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激发孩子的写话兴趣 语文组 吕海花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激发和保护他们愿意表达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要读得愉快,认识会表达是一件能干的事。
选编入我们语文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的发现细致入微而又与众不同,遣词造句皆为字斟句酌后的精品,在课堂学习中,我一直把诵读作为重点,指导学生不同的文章读出不同的味道和感觉,当叙述时节奏明显,当抒情时娓娓道来,当欢快时手舞足蹈,当悲伤时低吟浅唱,把每一篇文章都读出个“自我体会”,再读出个“其中滋味”,读得充分、透彻,感受行走在字里行间的乐趣,在此,只需一句:得益于作者极具情感和文笔的表达,让学生对于会表达的人顿生羡慕与崇拜,渴望成为那样会表达的人,体会表达是一种能力的见证。
其次,要说得丰富,体会善表达是一件得意的事。
我们的文本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文表达的范本,从词语搭配,到句式选择、段落安排、谋篇布局,我们在熏陶中学习如何运用语言进行表达。那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些文本进行表达练习。然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写的要求不是很严格,重在打开学生的思维,拓宽表达的思路,避免以后所谓的“无话可说”的表达死角。因此,我总是在课文中寻找可以“利用”的表达训练素材,结合课文或者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运用,对于表达较为有创意的孩子更是当作“班宝”,让所有孩子静耳倾听其“经典言论”,还要将他们送进“班级名人堂”,让他们的创作“上墙”,作为时常诵读的有效素材,让孩子体会善于表达是一件足以让他们风光的得意之事。
然后,要写得自由,明白能表达是一件幸福的事。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文字表达的能力受识字写字量的限制而显得较低,但是,他们头脑当中奇妙的创意应该是高年级孩子们难以企及或者无法重现的,所以,孩子的写作格式是否准确让我们暂且放下,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拿手的方式来表达,可以是生字拼音相交织的“杂牌军”,也可以是“图文并茂”的“混合体”,甚至可以说寻找代笔的“口述体”,只要可以把孩子特别的发现和想法表
达出来就可以了。让孩子逐渐体会到可以把自己的见闻感受记录下来,而且“五花八门”,“异彩纷呈”,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最后,要改得扎实,懂得巧表达是一件快乐的事。
对于孩子的每一次创作,不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教师在知道修正的时候,都要为孩子传递一种观念,要力求表达的准确和巧妙,才能真正吸引人。我们在课堂上首要求学生说完整清楚的话,然后建议学生多用一些更有意思的词句,或者用上一些有效的串接的方式,让表达更加巧妙。而对于学生的书面表达,不要在低年级就点拨学生的写作技巧,而是重在鼓励学生特别的发现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更有兴趣去观察发现,更愿意动脑进行创意表达,对于教师的特别评改,学生乐于接受,对以后的表达更有促进性。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表达在更多的程度上侧重于口头方式,重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意思维,我们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提升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