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23~24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和顺序。
2.借助学具操作,建立数概念,感受数的意义,结合操作活动培养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初步形成抽象概括能力,发展数感。
3.在认识100以内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热情。
[教学重点]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百”。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百”,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板贴、计数器、作业纸;学具: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农家小院去看看。看,老奶奶家丰收了!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及时评价并板书:“玉米有多少个?”“辣椒有多少个?”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借助直观,理解28的意义 1.数玉米,初步认识“28”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1号作业纸(见图2),独立数一数,有多少个玉米?
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玉米的个数,若有分歧,可引导学生一起数一数。 2.动手操作,建立表象,进一步认识“28” (1)借助小棒,摆出“28” ①学生动手操作
师:刚才同学们会数28了,你能用小棒摆出28吗?小组合作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②全班交流
汇报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摆法。 预设有以下两种摆法:
第一种: 第二种:
师:为什么这样摆?
预设1:一根一根的数出28根。 预设2:这样能一眼看出是28个。 学生交流摆的理由。
追问: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预设:喜欢第二种,因为第二种能一眼看出是28根。 ③提升交流
谈话:怎么能一眼看出是28根?
引导学生初步发现: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捆小棒表示2个十,8根小棒表示8个一。
(2)借助计数器,拨出“28”
①独立操作: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28,边拨边说。 ②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拨珠的过程。 追问:为什么这样拨?
预设:2是2个十,所以拨在十位上,8是8个一,所以拨在个位上。
小结: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十位上的2个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8个珠子表示8个一。
3.借助写数,进一步认识“28”
师:刚才我们拨出了28,那你会写28吗?看着计数器在本上写一写。(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因为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所以在十位下面写2,在个位下面写8。 4.沟通联系,深化认识“28”
师:我们刚才用小棒摆了28、计数器拨了28,又写了28,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预设:它们里面都有2个十和8个一。 (二)借助半直观,迁移认识其它数 1.拨珠数数,明确接近整十数时怎样往下数 (1)学生操作,从28拨到30
学生接着28边拨边数,一个一个的拨到30,重点关注怎样从29拨到30。 (2)汇报交流,展示拨的过程 师:从29拨到30,你是怎么拨的?
预设:个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满十就把个位珠子退回去,向十位上拨一个珠子。 学生在大计数器上展示29到30的拨珠过程,边拨边说。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29添1,就在个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的10个珠子表示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就用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所以是30。
播放课件,梳理29拨到30是怎么拨的。 师:怎么写30?为什么十位上写3?个位上写0?
预设:在十位上写3,个位上写0.十位3个珠子写3表示3个十,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写0表示。
学生回答,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 2.拨33,理解数位的意义
师:在个位上再拨3个珠子是多少? 追问:这两个“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 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 总结: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3.由拨到说,迁移认识其它数
师:你能借助计数器拨出39的下一个数是多少你吗? 学生独立操作,口头回答。
追问:不看计数器,你能说说49、59后面的数分别是多少? 学生口头回答。
(三)直观体验,认识 “百” 1. 迁移方法,数“99”
师:老奶奶正在把丰收的辣椒串起来。已经串了多少个辣椒?拿出2号作业纸(见
图3),数一数吧。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时,引导学生10个10个地数出串好的辣椒数。 2.动手操作,认识“100” (1)借助小棒,摆出“100” ①学生合作操作,初步感知100
师:老奶奶手里还有1个辣椒呢,现在是多少? 预设:100。
追问:为什么是100?用小棒摆摆看。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②全班汇报交流,认识“百” 学生交流展示摆法。 预设1:师:这是多少? 预设1:10个十。 预设2:10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质疑,明确99添1是10个十,也就是1个百。
小结:为了计数方便,数学上用10个十表示1个百。百和“个”“十”一样,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③总结提升,深入认识“100”
课件演示99添1的过程,10捆变成一大捆,明确一个百的形式。 师:从刚才的小棒图中,你发现100里面有几个十? 学生交流,明确: 100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2)借助计数器,认识 “百位”,理解意义 ①引导操作,拨出100。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认识了100,你能用计数器从99拨到100吗?赶快试一试吧。 学生拨计数器,并说说是怎么拨的。 ②汇报交流,认知百位。 师:你是怎样拨到100的?
预设2:
学生用大计数器展示拨法,边拨边说。
预设1:个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满10了,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
预设2:个位上拨一个珠子满十了,把个位珠子退回去,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十位上满十了,也要在把珠子退回去,在前一位上拨一个珠子。
师: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
预设:第二种,第一种个位上的珠子没有拨回去。
追问:为什么十位上满了10个珠子,就要在它的前一位上拨一个珠子? 预设:10个十是100.
课件演示:一起看看拨珠的过程。
通过学生回答、课件演示一百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新的数位“百位”知道它在从右边起的第三位,明确数位顺序。
追问:百位上拨的这一个珠子表示什么? 通过回答,进一步认识100的意义。 3.借助写数,深化认识“100”
师:你会写100吗?在练习纸上写一写吧。 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写的。 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写?
通过学生回答,再次明确数位的意义。 (四)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数朋友,都是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有100。
课件展示100个字、100米长的跑道,了解生活中的100。 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看图写数(见图4)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追问数的意义。 2.填一填(见图5)
师:找一找81大约在哪个位置?更接近哪个数?为什么?
追问:49呢?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追问,发现规律,感知数的顺序。 3.按要求填一填
100 23 65 18 71 28 57 87 42 45 67 (1)比43大又比72小的数有( )。 (2)最接近68的数是( )。
(3)把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学生口头做,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 四、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通过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方面谈收获。 预设:
知识: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会读、写、数这些数;知道了100以内数的组成:28里面有2个十和8个一、100里面有10个十。
能力:会用小棒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 情感:通过学习有很多收获感到高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