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8期 2011年8月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ts V0l_27 No.8 August 2011 体育专业短跑男生身体素质指标选取与评价研究 Physical fitness evaluation model for university male sprinters 罗雅莉,张艳红 LUO Ya—li,ZHANG Yan—hong 摘要:调查高校体育专业短跑男生身体素质及其特征,建立身体素质的单项评价模型和综合 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短跑男生的身体素质模型可简略分为快速力量因子及协 调柔韧性因子两个方面(共9项指标)。 关键词:短跑;体育专业;身体素质;评价模型;高校;男生 中图分类号:G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1)08—0073—04 Abstract:Through surveying the physiq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sprinters in university,we es- tablished the single evaluation model and the integrated Assessment System,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hysical fitness evaluation model can be divided into simple rapid strength factor and flexible —agility factor,finally(including nine index),we hope that it can promote the level of scientiifc training for college sprinters. Key words:sprinter;physical fitness;evaluation model;universities;male student 身体素质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之一,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 的实效性。近年来高校扩大招生和中学生体质下降等 因素,造成体育专业学生文化课成绩较好,身体素质与 准)。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重庆地区部分高校的体育专业短跑男生为研究 运动基本能力较差的现象。为此,本研究以高校体育 专业短跑男生(本研究中的短跑主要指100 m,200 m 和400 m距离项目)的基本身体素质为视角,希望通 过对该问题的研究,能够促进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 对象,共调查测试了38名学生,运动水平分别为二级 运动员29名,一级运动员9名,其平均年龄为21 4- 1.52岁。 1.2研究方法 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对身体素质的重视程 度。在调查统计的具体分析中,运用逐步回归的统计 方法,完成对初选指标的统计学筛选,以建立体育专业 短跑男生的身体素质模型、权重模型及评价模型。并 进一步根据身体素质各指标的权重模型,建立身体素 质模型的评价体系(包括单项评价标准和综合评价标 收稿日期:2011一O6—28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研究现状,明确本研究的 目的,对短跑项目男生的100 m、200 m、60 m、30 m、体 前屈、30 S指卧撑、30 S俯卧背起、30 S悬垂举腿、立定 跳远、立定三级跳、引体向上、后抛铅球、30 S两头起等 13项指标进行统计,并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指标的筛 选,建立身体素质指标,并分析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其 权重计算公式表达为: 作者简介:罗雅莉(1977一 ),女,四川达州人,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体 育教学卜j运动训练。 : ∑I B I 401 120 i=1 作者单位:两南政法大学体育部,重庆Chongqing 401 120,China Dept.of PE,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其中 表示入选方程指标反映因变量信息的权 73 第27卷第8期 重,l B l表示各指标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 i=l 各指标相关度较高,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表1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专家调查一览表(多选) l B l表示入选方程所有指标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 的代数和。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测试项目的可靠性分析 为了对所测指标进行较为合理的分析与筛选,对 整理测试的项目进行了专家调查。通过对30位专家 的调查分析(见表1),共有10项指标达到80%以上的 人数同意,为此可初步确立这10项指标作为评价指 标。