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篇 爱莲说
第6篇
原文呈现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以菊、牡丹衬托“莲”,彼此对照,突出主旨。以莲喻己,寄寓作者的理想和操守。)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全文中心】本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坚定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文学常识】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他享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黄庭坚语)”的盛誉。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本文“借花喻人”,是一篇借物咏志、讥讽世俗的散文。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现实意义】文章借“莲”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如果自制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制力弱,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会“近墨者黑”。
第二段:自然说到莲的种种可贵之处,渗透出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同时通过对比,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段层精解 第一段: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入题做准备,再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做烘托,最后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作者心意,由此入题。 (河北2009年与《与朱元思书》对比考查)
周敦颐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特殊 用法 古今 异义 植 宜 一词 词语 亭亭净植 宜乎众矣 例句 古义:立;今义:种植 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意思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多义 鲜 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益 香远益清 斟酌损益 清 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 远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直 中通外直 岂直五百里哉 玉盘珍羞直万钱 词类 活用 虚词 之 水陆草木之花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 而 少 鲜艳 越,更加 增加 清澈 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得清新、清香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在远处 挺立 只,仅仅 通“值”,价值 蔓、 枝 助词,的 取消句子性,不译 出淤泥而不染 不蔓不枝 转折连词,却 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1.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1)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2)牡 丹,花 之 富 贵 者 也
2.(2015石家庄43中模拟)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淤泥而不染 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濯清涟而不妖 濯:________ 妖:________ ..(4)亭亭净植 植:________ .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________ .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6)陶后鲜有闻 鲜:________ .
3.(2015石家庄43中模拟)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4.(2015东莞中考改编)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也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
5.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中的“而”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2015东莞中考)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东莞中考)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09河北中考)《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4安徽中考)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5东莞中考)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09河北中考)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2015湛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甲】《爱莲说》(文略)
【乙】 习惯说
(清)刘蓉
①②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若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 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告诉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给《习惯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三处,不含句末)(2分)
1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惯说
》
通
过
一
件
小
事
说
明
了
一
个
深
刻
的
道
理
,
这
个
道
理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④
③
小学+初中+高中+努力=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