连。评估切口疼痛情况。观察夜间睡眠情况。 3.4 术后2~7日拔除尿管及引流管,观察排尿及切口敷料情况。继续行直腿抬高锻炼,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增加训练量。指导病人腹肌等长收缩:仰卧,双手胸前交叉,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屈腿撑于床上,头部固定不要前倾,将双肩稍稍抬离床面即可,停留15-20秒/次,10-15次/组,2-3组/天。术后第3天即可开始。评估切口疼痛情况。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缓泻剂。
3.5 术后8~14日 术后1周开始做腰背肌锻炼,“双桥式支撑”: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屈腿撑于床上,双臂平放与体侧,在头、双肩、双脚的共同协助下,尽量将腹部抬高,力争使肩、骨盆、膝关节三点能够练成一条直线。在最高处停留15-20秒/次,10-15次/组,2-3组/天。“燕飞”:患者俯卧,双手背后,,尽力将头部与双肩抬向高处,在最高处停留15-20秒/次,10-15次/组,2-3组/天。指导、协助病人佩戴腰围下床活动,活动顺序:床旁站立-床旁行走-离床行走。
3.6 出院前1日 做好用药及饮食指导。坚持戴腰围或支具3个月。术后一年内,提举重物(不超过4公斤)须小心,防腰扭伤。继续之前的功能训练,如股四头肌,腰背肌及腹肌的训练,要循序渐进的增加,要量化。以感到疲劳为宜。避免弯腰拱背的动作,拾
物时,应屈膝下蹲拾取,保证腰椎的水平位。搬东西时,物体要靠近身体,取下蹲屈髋屈膝姿势。嘱咐病人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复诊。遇有特殊情况随诊。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4 讨论
4.1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是现代管理理念在临床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它体现了质量管理、循证医学、以患者为中心,采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将常见诊疗与护理工作标准化。既可以保证医疗质量,又能降低医疗成本,患者也可得到“人性化服务”。 【2】进而有效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4.2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了有计划、有预见性规范化,标准统一的护理方案,可使护理人员通过培训和实施,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能够更全面,准确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低年资护士执行每项护理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成就感和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kinsmanl,rottert,jamese.what is aclinicalpathway?development of a definition to inform the debate.bmc med,2010,27:8-31.
[2] 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59-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