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之友’97No.11
书片之外的第三种语言,这一
界定,得到了人们的公认。版式设计通过围、隔、叠、空等关系的
互为因借、互为穿插构出一个个可供欣赏的空间;那一条条线段、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变成一个个版面,以无言的形式传达出一种精神和感情,达到愉悦人们的心灵的美化版面的效果,发挥着体现编辑思想风格的作用。人们常把版式设计比作“烹调”,版式设计巧妙地摆布文章、图式和灵巧地变换字型、位置,就好比厨师将各式各样的原料烹饪成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拼做出一桌人见人爱的宴席。本文拟依据期刊编辑学理论,结合期刊版式设计实践,联系自身的工作经验,初步探讨如何运用设计理论与方法,调动各种版面要素,以多样化的手段,创设出既符合指导性、新闻性、可读性,又突出各自风格特色,为读者喜闻乐见的期刊版式设计,以增强技术性、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和谐统一。
首先,期刊版式设计要确定自身的整体风格。期刊是一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各种期刊的刊载内容领域和读者对象皆是相对明确、稳定的。与之相适应,每一种期刊大都十分注重版式设计的定型化和明确性,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设计形象,使读者一眼就能辨出独具个性的面容。期刊的版式设计的整体风格本身就是相对稳定与不断完善的统一。一方面,在期刊创办之际,就要依据自身领域、层面和读者对象的特点,对整体风格刊的版面被认为是文字、图
■文/刘晓茹
关于版式设计中增强版面语言的探索
合理定位。例如,少儿刊物就需要突出一种“娃娃脸”格调,以欢快、活泼的风格统帅版面,从而在宏观上使期刊的四封、卷首、目录、题目、正文、图片、字体、字型、字号等所有设计要素都保持风格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每一种期刊都必须十分留意年度形象。许多优秀期刊都表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发行几年、几十年、乃至数百年,期间主、客观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这就必然面临创新问题。期刊版式设计实践表明,年度形象的确定是实现变与不变的结合的恰当手段。
其次,期刊版式设计要突出各个栏目的特色。综观各种期刊,大都由若干栏目组成,这种栏目的明确化、差异性是期刊别于书籍的显著特点。因而,注重栏目版式设计,使之形成明显的版块,对于期刊版式设计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不同栏目之间的版式设计要突出彼此的差异与变换。内容决定形式。期刊中不同栏目的设置,旨在显示相互间内容上的区别。通过变换的隔栏线、浓淡不一的挂网等手段,发挥版式设计本身拥有的突出重点、提示文章间的联系与区别、推荐文章和引导读者的功能。从而使栏目的版式设计收到一种直观的提示效果。另一方面,每个栏目内的版式设计力求一致与稳定。例如,对于那些理论性栏目的版式设计宜浓重、醒目,而那些资料信息栏目的版式设计则宜淡轻、明快。从而使读者透过版式设计的格调直观地把握文章内容的相关性。甚至许多期刊栏目之下又分为若干小栏目,它们同样通过版式设计上的相似显示内容的更加紧密的联系。
再次,期刊的版式设计要强化各篇文章的多样性。文章是期刊内容的基本单元,也是期刊版式设计的基层元素。各篇文章之间显然是相对独立的,这和书籍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紧凑性有所不同。从而要求期刊的版式设计在各篇文章之间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表现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美在变化中,差异便成美。针对不同的文章,从标题、位置摆布、插图报刊之友’97No.11
到字体、字型、字号以及波纹、线条等各种版式设计要素,实施有节奏、讲韵律的变换、错落。恰如其份的插图,犹如文章内容的形象再现,它不仅有一种技术性的拾遗补白作用,而且是一种艺术性的渲染,甚至拥有一种思想性的烘托效果。一副精致、巧妙且与内容紧密相关的插图,常常是一种形象地浓缩提炼主题的重要手法。这对那些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少儿为对象的少儿期刊来说,效果犹为明显。正因如此,各种期刊尤其是少儿期刊,越来越注重以图文并茂来增加期刊的感染力。
期刊的版式设计是一种比书籍的版式设计更为复杂、传递的信息量更多的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遵循适用、美观、坚实等思想原则以及整齐与划一、变化与多样、对称与均衡、虚实与对比、组合与分割等艺术原则,而且需要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富有特色的设计风格,不断强化期刊版式设计的技术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和谐,使之真正发挥出心理学上所称的“首因效应”。
37
■文/管益农勾勾画画费思量「鲁迅与校对」琐谈之五
校对心语
版式、装帧是支撑书刊报纸整体质量的结构骨架,一向为鲁迅先生所重视,不仅在编辑过程中精心设计,而且视为校对的重要环节,
细心勾画,颇费思量。许广平在回忆鲁迅怎样对待写作和编辑工作时说:“鲁迅常常亲自做校对工作。校对中,遇到一行的顶头有标点,他都认真地划到每行的末尾;一张校样,正面看看,还要倒过来再看看,这样字排得正不正,排行是不是歪斜,就很容易发现了。他要求天地头要排得整整齐齐,那个地方空得多,那个地方比较挤,那个地方错落不齐,他都在样子上做出记号,有时用尺子划一条直线,以引起排字工友的注意。”鲁迅对于版式校对的严谨认真,由此可窥一斑。
的确,鲁迅在校对书刊清样时,是十分留神篇、章、节、页的设计排印是否便于读者阅读、是否符合审美要求的。他在《忽然想到》一文中说:“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他不赞成“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1935年1月,《太白》半月刊出版到第一卷第八期时,增设了一个用来填补空白的专栏“掂斤簸两”,分散插在正文后面。鲁迅看后颇为赞赏这种版式设计,他对唐说:“我一向反对刊物的文章排得太满,密密麻麻,看了使人有压窄之感,不舒畅。不过正文后面留下许多空白,也确实很可惜。‘掂斤簸两’好,排得小些,和正文区别开来,必要时加上花边。既像花饰,又批评了坏现象,这能使刊物活泼起来。”鲁迅这里所主张的,正是我们现在所常说的版式上的“留白”,即在篇章节页的设计上尽量留有较大面积的空白,给读者的阅读以空间,以便起到缓解视觉神经的作用。从整体上看,“留白”的版式往往具有一种“虚灵”感,显示出平和、清静及秩序感强的审美特征。当然,“留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
■美编与设计阅读,如果空白超过一定限度,读者得不到应有的信息量,那就等于干扰了阅读,就不是成功的设计。正因为如此,鲁迅才认为《太白》杂志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