同时,为了进一步验证这10项指标的合理性,对 本校在训的6名队员进行小样本测试,并对测试指标 与其成绩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从相关系数来看, 表2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注:x1:100m,Xz:60m,X3:立定跳远,x4:立定三级跳,X5:后抛铅球,X6:引体向上,X7:30 s两头起,X8:30 s悬垂举腿,X9:体前屈,Xlo:30 s指卧撑。 通过对以上部分的分析可见,仅引体向上相关性 未达到显著水平。为此,可初步确立该类项目运动员 身体素质的测试指标为:100 m、60 m、立定跳远、立定 特性,进行了各指标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值大 于1的存在两个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4.995%。 并在此基础上,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了因子初始载荷 三级跳、后抛铅球、30 s两头起、30 s悬垂举腿、体前 屈、30 S指卧撑9项身体素质指标。 2.2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及结构模型的建立 表3反映了高校体育专业短跑男生身体素质各指 标的平均水平,从各指标的反映情况可以看出各指标 及正交旋转载荷分析(见表4,5)。 表4身体素质指标初始因子载荷矩阵 的发展状况。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对各指标进行与 运动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在这里做了第二次相关性分 析,从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指标的相关程度较高,仅有 x 即后抛铅球这一项达到中等程度的相关,可以说明 指标的筛选比较合理。 表3体育专业短跑男生身体素质各指标测试结果一览表 表5身体素质指标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注: 显著, j 常显著, 极其显著。 为了进一步揭示短跑男生各素质指标之间的结构 74 曩墨§嘲体育专业短跑男生身体素质指标选取与评价研究 表6 X、U、D变量对应表 对应关系 原始变量 一 一 一 一 一 可以看出,高校体育专业短跑男生身体素质的定 性模型,即身体素质指标可简略归为两类因子,一类为 速度力量性因子,主要包括100 m、60 m、后抛铅球和 Y一姒 ∞ X + + X + x + 30 s悬垂举腿;一类为协调柔韧性因子,主要包括立定 跳远、立定三级跳远、30 s两头起、体前屈和30 s指卧 撑。 变量D + 5S 45 3S 2S Js .s 2S 3S 45 5S 标准变量U一5—4—3—2—1 0 0 1 2 3 4 5 1 6 2 7 3 8 4 9 5 10 ~6 6 7 7 2.3 身体素质各指标单项发展水平评价模型 昭 ∞ 制定体育专业短跑男生的科学化评价体系,必须 布理论可知,( 一35, +3S)所围成的面积(概率)等 建立比较可行的相关指标的评价标准,以利于科学化 于正态分布(一3,3)的面积(概率),该区间的面积(概 一3 2 诊断。鉴于上述分析中各素质指标的相关性,本研究 率)又占正态曲线下总面积(概率)的99.74%,由此, ∞舛盯鲫 采用身体素质的9项指标作为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评 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该区间已包含了变量的所有数 价指标。 值。由此,可将起分点定在一3.s或标准变量的U=一 2.3.1单项指标标准的制定 3处,而满分点可定在 +3S或标准变量的U=3处。一9 9 一 短跑项目的特点,决定了运动水平越高,成绩上升 根据表7可见, 一35或“=一3所对应的D=2; + 寸l∞ 一个单位的难度就越大,为此,笔者采用累进计分法的 3.s或 =3处所对应的D=8。第二,建立累进计分方 原理进行单项指标模型的建立,以避免成绩测评时的 程。若起分点的分值为0,满分点的分值为100时,则 均匀化现象。累进计分法的公式为:Y=kD 一Z,式 根据累进计分公式可求得累进计分的标准公式如下: 中,Y为累进计分数,k为系数,D为变量,z为常数。 Y=1.67D 一6.68;第三,将该类项目男生身体素质各 该式的特点是随着D变量数值的增大,上升一个单位 指标转换成D变量,即根据上述D变量转化公式可求 所得到的Y分就越大。要使用该式,首先要求出系数 得;第四,求各项目的累进计分值(Y值)。如若一名男 一甜鲫" K和常数z,然后将K和z代入方程式。该式的D变 生的100 m成绩为11秒,在本研究当中,则根据D变 量是一个新出现的变量,因为各身体素质指标单位的 量转换公式可求得D=6.59,则根据累进记分公式,可 不一致,运算过程中首先将其标准化,它与原始变量 求得Y=65.84分。同理,可分别求得其他各素质指标 一和标准变量 的对应关系见表6。 的个人单项得分。由于本文中的30 s悬垂举腿、30 s 根据这个对应表,D变量的转化公式为: 指卧撑、30 s两头起等身体素质指标为离散型数据资 v v_ v D=5+ =5+ I) 或D=5一 =5一 J) 料,所以采用了离散型数据资料的位置百分法表示出 一铊甜 来,作为这一指标的标准分数,为此可确立单项指标的 上述两个式子分别用于田赛和径赛项目指标的转 分数一览表(见表7)。 换与计算。现将建立过程分述如下:第一,根据正态分 表7 高校体育专业短跑男生单项指标分数一览表 一∞ Xl X 10.48 15.25 10.62 15.oo 10.77 14.62 1O.93 14.3O 11.10 14.oo l1.28 13.45 11.48 13.22 11.71 12.85 11.96 12.43 l2.27 12.01 2.3.2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整体性分析,明确各素质指标的权 在评定身体素质发展水平时,不仅应考虑到各种 重,从而有利于综合性的评价或评定实际水平或是某 身体素质指标的情况,更应注重整体的协调发展,考虑 些不足之处。 各种素质指标之间的密切关系,为此有必要对短跑男 (1)综合评价项目“权重系数”的确定 75 2 2 9 9 ∞∞勰” 第27卷第8期 2011年8月 为了更好地反映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使综合评价 的结果尽可能地合理,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种的各 指标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见公 式1),求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为: TX1=0.091、TX2=0.022、TX4=0.208、TXs: 0.005、TX7=0.052、TX8=0.125、TX9=0.263、TX】n =0.234。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立定跳远)这一 项身体素质并未进入回归方程,可能立定三级跳远更 具代表性,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为此,综合发展水平计算公式: Z =0.091Zl+0.022Z2+0.208Z4+0.O05Z5+ 0.052Z7+0.125Z8+0.263Z9+0.234Zl0 z 代表身体素质综合发展水平分值,z ,z:,z4 …z 。等代表各身体素质指标分值。 (2)综合评价标准的制定 根据正态分布原理,以平均数为基准值,标准差为 离散距,根据概率分别原理,首先找出短跑男生身体素 质各单项成绩的百分点,然后划分不同的区域。本研 究将其化为P20以下、P20~P80、P80以上三个等级。 最后,依不同区间界定不同等级并赋予相应的分值。 各百分位点的含义不同,故可以赋予不同的分值,如 80%百分位点,表示有80%的测试对象的指标数据低 于该百分点所对应的指标数据。因此,在这里可以把 80%以上的水平定义为优秀,同理,20%~80%定义为 良好,20%以下定义为一般。据此确定体育专业短跑 男生综合评价标准(见表8)。 表8 体育专业短跑男生身体素质综合评价标准一览表 3结论 3.1 高校体育专业短跑男生身体素质指标评价模型 可分为速度力量性因子(主要包括100 m、60 m、后抛 铅球、30 s悬垂举腿)和协调柔韧性因子(主要包括立 定跳远、立定三级跳、30 s两头起、体前屈及30 s指卧 撑)两个方面,其中在对各项身体素质指标的相关分 析中,引体向上这一指标没有表现出显著相关(P> 76 0.05),在研究中进行了剔除。 3.2本研究根据累进计分法原理,确立了短跑男生身 体素质各单项指标的评分标准模型(主要包括9个身 体素质指标),同时,在此基础上对各项指标进行了回 归分析,建立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从各项指标的权重 系数来看,立定三级跳、30 s悬垂举腿、体前屈、30 S指 卧撑等身体素质指标权重系数较高,后抛铅球等身体 素质指标权重系数较低。并根据统计学原理确立了该 类项目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综合评 价得分,可确立某一运动员的具体发展水平或程度,但 在进行回归分析过程中,发现立定跳远这一身体素质 并未进入回归方程,可能立定三级跳更能代表该项目 的特点。 3.3 对体育专业短跑男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及成绩检 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 性价值,但该研究中选取的指标和评价模型还有待于 进一步与验证。本研究只是一个方面,町能还存在更 为简易或是多元维度上的评定与测量,希望通过本研 究能够在一定程度提高当前高校体育专业对学生身体 素质的重视程度,改进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健民,刘雪勇.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体系与评 价体系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85—87. [2]祁国鹰.实用体育统计[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 [3]赵书祥.实用体育统计学[M].jE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4]丛湖平.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教材编写组.身体素质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6]王美春,刘涛.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考生身体素质考试成绩的 综合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536— 538. [7]陶澜,王志平,高飞.学校体育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9(2):59—60. [8]马常明.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训练[Jj。赤峰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1):56—57. [9]刘志英.羽毛球专修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证研究[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